游客春节转山冈仁波齐,确认两死三伤,生命代价本不必如此付出……

游客春节转山冈仁波齐,确认两死三伤,生命代价本不必如此付出……

春节假期结束,在团圆的喜悦之外,还是传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

在2月1日,也就是正月初一,有5名驴友在西藏阿里突遇气象变化被困,在海拔5600米的高度上,118名阿里地区公安民辅警、基层干部和农牧民展开了持续26个小时的3轮营救,最终找到了被困人员。

但不幸的是下撤过程中,依然有两名被困人员因为长时间低温缺氧,失去了生命体征。

让人揪心的营救全过程,西藏日报也做出了全面的报道。

再结合一行人出发前所发布的信息,他们是因去往冈仁波齐转山而被困。

图片

冈仁波齐素有“神山之王”、“阿里之颠”的称号,屹立于阿里普兰县境内,是西藏佛教、印度教和原始苯教等宗教的朝圣中心。

图片

来自马蜂窝用户@moli1138

“转山”是一种庄严而又神圣的宗教活动仪式,也是藏族人表示虔诚的一种方式,以步行甚至一路磕头的方式,围着圣山转一圈或多圈。

图片

来自马蜂窝用户@KK见世界

但冈仁波齐转山的最佳时间,只在每年夏季,最黄金的时间只有6-9月期间,即便是这段时间内转山,也同样要携带冲锋衣或羽绒服,夜晚的温度依然非常冷。

图片

来自马蜂窝用户@肥波爱吃鱼

而在冬春两季,冈仁波齐会采取封山措施,此时风雪之大是很多外地游客和非专业人士不曾见识过的场面,当然也很不适合转山。

图片

来自马蜂窝用户@豆制品

而且冈仁波齐当地平均海拔3900米,转山需要征服其中最高海拔5630米的卓玛拉山口,即使在夏天,这也意味高海拔、高强度的行动,更何况是在大雪封山,搜救队员每小时能行进路程不到400米的隆冬。

图片

普兰县公安局民辅警在积雪和结冰的山路上,搜寻被困人员。

来自@普兰县公安局

这两年来,随着我们对国内旅行地探索的越发深入,对各种玩法的开发越发极限,加之还有气候变化所造成的极端天气不时出现,对于每一个旅行者来说,在出发之前需要了解的信息其实也有着不同于过往的变化。

图片

来自马蜂窝用户@Lu.HQ

大自然有其壮美背后的另一副姿态,这些潜藏在风景下的险恶一面,所有户外旅行的最终归宿,都应当是安全回家,而今天窝主想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份“攻略”,在关键时刻真的可以救命。

失温

失温即体温过低,人会随之丧失意识直至昏迷死亡。

图片

失温是户外运动中最常引发悲剧的诱因之一,2021年5月甘肃省白银市举办的100公里越野跑赛中,正是毫无预料的极端天气令21名优秀的跑者因为失温而不幸遇难——但也正是这次悲剧,让人体失温现象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这并非仅在极寒的环境下才会发生,“风、冷、湿”都可能成为失温的帮凶。

冷:比如衣物不够保暖,让身体暴露在寒冷当中;

风:衣物不够防风,或没有挡风避风的休息处;

湿:遭遇强雨雪天气,或者衣物被水、汗等打湿。

症状表现

判断失温症状的出现并不难——身处寒冷环境当中,若是某人突然出现行为或语言异常,就应该加以警惕了。

如何救治

既然失温多由上文提到的“风、冷、湿”引起,救治也可从这三方面入手。

迅速转移到避风处(如岩石等遮挡物后方),同时利用睡垫或衣物等将患者与地面隔绝,注意不要直接接触湿冷地面,防止核心体温继续流失,必要时快速搭起帐篷;

如果衣物——尤其是贴身内衣打湿,请马上脱掉换上干爽、温暖的备用衣物,防止湿衣持续带走体内的热量;

补充热量/能量,辅助患者回温。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是救助患者的重要阶段,操作得当能够帮助患者捡回性命,但某些“常识性”的认知错误导致的“救死”,也常在这时发生。

救治失温的正确方式

用热水袋、暖宝宝等对患者脖子两侧、腋窝、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四肢做好被动保暖。有所恢复后,可慢慢进食高能量食品与蜂蜜水、葡萄糖水等。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回温时要防止烫伤,也不要猛喝热水,防止复温过快引起低血压和复温休克等。

如何避免

避免遭遇失温症,同样可从“风、冷、湿”这三个方面入手:

· 多准备一套干爽的衣物以便随时更换,内衣尤其重要;

· 前往高原寒冷地带,保温杯和热水、葡萄糖等也一定带上;

· 若非高寒地带但遭遇天气突变、气温骤降,请尽快寻找背风、避雨处躲避。

高原反应

图片

来自马蜂窝用户@小六

高反是人进入高海拔环境后的自然反应,被称为急性高原反应(AMS)——所谓“急性”,就意味着当你登上海拔2500米以上,这种反应便可能在数小时内迅速发生。

症状表现

高反的状况因人而异。

如何救治

吸氧有助于救急应对,但非必要情况下容易产生依赖性;快速下撤到低海拔区域,才是缓解高反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如何避免

图片

来自马蜂窝用户@Lu.HQ

高反虽然令人畏惧,但应对方法也并不难——保持平常心,逐渐适应,相信自身的调节功能,只要经过高原适应,绝大多数旅行者都可以尽情享受高原旅行的乐趣。同时,控制每天的上升高度,合理安排行程,尽量让自己的身体处在舒适的海拔高度。

图片

来自马蜂窝用户@妖都狂徒-范佩西

当然,旅行者也应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睡眠和合理饮食,并记得大量喝水!

中暑

炎炎夏日,中暑时有发生,而这种看似“普遍”的情况往往使人放松警惕,似乎只是“脱掉衣服、在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下”就能解决。

图片

来自马蜂窝用户@王欣婷

实际上,除了一般认知中的高温和缺水之外,衣着不当、水/电解质流失过多、疲劳过度等,也都会诱发中暑。

图片

来自马蜂窝用户@A. __凌晨两点半

如果先兆中暑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干预,那么可能会发展成轻症中暑,再到重症中的热痉挛、热衰竭,直至发展到热射症,致死率可能高达50%!

症状表现

先兆中暑主要特征

头晕、乏力、口渴、胸闷、大量出汗、耳鸣、恶心、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等;

轻症中暑主要特征

呼吸急促、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继而因持续散热而皮肤湿冷、打冷战等。

如何救治

若出现中暑症状, 应快速移到阴凉通风处,脱下多余的衣服,酌情使用清凉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视恢复情况是否继续行程,严重者应及时送医。

如何避免

需要注意户外活动中少量多次、及时饮水之外,更要及时补充电解质——能量饮料,或在水中加入少许盐和葡萄糖都是不错的预防方式。

图片

来自马蜂窝用户@Lavinia橙漫

此外,穿着合适衣物,注意行走节奏,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尽量避开炎热时段,并在行前保证充足睡眠,也都能有效降低中暑发生的几率。

脱水

高温高热下的过量运动,中暑确实是导致这种症状出现的重要诱因之一,但若是饮食不够卫生导致食物中毒、上吐下泻,也都会引发脱水现象出现。

症状表现

高渗性脱水是最为常见的脱水病症,常由高温环境下的过量运动、以及食物中毒后的呕吐和腹泻导致,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阶段。

如何救治

· 对于轻度脱水患者而言,只需要大量喝水、补充水分,并适时休息即可;

· 救治中度和重度脱水患者则需要饮用定量的口服补液溶液(如生理盐水等),对于部分已经昏迷无意识的重症患者,则需要采取注射的方式进行救治。

如何避免

避免运动性脱水,除了多喝清水之外,还可适当饮用能够补充电解质的运动功能饮料。此外,也建议根据所处的天气、环境等外在因素,调整自己的运动强度和节奏,以免运动过量导致脱水。

图片

来自电影《127小时》

而为了防止户外旅行时的肠胃中毒,一定需要随身携带足量的饮用水;如迫不得已需要寻找自然水源,则务必确保水源干净,若是条件允许则一定将水烧开;若是不具备生火的条件,则行前带好碘片用以净化饮水。

滑坠

当我们在寒冷地带的冰原、雪山、或是较为陡峭的山坡上行走时,常会遇到布满冰雪或细碎砂石的路面,而此时稍不留神、行走速度稍快,便可能不慎滑倒——尤其是在下山时,更是滑坠最容易发生的阶段,若是正好处于悬崖等边缘地带,还可能导致高空坠崖的险情发生。

如何自救

缓坡上的滑倒一般情况下不会引发太严重的问题,若是身体持续下滑,可尝试将身体调整至与滑坠方向同向并挺直身体,双腿分开,同时翘起双脚并下压脚跟,铲进砂石地以制动

图片

来自马蜂窝用户@李珩

而若是坡度较大、尤其是雪山上的滑坠,则需要保持更加冷静的意识。由于攀登较高的雪山时通常会手持冰镐,因此滑坠时可及时将冰镐砸进旁边的地面,让自己紧急制动;而上文提到的使用双脚制动的方式同样可行,但在雪地上则需要你绷紧脚尖,让鞋尖插入雪中以停止滑坠。

如何避免

若仅仅是在坡度较缓的山中轻松徒步,便不需要对此过度紧张。行前穿好防滑性能够强的登山靴、登山靴,同时建议使用登山杖助力,并小心慢行即可。

图片

来自马蜂窝用户@牟飞同学

但在地形更加复杂的环境下,除了上述基础的登山鞋、登山杖之外,你还应该配备防滑链、冰镐等装备。行进过程中,如有需要,则应该穿戴安全带,与同行的队友进行结组攀登,这样即便遭遇滑坠、自行制动失败,也有其他队友的保护帮助制动。

落水

落水或许算得上是最常见的户外运动/旅行事故之一了,无论是主动下水游玩,还是原本平静的水流突然“翻脸”,溺水事故总是发生得迅雷不及掩耳,并且常常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图片

如何自救

虽然这听上去好像很难实现,但意外落水、或者在水中遭遇不可控的突发状况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让自己保持镇定,随后有节奏地踩水,保持呼吸通畅;若是体力不支,也一定保持冷静,放松全身,在水面上仰面朝天漂浮,为自己的呼救与他人的救援尽量争取时间

图片

所谓技多不压身,而游泳这种不仅强身健体、关键时刻更能保命的技能,显然值得每个人拥有。

图片

当然即便会游泳,也并不代表前往山野户外旅行时就能随心所欲地“撒野”——若非能够100%确定环境安全,还是建议远离水下与周边地形不够明确的水面,不要贸然下水;

图片

来自马蜂窝用户@尾巴小叔

而在山涧、或是山中的溪流附近活动时,也应随时注意溪流的流速、水质等情况变化。尤其是在雨季,如果原本安静流淌的清澈小溪,水流量突然增加,并且逐渐浑浊,则是明显的山洪爆发的前兆——不要犹豫,请马上向远离溪流的高处移动!

图片

火灾

不同于城市楼房失火时,火焰的逐层向上蔓延,常见于干燥、高温天气的森林山火,则会因为干枯树木、杂草等可燃物的密布而以及其迅猛的速度向四周扩散。

图片

而长满枯草的平原是野火的另一处高发地,尤其是在雷暴天气,空旷平原上的树枝更容易引来雷击,让整片草原陷入火海。

图片

除了自然因素,不当的人为操作同样是引发野火的重要原因,从露营烹饪时的错误用火,到某些旅行者随手丢弃的烟头,甚至仅仅是一只小玻璃瓶,也可能成为荒野火灾的元凶。

图片

来自电影《勇往直前》

如何自救

· 最好的情况,便是在遭遇野火时、附近有充足的水源,这样便可快速把全身打湿,提升自己的逃生几率;

· 牢记逃生时不要因为慌乱迷失方向,如果火势伴随强风,则务必向上风口移动——特别是在丘陵山地地带,山火往往从下向上烧,因此也一定不要向山顶逃生,看准时机向山下撤离;

图片

· 若是火势较强、无法穿越火线,请尽全力找到相对隐蔽的地方,并快速挖掘坑洞避险;

· 躲避火灾同时,也需要注意防止中毒,例如用水打湿衣物捂住口鼻等。

如何避免遭遇火灾

· 首先避免在高温、干燥等容易引发山火的天气前往山区旅行;若是一定需要出行,则最好多带可饮用的纯净水;

· 野外烹饪也需要多加注意,尽量在平坦的地面上挖坑点火,或者携带专业的户外烤架、烤炉等烹饪器具,安全用火。

雪崩

通常我们把雪崩分为松粉雪雪崩和硬厚雪雪崩,而每一种又分为干燥和潮湿两类,其中最危险的是干燥的硬厚雪雪崩——顾名思义,这样的雪崩就像坚硬的岩石崩塌一样,包裹着身不由己的人类以最高70-80公里的时速滑落,最终撞向大树、或者坠下山崖,其造成的伤亡也最严重。

当然这并不代表其它类型的雪崩就不危险,作为致死率最高的登山事故之一,面对任何一种雪崩,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

如何自救及防范

前往雪崩可能发生的地区,或开展有可能引发雪崩的高山活动(如道外滑雪等),以下设备建议随身携带。

气囊

一种穿戴式的救生设备,当遭遇雪崩时,可手动拉开阀门让气囊自动充气,增大自己的体积以便时刻漂浮在雪面上,降低被大雪掩埋的几率;

Recco信号器

全球通用的信号器,一般被内置于专业的滑雪服、头盔或雪鞋里。若是遭遇雪崩,信号器会及时向救援人员发射信号,帮助搜救工作的快速进行。

图片

这些建议值得参考

· 时刻警惕周边环境,若听到断层的声音,或者看到断裂的雪层出现,则需要立刻做好逃生准备;

· 谨慎选择滑雪或活动路线,避免在容易发生雪崩的地带活动;

· 提前详细查看当地的雪崩预报。

虫兽袭击

若是足够深入野外,你难免与大大小小的野生动物狭路相逢,但若是不走运地撞见具有攻击性的生物,丰富的躲避技巧和足够强大的内心也许能在凶猛的虫兽面前化险为夷。

图片

野生动物为什么攻击你?

领地意识

凡是见到有陌生的生物闯入自己的领地,都会本能地进入戒备状态,以恐吓或直接攻击的形式驱赶入侵者。此外,发情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的野生动物比往常更加焦躁紧张。

应激反应

野生动物本性从不爱与人类亲近,却架不住部分“手欠”的人类不自觉地挑逗戏弄,最终召唤出应激反应,对人类发起攻击。

如何自救

图片

动物咬伤通常会被划分为不同等级。以被犬科动物咬伤为例,我们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会为狂犬病划分为三级:

一级:接触或喂养动物,皮肤仅被动物舔舐但仍保持完好;

二级:裸露皮肤被动物轻咬,或有轻微擦伤、抓伤但未出血;

三级:单处或多处出现贯穿性皮肤咬伤、抓伤,或者破损的皮肤被动物舔舐,引发开放性伤口及粘膜被污染。

被野生动物咬伤,以下步骤不能少!

1-清洗

立即使用稀释后的20%浓度的肥皂水仔细清洗伤口,随后用清水洗净,再用2%-3%的碘酒或75%的酒精为伤口局部消毒;

2-包扎

在得到专业的救治之前,原则上伤口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以保持伤口透气排毒,但若是创口太大太深,或伤及大血管需要立即止血,则应在保证充分清洗消毒、且不影响血液流动的前提下进行包扎;

3-注射

就诊后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同时采取其它进一步的抗感染处理,以遏制狂犬病之外的其它病毒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伤口大且深、伤及头面部或者大出血,应进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处理。伤口可直接注射狂犬疫苗,但注射部位应与其它抗病毒感染注射位置错开。

怎样避免

图片

来自马蜂窝用户@Lu.HQ

前往蚊虫、蛇类活跃的山林地区,尽量减少裸露在外的皮肤,腿部可以穿戴绑腿防止蛇咬;同时,防蚊虫的药物也应随身携带,并戴上带有纱网的帽子以保护脸部不受蚊虫叮咬。

而若是身处大型野生动物出没的地带,则可以故意制造“噪音”让动物们意识到有外来生物出现。

图片

来自马蜂窝用户@摄影师Pinky

但如果运气不好地与它们打了照面,也切记一定沉住气、保持冷静,用足够长的时间,尝试打消对方的敌意——千万不要掉头就跑,如此只会激发出动物的狩猎欲望,而你一定跑不过它们!

图片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条:不要主动招惹逗弄野生动物——在大自然当中,人类才是外来的客人。对一切动物抱有一定的尊重,也会让你的旅行更加安全。

这份攻略的存在,并非是为本就不容易的旅行再制造一丝焦虑。相反,希望大家每一次远行都能平安回家,才是它诞生的意义所在。

希望你能记住这些小知识,但永远都用不上它们。

也希望有冒险的念头出现时,大家能都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多想想,也为那些同样冒着生命危险来救援的陌生人们多想想。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