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Vista看天下
众所周知,黄牛往往是评判一个东西火不火的风向标。
如今这个风向标终于越过山丘,吹过火车票、演唱会、网红餐馆……落在了博物馆的身上。
最近但凡有点名气的博物馆只忙两件事:一是想办法把馆里爆满的游客安顿好,二是打击倒卖门票和预约名额的黄牛。
原因无他,因为想去的人实在太!多!了!
△陕历博协助警方打击黄牛团伙。@文物陕西。
虽说这几年博物馆们在网上一直热度不减,但直到今年,游客们才真正让这个曾经的高冷景点,体会到了一点小小的现实主义震撼。
研学团的孩子、亲子游的家长从全国各地涌来,把原本肃穆的展厅挤成这个暑假最闹腾的地方。
预约没名额、入馆排队长、展品看不到……游客抱怨体验感太差,工作人员同样叫苦不迭:
“暑假再不结束,全国的大小博物馆都要撑不住了!”
01
免费的预约名额,
黄牛转手卖好几百
当黄牛们还在演唱会上大赚特赚的时候,没有人想到他们会突然对“博物馆预约名额”的这仨瓜俩枣感兴趣。
但整个暑期,各大博物馆的广场上每天都挤满了自己抢不到、不得不从黄牛手里买高价票的外地家长。
最近搜狐旅游的一个街访视频在网上很火,记者在故宫门外问排队游客们的票是花了多少钱买的。
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门:有500块买了三张的、有200块买了一张的。
最夸张的是一位穿粉红衣服的大姐,甚至直言黄牛给自己开价1200——
“这也太贵了,带着孩子在外面看看得了。”
△@渤小样儿
故宫官网会告诉你,博物院的大门票的价格为旺季60块、淡季40块,堪称是物美价廉。
但在网上随便一搜,动辄就是成人298、儿童198的“套餐”。
详情列表里的说明写得天花乱坠,不细看还以为这个套餐里还真包含了什么尊贵的增值服务。
结果发现就连写在商品名称一栏的“人工讲解”都是自选项目——想听讲解,您得加钱。
前有演唱会黄牛凭一己之力,把顾客推进闸口;
后有博物馆黄牛退居二线,收了钱就直接玩消失。
一位带孩子来旅游的外地妈妈,费劲拖着行李箱大书包来到故宫门前,才发现黄牛根本没给自己提供购票订单。
“我现在是退又退不了,玩又玩不上。”
要说跑来旅游的家长们也不是冤大头。
之所以要冒风险、花高价买黄牛票,是因为真的靠自己进不去。
尽管国内大多数公立博物馆的票价都低得仿佛大白菜,很多知名的场馆甚至不收门票,只要你提前预约。
但“天天定点抢都抢不到预约名额,这行程都订好了,不花钱买黄牛票还有啥办法呢?”
可怜一生不服输的中国家长,熬过了40几度的高温、人挤人的景点,致力于要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暑假。
终于还是在这场抢票大战中败下阵来。
由于博物馆今年暑假爆得迫不及防,很多人甚至临近出行时才发现场馆预约已经卷到成了春运火车票的架势——不提前个6、7天,这行程你就相当于自动放弃。
当然了,就算掐着点抢,也未见得就能成功。
澎湃新闻的记者,月初曾经尝试在西安陕历博的官方渠道预约。
人家晚上6点放出名额,记者就踩着6点进入页面。
结果愣是刷新了十几次,却始终面对着“当前访问人数较多,请稍后再试”的提示信息。
8分钟后提示信息终于没了——但是票也没了。
为了防黄牛囤票,各大博物馆最近的抢票规则改得越来越复杂。
比如陕历博目前每天有4个固定的放票时间,而湖南博物馆更是祭出了“不定时放票”的大杀器。
但大概是因为想去的人实在太多,结果却是普通人预约的流程更麻烦了,却依然抢不到。
有去成都旅游的一家三口,甚至连从成都到广汉的动车票都提前买了,可直到出行都抢不到三星堆的门票,最终只能放弃这个安排。
△今年刚开的三星堆新馆,非常火爆@青铜记忆汪巍
也有些家长绞尽脑汁,想出一些“偏门”的招数。
比如个别博物馆有收费参观的临时展览,可以通过购买临展的票来顺便参观主馆。
网上甚至有人集纳了各大博物馆的临展攻略,只可惜现在越来越多博物馆,要求游客预约到主馆名额才能购买临展门票。
于是家长们又转而去买旅行社的讲解套餐。
虽说导游的水平不一定比馆内自带的强,但至少能挤进博物馆的大门,不至于让正等着接受历史文化熏陶的孩子们白跑一趟。
……但怕就怕钱交了、微信群建好了,对面带队突然来一句:
“因为最近票源紧张,请家长们自行预约哟”。
02
游客越来越多,
博物馆快卷疯了
一般来说,黄牛频繁出没的地方,都是主办方率先挨骂。
但大家这次破天荒地,对博物馆方很是宽容——因为肉眼可见,按照这个暑假的人流量,那真是谁来也搞不定。
在短视频里刷到小孩们在高温下排队,很多没抢到名额的人,甚至会有点庆幸自己手速不够快。
不然多半只有两个结果:要么被七八个研学团挤个半死,要么跟身边同样焦躁的排队家长一言不合、大打出手。
△“美好的暑假泡汤了,我想回家”@渤小样儿
这几年的汉服风、国潮热、文创热,早就把博物馆从“老土景点”捧成了网红。
就连最爱追流行的小年轻,也流行去博物馆打个卡、买个文创雪糕、盖个印章什么的。
而今年暑假,可以说是把几年来在网上积攒下来的流量和热度,一股脑地“变现”给了发愁带孩子去哪儿玩的家长们。
毕竟这种又能长知识、又能打卡发朋友圈的景点,哪儿能不带孩子看看啊。
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博物馆急行军”就这样开始了。
根据旅游网站的暑假,7、8月份几个博物馆比较热门的城市,酒店预定量跟2019年相比普遍增长了两到三倍。
坐落于今年最大网红旅游城市西安的陕历博,最早设计的人流量是4000人,目前每天放出的预约名额是1.2万。
但访问预约平台的人数——高达60万,可以说难度直逼考公考编。
湖北博物馆里最有名的文物“越王勾践剑”,每天上千人同时排队。
哪怕是勾践本人想要看一眼自己的剑,那都得先在整层楼排队绕场一周。
△@大鼻涕泡💧
火的不只有这些知名场馆。
但凡一个旅游城市、但凡里面有个博物馆,在这个暑假的人流量那都是翻了倍地涨。
最近在南京博物院,就连盖印章都得先排队一个半小时;
△@Ella
河北定州博物馆,一个县级市里的博物馆,今年7月的接待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86%。
月初知乎上有位博物馆资深爱好者,建议大家错峰参观。
“别总挑那些最知名的,比如你这会去陕历博还不如去青海博物馆,那叫一个门可罗雀。”
底下评论区:大哥你哪年去的了?最近青海博物馆轻易可约不上票。
还错峰呢,现在全国的博物馆人流,那都主打一个一山更比一山高。
事实上,面对汹涌而来的亲子团和研学团,博物馆已经很努力在接待了。
工作人员没准心想:当年来这工作就是图个清静,谁知现在卷生卷死。
陕西历史博物馆从今年2月至今,从每周三延时闭馆,到每周日也延时闭馆,再到暑期干脆周一不闭馆。
△@文物陕西
苏州博物馆最近已经通过安排员工加班等方式,延长闭馆时间至晚上9点。
打工人之魂已经熊熊燃烧了,每多一个预约名额,背后都有加班的工作人员在负重前行。
因为游客众多、讲解员不够,业务骨干们更是齐齐上阵。
山东博物馆甚至设立了“馆长讲解日”,每周二上午选派一名馆领导出现在随机展厅,充当义务讲解员。
△@山东博物馆
这群博物馆努力的样子,就好像在说:
“虽然我员工不多、地方也不大,但我有一颗努力招待全国游客的心。”
03
幸好,
博物馆总是在那里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博物馆今年的热度跟暑假亲子游的爆火是息息相关。
好不容易能出去旅游的小学生们在挤满了各个城市的地铁、街道之前,当然首先挤满了博物馆。
对于暑期研学团来说,这些天然带着“知识”“眼界”光环的博物馆、科技馆,自然是必去的景点。
一些学校也会要求孩子把参观博物馆作为“暑期实践项目”,参观回来还要写观后感。
对于家长来说,当自己不得不在暑假人挤人地陪孩子出来玩,那博物馆也算是个好去处。
票价大多很低甚至没有,而且全天空调充足、气温凉爽。
场馆很大,动辄就能逛上一天。能充分给小孩“放电”的同时,还能免去景点之间的舟车劳顿。
规模较大的博物馆通常还有直饮水提供,很容易就能找到厕所,已经算是相当“儿童友好”“旅游友好”的行程。
当然,因为最近各地的博物馆实在是一票难求,也难免有爱好者抱怨这群乌泱泱的游客们只是在跟风。
“很多小孩根本对那些文物、模型、历史毫无兴趣,反倒对着展厅外可以旋转的科普牌子玩得起劲。”
虽说是领孩子“涨知识”,但家长明显也没有做好功课。
“去宜昌博物馆,青铜器的名称和用途说明都给得挺详细,结果有孩子问父母这个是什么呀?孩子爸:锅,这也是锅,那个是火锅——听得我满脑子问号。”
一位带孩子去长沙玩的网友,不小心弄混了可以参观辛追夫人的湖南博物馆和马王堆汉墓遗址。
结果没看到辛追,回来懊悔了几天。
“去的路上出租车司机一直劝我马王堆遗址没啥东西,我还以为他要给我推销野鸡景点,没想到人家是真的好心劝我。”
△湖南博物馆:“马王堆汉墓遗址不在此处!”
看似这趟旅程花了钱、花了精力,也付出了期待。
但却只收获到了一整天的噪音轰炸、走马观花,和一句孩子的“以后再也不来了”。
但同样的,也有网友分享带自家儿子去自然博物馆的美好经历:
“他在家就喜欢恐龙,看到那些古生物的骨架简直乐疯了,一天跟我说了平时三天的话。”
归根到底,博物馆的火爆总比冷清更好。
或许各大博物馆至此也要开始漫长的适应,习惯自己从“网红”变成“真红”的身份。
比如检票是不是要分流散客和团客?除了网上预约之外要不要也开通其他的领票渠道?
虽说按照这个暑期的架势,大概最最贴心、科学的服务都不足以应对如此汹涌的人流。
势必会有很多人抢不到票、排不进队,最终只能对着博物馆的大门远远看一眼。
但好在对于孩子们来说,未来的时间还有大把,而博物馆总是在那里。
至于喜欢逛博物馆的打工人只能再忍忍,很快大家就都能松一口气——
因为孩子们,马上就要开学了。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