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墨脱选一条路,绝不回头。
探险不是玩命,凡事都得量力而行。在108K休整一天,次日,又是6点的闹钟,同样的上路准备,只是目的地不同了,今天我们即将进入江湖传闻中的墨脱县城,从108K到141K,33公里路,艰难或轻松前途未卜?
离开108K,在一段长长的上坡路的尽头竟然出现了岔路,一条向上一条向下,两条路宽度差不多,周围的杂草生长程度也差不多。而从这个方向进入墨脱县城,所有的资料上都是只有一条路,那么根据经验判断,这两条路应该是新路和老路的区别,老路应该是比较崎岖的,而新建的路应该是比较好走的,虽然两条路都能够达到目的地,但是考虑到新路应该比老路好走,而且距离相对比较短,所以最终我们选择了往下走的路。为了方便认路,我们用石块和树枝弄了一个简单的路标。而后来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向上的路确实是老路,不过是最近才弃用的。
新路风光无限,瀑布、小溪、丛林……让人应接不暇。当我们转过不知多少个弯道后,视野突然开阔起来,雅鲁藏布江出现在我们眼前。而此时此地的雅江,少了几分磅礴的气势,多了一分淡淡的柔情,它慢慢地流淌着,浑浊的河水不停地拥抱岸边的礁石,激起朵朵洁白的浪花。两侧的峡谷,满是茂密的树林,犹如一双绿色的手臂温柔地搂住这一泓江水。
一路上,有雅鲁藏布江作伴,走得也惬意,午饭时间,我们来到一个小村庄,村里大概有20户人家,还有一所只有三间教室的小学。我们在一个小店里吃了午餐又买了补给,同时,也在店铺老板那儿打听到很多关于墨脱的“情报”。
“从这里到墨脱的路,都比较好走,县城的条件也不错。但是过了背崩,路就不好走了,塌方区特别多,你们队伍中又有女孩子,一定要请背夫,背夫的价格在墨脱是公开的:100元/天……”于是在这个小店,我们第一次见到了我们的背夫,一个群众公认的帅哥。
正当我们准备离开时,一个开摩托车的人开始拉客:“到墨脱,100元一位,到80K,300元一位,不讲价哟……”看来去墨脱还有更舒坦方式。
快到墨脱的路上遇见一辆大卡车,司机是一个中年男子,很热情,也不向我们要钱,就让我们上车了。30分钟之后,视野极处出现了白色的楼房和袅袅炊烟,莲花之地——墨脱!我们来啦!
我们是“拾荒者”。
我们一行并不是专程在墨脱玩自虐,所以,既然请了背夫,就要合理分配调整装备:尽量让女队友负重减少,男的视情况而定。我的包只有40L,自己觉得还OK,能淘汰的东西宁愿丢掉也不带上路。
还是早上6点,天微微亮时我们就上路了。经过一天休整,大家身体状态恢复得还不错,同时,我们的英俊背夫又为我们介绍了另一位年仅18岁、第一次当背夫的新人加入。我们的肩上的负担轻松了,脚步也迈得更快了。
7至9月是进墨脱的最佳时节,夏季的墨脱常常笼罩在大雾之中,颇有神秘色彩。
在路上,年纪稍长的背夫告诉我们:“从墨脱到背崩,路况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差,只是路途相对遥远,多下坡路。”听完背夫的话,我心里的顾虑被打消了很多。
走出墨脱县城,有很长一段下坡路,路两旁覆盖着厚厚的植被,太阳虽然升起来了,但是短时间内热量还无法驱散所有的雾气,所以整条道路都被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气当中,有种独特的感觉。但正是道路被潮湿的气包裹,蚂蝗也活跃得很。在路边的草丛中、树叶下,这些没有眼睛却感官发达的生物,它们能轻易地感觉到血液的热量,只要你一靠近,它立刻发起进攻。一路上背夫不断提醒我们走路的时候不要贴着路边的草堆,要走中间。休息的时候也不要把背包随意摆放,以免蚂蝗乘机爬上去。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墨脱到背崩整段路几乎都是在下坡,为了合理分配体力,我们保持着行走50分钟休息10分钟的原则,尽量让身体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当中。
到了中午,我们跟着背夫兼向导来到一户人家,说是在此可以自己动手煮饭吃。那户人家门前悬挂着一串鸡蛋壳,是典型的门巴族人家。虽然墨脱是位于西藏,但是其原居民并不是藏族,而是门巴族和珞巴族。
午后,天气越发炎热,体能消耗很大。一路上,我们看到很多路人丢弃的垃圾:喝光的易拉罐、塑料口袋、矿泉水瓶……这些堆积在墨脱的垃圾,是人类破坏生态的罪证。这些年,随着墨脱声名远扬,越来也多的人涌进这片净土,墨脱的生态环境也在遭到破坏。我们不忍心看着这些垃圾躺在自然的怀抱中,尽管前进的步伐并不轻松,但一路上我们也走走停停,当起了“拾荒者”。
就这样,徒步绿行,在太阳西沉时,我们终于看见今天的目的地背崩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