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里旅游开发的时代困境与商业化选择

最近一次的山东之行,重点看了曲阜三孔景区和淄博聊斋城,发觉即使在山东这样旅游全国领先的地方,历史文化类景区也呈现出一种时代性困境。不管是各历史文化景区的旅游文化,还是牌坊化的文化,死的文化与高大上的文化,眼之所及,都是走马观花,缺乏深度体验和文化情感互动。

我们对于祖宗智慧的膜拜,倒反衬出现代人的浅陋来。从古代到现代,毕竟时过境迁,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我们对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还缺乏用时代的智慧去继承与发展。

关于名人文化故里旅游开发策略,在大约六七年前,听过王衍用老师规划“蒲松龄故里”时提出的模式主张,即“故居+故事+故里”。不管是“孔子故里”还是“蒲松龄故里”,这个模式都是非常适宜的。在这个大框架下,目前的旅游划地为景,圈地收钱,表面是以保护的名义进行公共化开发,但其实是把文章做小了,而且政府主导的这类开发,往往是荒废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名人故居开发的三大缺失

以目前“蒲松龄故里”开发格局来看,料想王衍用老师当初的诸多想法难有完全的实现,加之时代的迅速变化,也让传统的景区式开发遭遇诸多的时代困境。

首先,缺乏生活化的表达。蒲松龄的“故居”文章,相对也很单薄,差不多只是一个生活及文学陈列室。当然,从目前的陈列展示内容来说,虽然技术上比较平实,但基本将蒲松龄的一生介绍得比较清楚。

而故居本身,应通过故人的生活细节中的物什来集中展示一种当时的生活状态,以及这种生活对成长经历、历程和相关成就的一种生活化表达。

其次,缺乏故事化的演绎。就“故事”来说,在文化园演绎是可以的,把他的文学作品进行景观化、活动化、影像化和娱乐化,方向是可以的。这部分是最难做的,当前的手段和方式是难以吸引人的,除非游客量到了一定规模和层次,采取像宋城、丽江这些的地方,才有条件去支撑高投入的视觉化、娱乐化演绎。像乌镇大剧院模式的成功,也是得益于长三角的旅游休闲氛围。

再次,缺乏深度化挖掘。就“故里”而言,蒲家庄是最有空间和挖掘潜力的地方,也是目前做得最为不足的地方。像三棵古槐、柳泉、满井寺、家族祠这么些重要的历史元素,是应该重点活化开发的,当前稍显简单化。

名人故里开发最基本的策略是“借尸还魂精神",即借"历史元素"还"时代之魂",真正让历史、文化传承下来,活起来。在"故里"的应有之义上,没有本地人的生活化参与,这还叫什么故里呢?

因此,名人故里的开发,要从主要针对外地游客的观光型开发,转向兼顾城市本地人的文化休闲生活服务,要跳出纯旅游,做大文化创意。吸引了本地人,才能更好吸引外地人。对接当地人的现代生活,休闲和娱乐,对接名人之于当代的文化馈赠,将极大地提升、丰富名人故里活着的生活会气息和氛围,增强游客的情感化体验。

名人故居开发的四大原则

蒲松龄的文化遗产如何开发利用,不仅是一个旅游的商业课题,它还关涉一个家族传承的血液,一个社区的文化生活,甚至一个区域的文化品牌。在整体文化的开发策略上,原真性、现代性、体验性和商业化将是名人故里开发的重要选择。立足名人文化景区的前期开发基础,在景区平台上做植入式开发,能做的东西可大可小,相对在开发风险和运营周期上好把握。

一、原真性。原真性是历史文化景区所可依赖的核心价值。依托一个空间载体或建筑遗物,文化旅游基本衍变成一种文物、遗物的展示,全凭导游一张嘴为讲故事,有文化原真性的表达,却没有原真性的活态环境和体验氛围。在这方面,现代智慧旅游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可依托原来的物质空间进行内容的生产和填补,内容生产的智慧化,应该是智慧旅游的一个更深层次命题。

二、体验性。体验性很大程度是增强游客感知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也是传统文化面向当代人,尤其是80、90人群必须要做的宣传普及工作,因为这两代人的生活环境已经充分媒介化、工具化和娱乐化了。在历史遗产与现代接受之间,找到一种很好的空间、环境和体验设计,通过景观、消费、文化、故事、娱乐等方式,找到一个从现代进入历史情境的一个入口。传统景区体验设计的理念支撑,就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与未来可能思考,其核心还是让旅游真正充满现代智慧。

三、现代性。现代性也非常关键,现在我们在文化旅游景区能看到的现代东西,大多是为旅游开发而强加给历史文化之上的辅助性工具,是一种简单商业谋利的门票经济枷锁。真正的现代性,就是要探索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可能及未来方向,将历史文化真正融入文化创意当中,融入日常生活当中,融入新的产业发展当中,让人感受文化灵魂,增强文化敬畏感。我们大部分的历史文化景区,只有一个面向过去的维度,而没有面向当代,没有面向未来的维度。这本身也是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一种根本性区别,这种区别不在于文化内容本身,也在于文化的态度。

四、商业化。这两个要素是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性的一个基本语境,也是一股时代性的力量,能让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创造性转化带来新的活力。旅游业开发走向内容时代,这也是一个时代的趋势。基于本地人、游客双向需求的内容生产,这也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旅游业发展要重点强调的。

总之,名人文化景区要打开大门,跳出门票经济,加强文化品牌运作,通过跟当代生活文化消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有效对接,形成一种内容的再创造和再加工,再生成。

名人故居开发的五大新业态

以蒲松龄故里为例,强化旅游业作为流量平台和休闲服务入口,围绕故里的商业化深度开发打造文化休闲吸引力,有五大业态可考虑。

第一、书画艺术业态。从淄博乃至整个山东来看,本地的书画艺术氛围是有的,故里的历史氛围环境还是不错的,以蒲松龄这块牌子,可以做成一个地域的文化艺术交流圈子,依托蒲松龄文学艺术研究,搞个剧场、文学社、体验式研究中心。虽然现在也挂了研究会的牌子,但如何丰富研究内容,如何面向游客参与则是更值得考虑的问题。做到什么程度,当然要看当地的文化土壤。

第二、教育培训业态。针对本地青少年的艺术培训、修学旅游、亲子活动等。山东是全国的艺考大省,这些活动可以积极开展,尤其特别值得打好“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这块牌,包括将世界的短篇文学进行场景化、参与式设置,也可以做得蛮有意思的。蒲松龄文学之精神是可以通过与时代对话传承下来的,以今天的眼光看,微信、微博上的各种段子,也不乏短篇佳作,可以借蒲松龄之名聚集现代段子达人,搞全国的网络短篇大赛,这个难度应该不大。

第三、特色餐饮业态。中国餐饮文化已经脱离了简单的口腹之欲,而具有品味地域文化的内涵在里面。所以,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爱吃当地特色美食。中国都讲究吃,餐饮其实是引导本地人、外地人消费的一个最佳介质。在离蒲松龄景区不远处就餐的一家三层小楼饭馆,如果搬到蒲家庄,搞成院落式平房,与旅游结合搞点环境和主题,成本也不会比现在高多少,价格适当高一点,大家应该也会接受的。这家饭馆,只能说菜味道非常不错,但环境、服务和个性都谈不上。当然当地人也许没那么挑剔这些,但真正做起来,还是可以引导的。

第四、旅游商品业态。旅游商品将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潜在增量大市场,尤其是淄博的陶瓷工业如何与蒲松龄的文化作品形象融合,包括日常生活用瓷器的包装,都可以做得更有主题性和文化味道。在故居、故里、故事这三大节点区,都可以强化不同瓷器文化的渗透。这是一种捆绑优势产业的策略,也是一种增加附加值的思路。

第五、生活化氛围营造。除了目前的整治环境相对比较容易外,社区参与做起来相对比较难。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其实也是未来旅游的重要吸引力。生活化氛围的营造能拉近游客与市民之间的情感距离,提升城市的文化生活氛围,就是提升城市的好客度、亲切感和幸福感,让市民感受到城市的温度,让游客留恋城市的温情。

(责任编辑:曹晓娟 凤凰旅游频道编辑 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研究员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专栏作者
图片说明

李关平

北京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合伙人,北京大地云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南开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硕士。从业9年,拥有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丰富,参与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景区等各类规划项目共50余项,相关专业研究文章40余篇,主攻文化园区旅游、智慧旅游、酒文化旅游、体验设计等方面。

联系我们

电话:010-6067528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启阳路4号中轻大厦16层
联系邮件:caoxj@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