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杭州,我爱呼伦贝尔!」
在如今全国都陷在一片焦虑和恐慌之中时,我们想来讲一个很温暖治愈的故事。
喊出刚刚那句话的,是一对做出人生新选择的90后小夫妻。
阿全和十三。
两人在中国美院读书时相恋,然后相守至今,现在有三个娃。
△阿全和十三,与他们的娃娃们即将开始新生活
和阿全聊天的时候,十三冲过来笑着大喊出前面那句话。
这个时候,他们刚刚卖掉在杭州的房子,去零下四十度的呼伦贝尔买了小木屋。
属于自己的梦寐以求的小木屋。
也正因为此,前段时间,这对浪漫的90后上了热搜。
大家都知道的是,
他们急流勇退,选择了大家心中「向往的生活」。
不知道的是,
这对90后的浪漫和通透,远不止一拍脑袋买个大草原的小木屋那么简单。
他们对于在呼伦贝尔和杭州双城生活,有着更脚踏实地的生活理想。
前段时间去呼伦贝尔办理小木屋的过户手续时,他们的恩和乡下起了大雪。
十三走在茫茫雪地里,写下——「终于盼到这样的清晨」。
阿全在后面,在旁边,笑着给妻子拍照。
这里,是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民族乡。
当地百分之八十的居民均是俄罗斯族同胞。
邻居大叔热心地帮助他们给小木屋烧起火墙。
大笑着跟他们说,你们不在的时候,木屋,我帮你们看好。
你们啊,走在雪地里一定不能穿现在这样的鞋子,否则会留下病根。
△当地小木屋和羊,随手一拍都很美
恩和在呼伦贝尔的西北面。
已经零下42度。
离俄罗斯只离一条额尔古纳河,是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
到处都是俄罗斯族的木刻楞小屋,和大片的牧场,自然又宁静。
到了秋天,黄灿灿地漫无边际。
每逢如今这冬季。
则是大雪茫茫,美得惊心动魄。
01
那一刻,
决定卖掉杭州的房子
其实想拥有小木屋,并不是十三和阿全拍脑袋的主意。
从上大学在一起开始到现在相守十几年,两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路上。
对北海道的小木屋心动过,也在冰岛的茫茫冰雪中感动得热泪盈眶。
但真正觉得可以留下来,是今年十月来到了呼伦贝尔。
△阿全和十三,对呼伦贝尔是一见钟情
「我们去过了很多很多地方」,阿全对于内蒙古,本不以为然。
直到下飞机,看见草原的那一刻。
整个人都被征服了。
辽阔而无边际的地平线啊,瞬时就治愈了当时被困顿已久的两个人。
一眼万年。
十三说,就这里吧。
阿全说,好的。
那一刻,他们就决定卖掉杭州的房子,然后在恩和乡,买下一套俄罗斯木刻楞风格的木头屋。
△十三拿到呼伦贝尔的房本,开心坏了
「刚刚办完过户,等到明年春天,就要进入修缮和改造的阶段。」
于是,他们与恩和乡俄罗斯族高鼻深眼的同胞们,成为了新的邻居。
看起来很冲动的决定,却是他们俩最笃定的浪漫。
「首先,是快乐很重要,以及日后,也可以有和牧场相关的未来也说不定。」
丈夫阿全已经想得很远。
在蒙语中,「恩和」其实是「和平」的意思。
这里原始林地约120万亩,草原40万亩,耕地20万亩,林草覆盖率达80%以上。
是绝对意义上的世外桃源。
「风吹草地见牛羊」什么的,是基本配置。
平日里。
成片的白桦林,茫茫的草原,深邃无际的蓝天,和草原上的草垛。
随意静止下来,就是一幅精美的油画。
蜿蜒流淌的额尔古纳河,宛如见证了上千年人类历史的老者,陪伴这里的人们一起度过悠悠岁月。
河边最高的山峰,额尔古纳乌兰山。
对面就是俄罗斯。
从山下的公路到山上,各级观景平台,都可以一眼看两国的风景。
而河水蜿蜒而去,像上天印下的明亮而古老的咒语。
到了如今的冬日。
白雪茫茫,牛羊深深浅浅,随便找棵树,就美得像在外星球。
十三高兴坏了,一路奔跑而行。
走进恩和乡。
则皆是一幢幢极具异域风情的小木屋。
△9月刚到这里时,他们拍下的屋子
邻居告诉他们,来这里置业的南方人并不算少。
「人们总是这样,南方的向往北方的雪和辽阔,北方的钟情于南方温暖炙热的海洋。」
受俄罗斯西伯利亚农庄建筑风格影响,恩和乡人的房屋是典型的俄式木砌房子。
大家都叫———木刻楞。
冬日是真的极寒。
恩和乡冬天的温度至少低至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砖瓦结构的房子根本抵挡不了严寒。
但「木刻楞」可以。
它的主要材料是木头——用整根圆木拼接,交错堆叠出墙壁,两层墙壁中间要垫苔藓。
苔藓在这极寒地区就是宝藏一般的存在。
冬天零下30℃,有了苔藓,等于是水泥夹在隔缝里一样,冬天非常暖和,夏天又非常凉快。
办完过户手续后。
阿全和十三在自己的小木屋前点起一根小蜡烛。
嗯,新的生活开始了。
02
在国家的边境,
买了这座小木屋
做下决定的那个瞬间,
他们就给杭州的三个娃通了电话。
娃娃们自然欢呼雀跃。
「从小,他们就知道我们每年会有很长时间在外,不上学的时候就跟着我们,去看世界。」
过户当天,妈妈十三也给孩子们写下一段话。
告诉他们爸爸妈妈在国家的边境,有了一个大自然里的度假地。
「你们在城市长大,并不知道大自然和人类的紧密关系。
在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他们砍掉枯死的树木用来建造房子和取暖,他们用雪水煮开洗漱。
大自然非常美妙,美好的难以用言语形容。
妈妈希望你们长大后的某一天,会收集海边垃圾,会节约用水,会避免用塑料制品。
对你们我们没有什么大的愿望,我们的愿望也不该强加在你们身上。
爸爸妈妈在国家的边境买了一座小小木屋。
如果有一天你们想离开城市,也可以住在这里,回归和自然最原始的关系。」
可想而知,没有孩子不会为此而兴奋不已。
在孩子眼里,这简直又疯狂又值得到处炫耀。
说回来,他们买下木屋的过程十分顺利。
俄罗斯族的同胞们看起来生人勿进,实则非常热情。
大多数俄罗斯族人,有着一口可爱的东北口音。
△小镇上餐馆里的本地人,非常热情
尽管还未正式搬进来,暂时只能借助在邻居家。
但十三和阿全已经感受到了这里早晨清冽的风,和晚上木屋里的温暖和平静。
他们还交到了不少俄罗斯族的好朋友。
本地房东阿姨和他们聊天讲古,说 在额尔古纳河边生活的人都要去到河对面的俄罗斯去工作。
俄罗斯姑娘喜欢勤劳的中国人,他们聚集在边境生活,繁衍后代,就是恩和的俄罗斯族。
这里地广人稀,每个木屋都有着2000平的院子,一个木屋去往另一个木屋基本要靠骑马通行。
但当他们初来乍到,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都能应声即到。
卖房子给他们的本地人汉姓董,女儿是飞行员,做得一手上好的俄餐。
也遇到南方来的作家依蔓,一起烤火一起喝酒,一起看晚上的大雪纷飞。
第一次烧火墙,由于经验不足,没烧成功。
屋子里都是烟,邻居来这里帮忙,现场教学虹吸的原理。
第一次晚上喝酒,在这里看到下午四点的月亮。
因为额尔古纳河的高纬度,在冬季四点天就黑了。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天空泛着紫色的蓝 ,竟而有些透明。
「连黑夜都和城市里不一样」,十三想着。
阿全找了个麻袋去院子里装柴火,十三把火炉边清理干净,一起看着木柴霹雳啪差地响。
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松木的香味。
窗外,下起大雪。
白雪与黑夜相连,
踏实又宁静。
03
食物是生存必须项,
网络不是
有个本地朋友被叫做小黑哥,有一个牧场,很多牛羊。
有一晚,小黑哥说着从巨大的冰柜里双手捧出一大块冰冻的牛肉,架在羊肉切片机上。
告诉他们今晚一起吃涮牛肉。
「你这好专业啊,没有WIFI竟然有切片机!」
「这是在内蒙,没切片机咋活!」
十三突然感叹,是哦,城市的人总是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
可在这里,在这巍峨茫茫的原野之中。
食物是生存必须,网络却再不是了。
《瓦尔登湖》里说——
「把一切不属于生命的东西剔除,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里写——
「我这一生能健康地活到九十岁,证明我没有选错医生,我的医生就是清风流水,日月星辰。」
是的。
清风明月,日月星辰。
在额尔古纳河旁的恩和,美食和温暖更重要。
在这里,羊肉好吃到想哭。
本来从不吃羊肉的十三,被最简单的手把羊肉所征服。
蒙古刀一刀一刀的割下来,用最简单的调料和烹饪方式,获得最大的幸福和满足。
属于呼伦贝尔的羊肉做法还有很多。
奶桶羊肉。
肚包肉。
都是一绝。
而在恩和乡,另一个最大的特色美食,则是改良之后的俄餐。
有可以给到每个人惊喜的 牛肉饼土豆条。
都称赞土豆是在太太太太好吃。
有 俄式奶茶、俄式熏肉、大列巴,还有好吃的炖菜和蓝莓果酱…
以及很多人赞不绝口的 酸黄瓜 ,和又像面包又像啤酒的 格瓦斯 。
比起正宗俄餐来说,恩和乡的版本改良了原有俄餐的肥腻。
不少来游玩的人都说,路边随便找个店,几乎都是不会错的。
某书上找到的美食攻略,光看照片,就已经暖起来了。
毕竟,家家户户都是草原上的美食家。
阿全说,若是用三个词来形容这个地方。
他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就是——
草原、小木屋和羊肉。
那天吃完涮锅,十三本着做客的原则想一起清扫战场。
邻居嫂子把她往旁边一撞。
「滚!你可别费劲了,越收拾越慢。」
小伙伴依蔓赶紧过来解释:
「这边说话就是这样,说别帮忙不是客气,是真的觉得碍事。」
十三挠挠头。
突然有一种最纯粹的开心和安定。
现在,恩和乡已经极冷。
零下四十几度这几天的常态。
前些年因为疫情,这里的旅游产业陷入寒冬,到现在也还没回温起来。
但希望总是在前面的,也是充满未知的。
就像阿全说的——
哪里想到就在这里寻获了他们的小木屋呢?
小木屋对于他们啊,
就像那片心中的瓦尔登湖。
世界太拥挤、太复杂,心中的瓦尔登湖,是梦想,是寄托,也是出其不意的人生惊喜。
最近,朋友圈的信息庞杂又让人焦虑。
茫茫人生,好似荒野,茫茫冬日,也好似荒野。
你有小木屋吗?
可以留言告诉我们,
希望大家啊,
都找到属于自己的「小木屋」。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