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Bistro?
旅游
旅游 > 赏味 > 正文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Bistro?

01

在2023年年底,一大口美食榜第一次推出了33 Best Bistro榜单(点击此处可查看),以北京作为样板城市,推荐了33家有趣的Bistro,这是一次尝试,把目光投 向 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

在2024年,我们的榜单继续,同时把这个榜单扩展到全国,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六座城市为主体,兼顾其他城市的风格独特的Bistro,同时还是以“33”作为入选数量。而在提名评委上,我们也找到了更多这个行业的食客,专家,从业者,在他们的推荐中,我们可以觉察到这个行业的快速迭代与深刻变革。

Bistro这种源于法国的一种餐饮空间,在短短几年中,在中国一二线城市萌发,扩张,裂变,本土化,变革,整个发展过程几乎完美契合了“新消费品牌”兴衰的过程,背后的内在逻辑与消费者心态变迁史,更值得梳理与记忆。在过去一年中,许多“看上去很美”的Bistro也宣告结业,许多新入行业的创业者也感受到了现实的寒凉。

一切都还在进行中,裂变与下沉还在继续,从一种舶来的,带有异域与西餐属性的生活方式空间,到中式小酒馆,日咖夜酒,曾经的许多公式已经失灵,然而新的模型还在不断进行。在这个时间节点,梳理这种餐饮模型在中国的变迁史还为时尚早。

Bistro,这个词汇源于法语,是指法国街头价格便宜,味道家常,有一些配酒的餐厅。源起的说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流传颇广的说法是与拿破仑战争有关。1814年,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军队被俄国打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俄军骑兵入驻巴黎,当时的俄国士兵们嫌弃巴黎的餐馆上菜的速度太慢,于是一直用俄语喊“快点”,当时人们通过发音用法语拼写出了“bistro ”,而后人们用它来替代那些规模不大的小酒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了一种变形,介乎于精致餐厅与松弛感的Bistro之间,有人给这种类型的餐厅总结成为“小酒馆美食学” (Bistronomie),也就是 Bistro (小酒馆) 和 Gastronomie (美食学)的结合体。与之对应的并非隆重贵价的名庄葡萄酒,而是更为有个性的自然酒,这种组合无往不利,成为一种全新的潮流。

02

Bistro在中国发迹于上海,他们出现于种满梧桐树的街区,露天,松弛,有一些简单的西餐,以及一些配酒,从业者往往有留学背景,做过精致餐饮,或者有丰富的葡萄酒背景,这种带有创造性的生活方式空间具备天然的象征性:它代表着一种全新消费人群的崛起。

疫情三年,是这种模式快速普及与发展的三年,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在不同的城市落地开花,完成了从“Bistro”到“小酒馆”的迭代之路。其中有许多有趣的变形,许多中国味道与地方元素,与西式摆盘,现代烹饪,自然酒,组合成为一种流量密码,云南,贵州,湖南,闽南,各种地方风味似乎寻找到一种弯道超车的组合模式,一时间成为显学。

与此同时,许多餐饮集团也嗅到其中机会,海伦司作为小酒馆模型上市第一股,许多专业选手跨界而来,包括海底捞,老乡鸡,和府捞面,甚至眉州东坡都尝试过小酒馆的模型,几年之后,这些餐饮集团旗下的小酒馆项目纷纷折戟。

当“Bistro”本土化成为“小酒馆”的一瞬,它身上的内含物质就发生了变化,那种带有一些先锋性与实验性的风味就与中国的巨大现实组合成为一种更为普世与世俗的欢腾空间。在更下沉与多元的线下空间,餐的比重越来越高,街头本土小吃以“烟火气”的名义纷纷降临,曾经标配的“自然酒”退场,各种酒精饮品翻着花样来临,甚至有许多自助性质的无限畅饮酒水模式大行其道。在更下沉的空间里,“小酒馆”也开始“低幼化”,咖啡,简餐,奶茶,酒水,小吃……种种元素混杂其中,面目愈加模糊不清。

随着这两年整体消费下行,小酒馆迅速完成了祛魅,“万物皆可平替”,小酒馆的倒闭潮开始蔓延,这些单独的,摇摆的,没有品牌没有团队没有供应链,甚至带有一点乌托邦性质的小酒馆,很容易被风吹散,大雪过后,地上白茫茫一片。

03

在2024年这个时间节点,再次重新打量Bistro这种生态,更有了一种悲欣交集的心态。

在去年的榜单文案中,我们满怀热情的写到:

“小酒馆是小的,对应着某种“大”,和大的产业和生意相比,“小”是日常的小热情,是生活中所有对你有意义的小事,是小而独特的观点,是不能小看的专业,是小而热烈的温度,是小城市的独特风味,是一次酣畅淋漓的小聊天,是不拘束的小放松,是敞开来喝的小聚会。这种小,是我们大家的。”

我们如今依然对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小,主动的小,自觉的小,充满敬意。针对一个榜单的选择与标准,我们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立场与价值,从选提名与入选维度上,我们更倾向于三个层面的内涵:

悦己,创新,平衡

1、悦己。中国的大正餐逻辑,往往是“悦他”的,“请客”与“吃饭”,互为镜像,不分彼此。故而在中国的大正餐的内在逻辑很难跳开消费场景,展示轻盈的一面。然而对于新世代的消费群体而言,“悦己”是天经地义的本分。这种更为主观、先锋,具有实验精神的Bistro可以摆脱悦他文化的牵绊。

2、创新。我们的榜单更倾向于“小酒馆美食学” (Bistronomie),这种介乎于Fine Dinning与家常菜之间的现代料理范畴,这种没有负担却又不失精致的烹饪逻辑,可以给整个行业带来更多的启发。创新与原创,理应成为这些Bistro餐厅的本分。越来越多有创意的年轻主理人从这里展开自己的味觉版图。

3、平衡。平衡既是价格的平衡,也是餐与酒的平衡新与旧的平衡,一家足够平衡感的餐饮空间,才是更为健康和持久的商业模型。

我们期待这一份榜单,不仅仅是一个可以按图索骥的指南,也可以成为某种价值观的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走到一起来,扩充中国的年轻餐饮版图,寻找中国味道更为多元和丰富的表达路径和呈现语言。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