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的科尔沁沙地仍然是土地肥沃、水量充沛的地区。辽王朝充分利用了这片土地设立了一些州县,科尔沁沙地上第一次出现了农田蔽野、道路纵横、城廓相望的景象。随着沙地区域开发面积的不断加大,大面积的沙化现象也开始出现,到了辽代晚期,科尔沁沙地沙化面积日益扩大。公元1089年,苏辙使辽时曾这样描述科尔沁沙地:奚田可耕凿,辽土直沙漠,蓬棘不复生,条干何由作,兹山亦沙阜,短短见丛薄。辽代200多年,是科尔沁沙地变化最大的时期,生态环境从森林草原、疏林草原、草甸草原相间的自然景观退化为疏林草原与草甸草原相间的自然景观,个别地区出现流沙。到了金代,科尔沁沙地与唐代时相比面目全非,呈现植被破坏、流沙泛起、风沙蔽日、行路艰难、人民离散的现象,生态环境出现疏林草原与干漠草原相间的自然景观。金代可谓是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沙漠化最严重的时期。
13世纪以后,随着元、明王朝的建立,统治中心南移,科尔沁沙地基本上成为了蒙古族的活动区域,其经济活动是以游牧为主,大大地减轻了科尔沁沙地的压力,天然植被得到了恢复。到了17世纪清初时,这里又变成了宜牧的优良草牧场,清代不少的围场和牧场都分布在这一区域。18世纪中叶以后,清*推行了放荒招垦耕种政策,开始了科尔沁沙地又一次大规模的农垦时期。清光绪年间,赤峰地区也全面地实施了放荒招垦,敖汉旗就是在那个时期进行大面积农业开发的地区之一。放荒招垦开垦无疑会破坏天然植被,从而导致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的形成,如今我们在科尔沁沙地区域所见到的广泛分布的流动沙丘大多都是因那个时期大面积农业开荒造成的。它使许多固定或半固定的沙丘出现了裸露,使零星分布的沙丘连成了片。
通过历史的回顾我们不难看出,科尔沁沙地的变迁主要是与人类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这些退化区域要想恢复也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2001年在阿鲁科尔沁自然保护区采取了有利于科尔沁沙地恢复的做法,即采取移民、围封、禁牧等措施,把一些退化严重的区域封闭起来,使这些区域获得一个天然恢复的机会。阿鲁科尔沁人把它叫做“用自然的力量恢复自然”,这种做法非常有效的。近三年来,在三千多平方公里的阿鲁科尔沁自然保护区内,许多退化严重的地区已经被大片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所覆盖,碱滩也开始变成了绿洲。
科尔沁沙地经过了历史上的几次大起大落,现在又出现了许多生态退化的现象。如果我们能够按照沙地的自然规律对待它,它可能就会朝好的方面转变,因为这里蕴藏着大量的水源,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只要我们保护好这里的水源,只要我们打消那种急功近利、改造自然的错误做法,科尔沁就一定会回到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的状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