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宜兴的你会相信,这样的场景不止出现在梦中:薄雾如轻纱漫过西氿水面,太湖在浩渺烟波间若隐若现。晨光中,龙背山脉的竹海翻涌着翠浪,阳羡茶山的梯田如碧玉铺展。暮色四合,紫砂匠人的灯盏次第亮起,一把把陶土等待窑火炙烤、灵魂重塑。
这里是宜兴——湖山为骨,紫砂铸魂,东坡遗韵千年流转,一口三珍唇齿留芳。
这个六月,凤凰网《这局好玩儿》携手原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励小捷走进太湖西畔的“陶都”宜兴,在这片江南腹地,看见自然天成的瑰丽画卷,体味流转千年的文脉蓬勃。
01
自然禀赋:山水形胜的江南画卷
宜兴之美,首在山水的天然馈赠。
竹海,是宜兴的风骨。万亩毛竹苍劲挺拔,风过处绿涛澎湃,声如天籁。穿行竹径,蔽日绿荫下,清冽空气沁人心脾,静穆中的生机足以涤荡尘嚣。古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此得到最宏大的诠释。
水是江南的灵韵。市区双氿(东氿、西氿)如镜映城,是市民的“城市会客厅”;城市西南角,善卷洞、张公洞和灵谷洞等天然溶洞世界闻名。
据记载,霞客徐公曾多次到过宜兴游览和考察。他一生勘察过400多个石灰岩洞穴,宜兴就占了40多个。溶洞的奇绝是岁月雕琢的鬼斧神工,张公洞洞中有洞,洞洞相通,奇石嶙峋,水汽氤氲。相传汉代张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张果老在此隐居,故称张公洞。该洞具大小洞穴达72个,各洞的温度又不相同,素有“海内奇观”之称。
山水更孕育生态珍宝。南部丘陵雨雾滋润,成就大唐贡茶阳羡茶。春日晨露未晞,茶农巧手翻飞于茶梯间,嫩芽将化杯中之冠世清香。这便是宜兴的底色——湖山相依,刚柔相济,茶竹交织成诗。
“宜兴历来就是江南富庶之地,文化资源深厚,自然风光宜人。”原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励小捷向凤凰网表示,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使得宜兴具备了发展旅游业的先天条件,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把当地的自然、人文、物产资源做深度挖掘,将低层次的观光旅游向研学、旅居的复合型旅游业态转化。
02
味觉江南:舌尖上的风物诗
宜兴之魅,亦在味蕾上的乡愁。其美食既有太湖之畔的鲜美水韵,也有山林乡野的清新馈赠。
乌米饭,南烛树叶染就,粒粒乌亮清香软糯,佐糖或咸菜皆是春夏时令风味。
雁来蕈,秋日松林下的珍馐。炖本地嫩豆腐,菌香豆香交融,汤汁浓厚“缠”齿;油酱爆炒后浓香扑鼻,滑嫩脆韧,异香难忘。
笋干,取笋之精华,凝聚了阳光与时间的味道。春笋、冬笋质地尤为细嫩,经过传统工艺加工成笋干,炖汤、烧肉、作馅皆宜,清香爽口,嚼劲十足,是大山赋予餐桌的鲜美乐章。
东坡美食热情在宜兴亦有回响。其“拼死吃河豚”之趣谈,对应的是河鲜至味——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清蒸白鱼的细嫩,白灼白虾的甜鲜,银鱼羹的爽滑......湖鲜本味搭配本地产的杨梅酒,怎叫人不大呼一声“秒哉”。
宜兴美食的精妙处更在阳羡茶入馔。茶农巧思将碧螺春、雪芽清雅融入菜肴:茶香肉醇香,茶泡饭简淡,茶叶炒虾仁鲜爽。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豪情,在此化作慢品生活的细腻。
03
人文积淀:陶都风骨与文脉悠长
宜兴之魂,系于文豪苏东坡与深藏泥土的紫砂。他们的相遇,谱写了最华彩的人文篇章。
紫砂文化是刻入城市骨髓的灵魂。宜兴紫砂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代,已有600年以上的历史,陶制作技艺成品以茗壶为代表,以独特的五色陶土与拍打成型的精妙技艺,将实用器皿升华为文人雅士掌中的珍玩。紫砂器内外一般均不施釉,以纯天然质地和肌理为美。作为上品茶具,紫砂以其良好的透气性能使人尽享茶之色香味,这也使它成为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文豪苏东坡与宜兴的缘分,更是文脉赓续的生动注脚。这里,是苏东坡多次贬谪后选择“疗愈”的一片净土,也是他买田置宅、两次上书请求颐养天年的梦萦之处,更是他在诗词中屡屡赞美的心之所向。他钟情于阳羡山水与佳茗,留下"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绝唱,时代流转,其足迹与情怀早已融入这片土地,滋养着后世风骨。
“宜兴的地方非遗很丰富,从地方表演到餐饮都有自己的特色,非遗和旅游的结合空间是很大的。首先它是活态的,很多非遗具有表演的性质,但最终它往往还要落在物上。就拿紫砂来说,紫砂的制作工艺是非遗,但紫砂的产品,不论是一把红木,还是一个雕塑,它又成为物质的。”
在励小捷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实一虚、一静一动。他认为,宜兴可以从紫砂开始,尝试选定一些地方特色鲜明的非遗产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由此刺激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04
文旅焕新:古韵新生,创意涌动
宜兴之新,在于古艺的智趣焕活。千年陶都正以开放之姿,将传统融入现代文旅体验,让紫砂与山水迸发新活力。
总投资130亿的窑湖小镇,在昔日陶瓷厂旧址上涅槃重生。青砖窑址与现代钢结构交织,打造出集度假、艺术展演、康养于一体的"陶式生活"目的地。
文化传播的新媒介——微短剧也瞄准了宜兴的独特气质。今年五月,宜兴微短剧100个公益拍摄点位正式发布。未来,紫砂匠人的指尖陶泥与氤氲茶烟,将通过方寸屏幕直抵人心,成为宜兴文旅的"流量密码"。
不仅如此,产业之间深度融合也正为这片土地注入活力。
以杨梅为媒,宜兴文旅携手汾酒集团创新打造“青花汾酒 梅好相汾”杨梅节,巧妙融合杨梅采摘、非遗紫砂与汾酒封藏仪式,为到访者带来独特的风味记忆与情感联结。近十个国家的国际嘉宾深度参与,通过短视频向全球展示杨梅采摘及杨梅汾酒封藏技艺,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叙事维度,更以国际传播者的身份,助力汾酒品牌与宜兴杨梅IP出海,让中国故事以更鲜活的方式被世界看见。
提到宜兴文旅的“破圈”问题,励小捷指出,当前,网络作为一个没有国界的传播渠道,对于传播文化、连接客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宜兴这个地方,本身经济实力不错,更应该多多组织有质量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在形成品牌后,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加快对外走出去的步伐。”
当陶都的窑火遇见数字时代的流量,当千年紫砂在年轻创意的碰撞中焕发新彩,宜兴这座江南古城,正以其独特的自然风骨与人文底蕴,向世界发出温润而有力的声音。太湖的风拂过竹林与窑口,见证着一个古老陶都在新时代的新生——江南的呼吸,从未如此鲜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