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盘点去年“最火”的中国地区,西双版纳当仁不让。
春天,“象”往的云南,让西双版纳为世界侧目;秋天,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上榜的地区,入选2022年度“十大最佳旅行地区”榜单;冬天,星光夜市遍地的网红直播,以及融汇6国风格的水上市场,赋予了西双版纳更加包容、开放的色彩。
随着在互联网上的热度攀升,到西双版纳蹦一次傣迪、体验一场“东方狂欢节”泼水节,以及着一身地道的民族服饰旅拍,被不少游客列入打卡清单。西双版纳,这片神奇而又快乐的伊甸园,早在成为现象级的目的地之前,就已是快乐、火热的同义词。那么,中国的城市如此之多,凭什么西双版纳是“快乐担当”?
在社交媒体上热度不断攀升的西双版纳,是否会成为云南下一个现象级目的地?2022年的春天,凤凰网旅游《这局好玩儿》来到西双版纳,在一位特别的“向导”——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玉香约的指引下,探究西双版纳快乐的秘密!《这局好玩儿》是凤凰网推出的百位文旅局局长精品访谈实录,记录中国文旅成就、思考全新文旅趋势,展示蔚为壮观的大美中国。
作者|李琦 策划|许玥
01
西双版纳,快乐的同义词
快乐如果有具体形态,大约是西双版纳的样子。
但西双版纳的快乐绝非是肤浅的,更不是乏味的。世居在此的13个民族,加之融汇东南亚6国的风情,令这块土地拥有人文积淀的踏实感,让独属于西双版纳的快乐更加立体多面。
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是一个崇水的民族,而傣族的新年——泼水节,象征着快乐、吉祥、祝福和希望,几乎是所有美好词汇的指代。每年的公历4月中旬,是泼水节的举办日。
1961年,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及其夫人相约到景洪会见,并身着傣装,同当地7000多名傣家儿女,一起参加了泼水节的盛大庆祝活动。那一簇簇象征着吉祥、幸福的水花,满是中缅两国的绵长友谊。如今西双版纳的曼听御花园内,还坐落着总理参加泼水节的塑像。
随着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快乐、吉祥、恣意的泼水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逐渐成为西双版纳的一张名片,每年都有几十万国内外游客特意来此参加泼水狂欢。据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数据,2019年疫情前的最后一个线下泼水节期间(2019年4月12日-4月18日),西双版纳共接待游客103.43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23亿元。
除却多姿的民族色彩,西双版纳的快乐,还融汇着东南亚的热带风情。少有人知道的是,位于我国西南腹地的西双版纳,并非边塞闭塞之地,而是云南省同时拥有水、陆、空、铁开放口岸的唯一州市。
西双版纳是澜沧江(湄公河)在中国的最后一站,自此出境后,澜沧江宛若一条晶莹的丝带,串联起老挝、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各国。而2021年12月3日开通的中老铁路,同样是一条友谊的丝带。全长1022km的中老铁路,自昆明出发,过玉溪、普洱,经西双版纳的磨憨口岸站出国,穿老挝琅南塔省,最终抵达老挝的首都万象市。
中老铁路不仅是一条跨国友谊之路,更是一条高颜值的宝藏旅行铁路。位于铁路中间位置的西双版纳,贡献了一段“最美的风景”。野性自由的野象谷,诗与远方的橄榄坝,热带雨林妆点的勐腊,让西双版纳宛若一个缩小版的东南亚。
3月12日,中老铁路通车一百天。在这一百天内,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70多万人次,运输货物110万吨,有力地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快捷的交通、便利的口岸,赋予了西双版纳极其包容、通达开放的色彩,由这种包容、开放塑造的热烈氛围,在告庄西双景的星光夜市可见一斑。
地道的云南舂菜、袋装的老挝冰咖啡,以及恣意欢快又不失乐趣的傣迪,勾勒出西双版纳烟火的形状,也满足了人们对于热带、对于东南亚的一切幻想。即便在疫情之下,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2021年“五一”假期期间,云南省旅游强劲复苏,传统旅游目的地西双版纳、昆明、大理、丽江接待游客同比增长75%以上。其中西双版纳增幅最大,高达147%。
游走在星光夜市的璀璨灯火中,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玉香约告诉凤凰网旅游:“西双版纳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西双版纳。”玉香约介绍,未来五年,西双版纳州将通过实施文旅品牌创建、规上旅游企业倍增、景区服务质量提升、景区生态旅游体验项目提升和“智慧西双版纳”等“五大计划”,力图将西双版纳打造成为初具规模的世界旅游名城。
02
与自己和解
诚然,西双版纳堪称是“北纬21度最快乐的地方”,但快乐并非是人文自然的反义词。
位于热带雨林的西双版纳,并非长乐无忧,她的发展进程,也伴随着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充斥着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诘问。
在中国融合聚居的56个民族,仅西双版纳就世居了13个。除傣族、哈尼族等民族之外,中国最后一个被认定的民族——基诺族,就生活在西双版纳飘着茶香的基诺山。这是云南省9个“直过民族”之一,也是云南人口较少的7个特有民族之一,目前仅有2万余人。
1949年之前,刀耕火种的基诺族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基诺族跨越几种社会形态,直接由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随着日渐现代化,基诺人民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被改变,记录歌咏记录基诺族狩猎、婚嫁迎娶等传统日常生活的“奇科阿咪”,也伴随着现代化逐渐远离基诺人民的日常生活。
据基诺族乡文化中心副主任白光明介绍,基诺族没有文字,所有的民族记忆几乎靠着口口相传的“奇科阿咪”传承延续。例如讲述传统房屋的建造,从打地基到上梁,能咏唱十几个小时。奇科阿咪里记录着基诺族人的生活日常,堪称是基诺族的“荷马史诗”。
总有人思索“客从何处来”的天问,每个民族都不例外。在民间艺人以及文化站工作人员的推动下,2009年,基诺族的奇科与大鼓舞在北京举办了专场晚会。据非遗传承人姿切介绍,他们将长时间吟唱的奇科,集中浓缩到4、5分钟,以便更好的传播推广。2015年,由《狩归歌》改编的《奇科阿咪》在第七届全国村歌大赛中荣获5项金奖。
如今,奇科阿咪已经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自云南的摇滚乐队山人乐队,曾特意前往基诺山采风,探索基诺族的虔诚和野性。乐器奇科和布姑也走进校园,成为基诺孩子的辅修科目。甚至当地每年还会举办“基诺好声音”歌唱比赛,吸引年轻人在古老的吟唱中,重拾与祖先对话的能力。
距离基诺山90公里的地方,坐落着中国最美十大村寨之一的曼远村。这是一座古朴又惬意的傣族村寨,地道的傣族传统生活,将曼远村的时光拉得静谧而悠长。然而这片自然净土,也曾在发展中与自然渐行渐远。
曼远村依山傍水,古老而神秘的鼋山文化在此繁衍。早年间,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当地村民砍伐了大量原始林木,并盲目种植了大面积的香蕉、橡胶等外来经济作物,导致土地退化严重,对曼远村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意识到自然破坏的严重性,曼远村民在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反复拉扯。历经环境的阵痛,曼远村决定与自然和解,成为中国首先恢复原始森林的村寨。
自与环境和解,曼远村退胶还林开发“庭院经济”,寻求在傣楼下谋发展,开创文化旅游、傣医药、非遗文化等多渠道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
大自然是仁慈的,当人类略有改变,自然总会报之以歌。今日的曼远村,田园旖旎,清新怡人,不仅是云南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圣境鼋山保护示范点,也是传统傣医药社区保护项目示范村。
60多种、1000多株傣药植物,分布在曼远村的房前屋后,不仅保护了曼远的植物多样性,装点村子的门面,更是传承傣医药文化的底气与资本。如今的村内,建有一家傣医药体验馆,游客前来游玩时,还可领略傣药熏蒸的养生体验。
作为一座千年古寨,曼远村坐拥深厚的文化积淀。保留至今的傣纸,被誉为“造纸术的活化石”,傣纸保留了原始造纸术的制作过程。质地略显粗糙的傣纸,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纤维。如今在曼远村,也可体验传统傣纸的制作过程,还可根据个人喜好在纸浆中嵌入花朵,晾晒出独属于自己的纸张。
除此之外,藏着傣族姑娘经纬天地的织锦,以及慢轮转动抟土捏陶的傣陶等文创体验项目,虽是游客眼中新奇、神秘的非遗文化,却是傣家儿女的生活日常。
玉香约告诉我们,织锦几乎是每个傣族女孩都会的技能。早年间,傣族女孩出嫁前,都需要跟随自己的母亲学习织锦,为自己织锦作嫁妆。大象是傣族的吉祥物,也是傣族织锦上常见的纹路。
03
不止是人类的家园
在西双版纳,无论是体验极致的快乐,抑或是与自然和解,这一切都是从人类的视角出发。但西双版纳从来都不只是人类的家园。一如玉香约告诉凤凰网旅游的那句傣族谚语:“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
位于云南东南部的西双版纳,有着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高达81.34%的森林覆盖率,每立方厘米接近4万个负氧离子,令西双版纳被赞为“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地方”。在这里入眠,睡眠质量颇高。此外,穿境而过的澜沧江,是生命的河流,既为人类冲积出富饶的河谷,又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可能。
作为中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生物基因库”都是西双版纳无法忽视的标签。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西双版纳拥有5000多种高等植物,占全国的1/6,其中特有植物153种。
事实上,1975年之前,国际上并不确认中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存在,直到云南省林业考察队在西双版纳勐腊县补蚌——广纳里(今望天树景区)一带发现了天然生长的望天树。作为公认的亚洲热带雨林代表树种,龙脑香科望天树只生长于此,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竖直挺拔的树干,直通九霄,有着近40-70米的高度,令其获得“中国热带雨林制高点”的称号。
在如今的望天树景区,有条凌空36米高的“空中树冠走廊”。在玉香约的带领下,我们跃步于这条“云梯”。居高临下,壮阔的雨林景观尽收眼底,云梯漫步的颤悠感,有着别样的刺激。
这片奇幻的热带雨林,不仅是植物的家园,更是动物的世界、鸟类的天堂。据了解,西双版纳有脊椎动物756种,占全国的25.3%。其中:已知哺乳动物108种,占全国的23%;已知鸟类427种,占全国的36%;已知两栖类野生动物47种,占全国22%;已知爬行野生动物74种,占全国的23.2%。
在这些野生动物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就多达109种,不仅保存着我国最大的野生亚洲象种群,还分布着野牛、印支虎、绿孔雀、巨蜥、蟒及仅产于此地的鼷鹿等珍稀动物。
2021年,一群出走的大象,让全球的目光为西双版纳侧目。这群大象的故乡,就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而位于西双版纳的野象谷景区,是国内唯一能与亚洲野象近距离交流的地方。历经一百多天的出游,2021年的8月20日,这群大象终于回到了家乡。
或许对它们而言,无论北上的风光多么旖旎,西双版纳才是永远的家园。
04
“最好吃”的云南
大约因着“植物王国”的名号,西双版纳的万物皆有味道。这种味道,是质朴的自然之味,是原野的清新之味,更是令人魂牵梦萦的舌尖之味。
正是那些生于山野密林、长于江畔水边的果蔬花草,构建了西双版纳的好吃版图。作为野生食材的宝库,西双版纳人对于食材的处理,简单而直接,三个字概括,舂凉拌。
“舂桶不响,吃饭不香。”漫游西双版纳的告庄西双景夜市,很难不被人群簇拥的舂凉拌摊儿吸引。舂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的美食制作方式,将木瓜、鸡脚、黄瓜、芒果等心仪的食材放入石臼,佐以青柠、番茄粒、小米椒等配料,被木杵挥动着捣碎溅汁。
舂碎的食材,散发出果蔬植物特有的清香,混着青柠、番茄粒等配料的果香,加之小米辣略带回甘的辛味,层层交融,又缕缕飘香。这种复合的味道,直诱得游人挪不开脚。
除却舂凉拌这一极具东南亚风情的食物,西双版纳还有一味令人意想不到的美食——烧烤。这是西双版纳人消磨昼长夜短热带暑热的特有方式。
傍晚时分,白日的燥热经由江风的吹拂,只余温热的余韵。这是西双版纳一天中最舒服的时候,这一时刻,西双版纳人几乎全城出动,以一顿热烈的烧烤将时间的延长,在惬意与美味中为一天画上句号。
香茅草烤鱼,是傣味烧烤最经典的菜式之一。肥美少刺的罗非鱼,在大芫荽、小米辣、香茅草的点缀下,经由碳火炙烤,肉质鲜甜,鱼皮香软,堪称是烧烤届的天花板。
傣味包烧也不遑多让。在傣族人看来,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不能包烧的美味。这是一种区别于肉汁、油脂齐飞的清新派烧烤,鲜牛肉、金针菇、芭蕉花等新鲜的食材,被宽大的芭蕉叶或柊叶包裹起来,直接在明火上烘烤,别有一番乡野之趣。
西双版纳的好吃,远不止于此。澜沧江的青苔、野性的昆虫宴、以竹当锅的竹筒饭……皆为就地取材的生存智慧,也是西双版纳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天生乐观。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