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杯四特酒里,藏着爽辣江西的“特”香密码
旅游
旅游 > 极致之旅 > 正文

这杯四特酒里,藏着爽辣江西的“特”香密码

自动播放

在江西这片土地上,酒与文化紧密相连。无论是滕王阁上的文人雅集,还是民间的酒席盛宴,都离不开酒的滋养。“集江西优势于一瓶酒中,这就是四特。回顾它的诞生,充满着先人的营销智慧:为了与其他酒做区分,在酒坛上贴上“特”字,四个“特”,则是好酒的“顶配”;在后来的发展中,四特酒凭借独具特色的地理、原料、工艺......酿造出独一份的特香,成为了“中国特香型白酒开创者”。

四特酒,作为江西白酒的代表,其选材之独特、酿造技艺之精巧,均与江西深厚的地域文化紧密相连。这款酒不仅是江西人民千百年来的传统佳酿,更是江西地域文化的象征和智慧的传承,它凝聚了江西人民热辣如火的性格和对生活的极致热爱。当四特酒与江西的美食、美景交相辉映时,共同酝酿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江西味道。凤凰网《这局好玩儿》栏目,携手四特酒,走进江西,探寻江西的独特风味和和文化精髓。

01

“特”香的源头:传承千年的技艺

《这局好玩儿》是凤凰网为进一步传播中国文化和旅游资源,讲好中国故事,打造的一档文旅特别节目,通过访谈、影像等方式,勾勒当地的风土人情,向观众们展示蔚为壮观、立体生动的大美中国。本期《这局好玩儿》走进江西,镜头转换之间,江西的爽辣、纯粹、精巧、“恰噶”,四种不同的“韵味”,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在这期节目中,关于四特酒的酿造、品鉴是其中颇具分量的一节。这是因为四特酒传承发展背后的酒文化,也是江西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四特酒借与《这局好玩儿》的合作,正是通过酒文化与文旅的一次跨界传播,向世界传递出一个信号——江西地区蕴藏着独具一格、别有一番魅力的酒文化。

节目中,在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生文的带领下,主持人许玥从祚延园酿造车间、老酒库到四特文化展厅,详细了解独一份的江西味道“特香”背后,四特酒的酿造密码。

四特酒最大的不同在于采用整粒大米进行全程固态发酵蒸馏。这种听起来十分“奢侈”的做法,据吴生文介绍,因樟树处于鄱阳湖平原的南缘,稻作文化发达,水资源丰富,四特酒便直接取用生长自赣鄱大地的整粒大米,不粉碎不浸泡,与发酵成熟的酒糟混蒸,也由此形成了更纯正、醇香的酒体特征。

四特的窖池也极具江西特色。龙虎山特有的红褚条石,非石非泥的微孔结构,吸水性强的同时又保证了透氧,成为窖池微生物富集的温床,再搭配黏性好、杂质少的优质窖泥,使得众多复杂且有益的菌群充分融合,对四特酒关键的风味物质生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三种独特的大曲配方、五轮次发酵、三层摘酒.....这与一种酿造原料、两种窖池材料,共同构成了特香型白酒的“12353”酿造工艺。无论是从科学还是生产实践的角度,“12353”酿造工艺都足以生动诠释以四特酒为代表的特香型白酒和其他十一种香型白酒的不同之处。而正是这种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特有白酒酿造工艺,造就了一方极具个性的四特美酒。

参观过程中,主持人许玥分别品鉴了四特酿造车间刚出的60度新酒,以及老酒库陈酿10年、20年、30年后的老酒,从“强烈而清新的米粮香”到“时间沉淀后独特的醇香”,许玥不禁感慨“匠人和匠心变得具象了起来”。

对此,吴生文表示,“酿酒,是时间的淬炼”,正是一代又一代四特人不断的坚守,才使得世间美酒爱好者能有“特香”这一美妙的味蕾体验。

四特酒在赢得消费者的广泛喜爱和认可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营销方式,比如携手凤凰网旅游《这局好玩儿》节目,让“特香”这一江西白酒的独特魅力传播得更加广远。

02

“特”香的尽头:物华天宝的江西

在走进四特酒之前,《这局好玩儿》先一步去体验了江西的地道美食、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在拌粉、猪血汤,在赣江、滕王阁,在瓷器、漆器......之中,江西的性格轮廓逐渐清晰,最终化成一杯酒,就是四特。

江西简称为“赣”,即赣江,是为数不多以具体河流为名的省份,可见赣江对这片水土的塑造之深。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因赣江自南向北的贯穿,反而使其成为通达外界、文化交汇的开放之地。

四特酒所在之地江西樟树,更是因依赣江而生的港口优势,成为“四会要冲,八省通衢”,造就了樟树人包容、好客的脾性,助推了樟树酒业的发展和繁荣。有研究表明,四特酒之所以“清、香、醇、纯”,令人回味无穷,也有赣江之水水质清澈,显微酸性,有利于糖化和发酵的因素。

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武功山......环抱江西的群山也是孕育特香佳酿的重要元素,道教名山江西鹰潭龙虎山、樟树阁皂山都与四特酒有着紧密的关联。

四特酒厂背靠有“天下第三十三福地”之称的阁皂山,这里绵延两百里的林木山泉,孕育着复杂而庞大的微生物菌群,成为四特酿造特香型美酒的生态秘境。作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龙虎山,其丹霞地貌,为四特酒的发酵窖池提供了独特的原材料——红褚条石。

山、水之外,还有江西的瓷器。瓷都景德镇,千年窑火铸就了江西辉煌的陶瓷历史,四特酒经典产品四特十五年,就以景德镇名家创作的玉兰花型的瓷瓶做酒瓶,玉兰花寓意高洁,瓶身整体雅致又不失现代,名瓷美酒完美融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的,一方水土也酿就一方美酒。

在樟树市吴城村,距今3500年的吴城遗址,出土了陶杯、陶壶、青铜斝、青铜樽、青铜爵等酒器,以及铸造器具的石范,印证着早在商代,当地已有酿酒传统。

唐以来,描写记录樟树酒文化的诗作层出,白居易《赠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南宋时,陆游在江西任职时曾著《剑南诗稿》,其中的《对酒》诗,有“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之句,也印证着樟树优越的酿酒条件。

明朝时期,袁州府分宜教谕宋应星在任职的三年时间,考察了包括樟树在内很多地方,写出了一部“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其中,《曲蘖》篇详细记载了酒母、药用神曲、丹曲三种酒曲的原料、配比、制造技术及用途等。

300多年后,四特人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汲取传统技艺精华,创新推出天工系列产品,将书中的古法酿造技艺与四特酒的关键发展节点相结合,凭借独特的特香型风味和古法酿造工艺,成为中国高端白酒市场的一颗璀璨新星。

可以说,是江西的山、水、人、文,造就了四特酒之“特”,而不断传承与创新的四特酒,也将江西优势尽数集于一瓶酒中,为赣地大美山水增添一缕浓郁酒香。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