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的隐藏主角,比于适还香
旅游
旅游 > 极致之旅 > 正文

《我的阿勒泰》的隐藏主角,比于适还香

图片

阿勒泰是美好的。有些人扎根在此,再也离不开;有些人偶然得见,便想停留。波克和王涛是前一种,闫明月则是第二种。

闫明月每年都会驱车三千多公里,从老家三门峡来到邻近边境线的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白哈巴村,待上四五个月再回家。

2019年,这个85后河南姑娘第一次来到白哈巴村旅游,便被这个曾入选“中国最美的八个小镇”的原生态村落吸引。翌年,她再次回到白哈巴,开始捣鼓一家名为“九月”的民宿。民宿有7个独立的小木屋,兼卖简餐和咖啡。

图片

(图/受访者供图)

“白哈巴本地人也是住这种小木屋的。每个屋子不大,通常一大家子人会选一块地,几个小木屋挨在一起。”白哈巴位于阿尔泰山脉的山谷平地上,山上密密麻麻的松树和桦树蜿蜒而下,一直延伸到村里,与错落的木屋交错,让这里仿如安宁祥和的世外桃源。

“九月”没有聘请专业厨师,闫明月和妹妹,还有村里一个小伙子,三人负责做饭。他们一般会就地取材,提供奶茶、大盘鸡、羊肉串等新疆家常菜,还有“胡尔达克”——这是一种地道的哈萨克族美食,在哈萨克族人聚居的白哈巴很常见,食材和做法也不复杂,只需用牛肉或羊肉、胡萝卜、土豆和洋葱等切丁炖煮而成。

通常,随着下半年旅游旺季的到来,来就餐、喝咖啡的游客也不少。去年6月,《我的阿勒泰》在白哈巴拍摄了半个月,剧组主创也成了“九月”的常客。作为白哈巴为数不多提供咖啡的地方,用制片人的话来说,“九月”在那段时间点亮了整个剧组的拍摄。事实上,在决定开店之前,闫明月对于做咖啡完全是零经验。为此,她先后在郑州和保山学习,前后花了1年时间。

图片

(图/受访者供图)

虽然遇到难得一见的明星,但闫明月并没有打扰剧组,只留下了一张她和马伊琍的合照。和演员们半个月的相处,给闫明月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都挺随和的。马伊琍喜欢喝手冲咖啡,临走的时候给我送了很多小零食;蒋奇明每天都要来一杯冰美式,还时不时和我们店的小伙子去打篮球。”

这并不是第一次有剧组到白哈巴取景、拍摄。2016年,《爸爸去哪儿4》就曾到访白哈巴;去年秋天,入选文化润疆短片创作季“我心中的那座城——阿勒泰”五强的《古丽娜的枕头》,也在“九月”取景,闫明月还被邀请客串了一把。

图片

(图/受访者供图)

图瓦人波克在老家喀纳斯老村开的民宿“优哉游哉”,去年也增设了咖啡售卖项目。对于这个别开生面的店名,波克有着简单而美好的憧憬。

“长期接触游客,我发现很多人只是拍照、打卡、赶路,并不能真正充分放松身心。”所以,5年前在村口开店的时候,波克将店名定为“优哉游哉”,希望到店的每一位客人都可以放慢节奏,优哉游哉地真正感受生活和身边细小的美好。

阿勒泰本地人更习惯喝奶茶,咖啡在这里并不常见。如果说“优哉游哉”是阿勒泰给游客的礼物,咖啡则算得上一份来自远方的回礼,给喝奶茶的阿勒泰人带来了别样的风情。喀纳斯老村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咖啡店,“优哉游哉”的咖啡师,是波克专门从内地请来的。

图片

(图/受访者供图)

闫明月的同龄人王涛,和波克一样在阿勒泰长大。但和闫明月、波克不同的是,王涛在餐饮行业算得上是科班出身。

2008年,王涛在阿勒泰市区开了一家川菜馆。但彼时川菜在当地的市场还未打开,王涛两年后便转换赛道,开了两家新疆菜馆,主打菜是当地特色的野生蘑菇料理。食材是从牧民手中采购的黑蘑菇、羊肚菌等,都是野生的鲜货。

图片

泰华蘑菇馆用的都是阿勒泰当地菌子。(图/受访者供图)

“我曾经同时开两家餐厅。一家是快餐,做黑蘑菇拌面一类的主食;另一家叫‘泰华蘑菇馆’,做的是正餐,主打黑蘑菇炖牛排。这两样都是当地有名的特色菜。”王涛表示,当初开这两家风格相似但路线不同的店,针对的是不同食客的需求。但快餐店几年前已经转手,“快餐要走量,从早做到晚,实在太累”。有趣的是,换了经营者的快餐店和王涛自己的“泰华”,如今在来阿勒泰滑雪的游客中都有着不错的口碑,是名副其实的“网红店”。

图片

泰华蘑菇馆招牌菜黑蘑菇炖牛排。(图/受访者供图)

阿勒泰是美好的。有些人扎根在此,再也离不开;有些人偶然得见,便想停留。波克和王涛是前一种,闫明月则是第二种。

闫明月和这个美丽的地方本无羁绊。但也许是被壮阔的景色迷了眼,也许是点缀阿尔泰的宝石投进她内心并荡起涟漪,在第一次来白哈巴之时,闫明月忽然不想再日复一日过着相同的生活。2011年结婚后,闫明月便当了全职太太,转眼间家里的一对双胞胎已经12岁,有家里老人帮衬,不需要闫明月太操心。

她和其他沉醉在阿勒泰的人一样,有时间做一点喜欢的事情,过一点不一样的生活。

图片

(图/受访者供图)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