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福建绝美海岛 探寻从碎瓦片蜕变出的艺术品
2017年10月19日 23:39:06
来源:凤凰旅游
作者:幸鹏
这种以造型绘画为基础,运用剪裁的瓷片镶嵌在屋脊、厝角、檐下照壁的建筑装饰艺术,被称为是闽南建筑一道亮丽风景线。
或许是因为它的邻居厦门太过耀眼,而让漳州这个“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略显低调,事实上,这个地处“闽南金三角”的闽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向来是省内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分布其间,黄道周赞誉“与黄山相似,当无不及或有过之”的灵通岩,国家地质公园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明代旅游家徐霞客二度漂游的九龙江北溪,以及被誉为“东方的夏威夷”,“天下第一奇石”所在的东山岛……
和厦门如织的游人相比,漳州的东山岛显得格外静谧。这里有金色的沙滩,蓝色的大海,晒不完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吃不够的海鲜……
明代起,这里就有“内外八景、海天八景”之誉,至清代又有“铜山十八景”之说。历代将相名贤频至铜山视海观风,留下诗文咏赞,胜景遍铜陵,保存较为完好的铜山古城是过去福建沿海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地,东山古城外有“虎崆滴玉”,如落朱玉,娟娟流出的一股清泉。东山岛海边立着摇摇欲坠、石危势险的风动石,旁有临海栈道,面向大海,容易想起闽南人就是从这里,开始了无畏的“下南洋”。
而东山岛的关帝庙,更是著名……
图文作者:幸鹏
东山岛的关帝庙历史悠久,掌故甚多,距今人考证,这里是台湾关帝信仰的发源地,数百年的台风地震灾害不断,但关帝庙至今安然无恙。
关帝庙
若你留心关帝庙的屋顶,色彩鲜艳、密密麻麻的一片,细看之下,竟然都是人物造型。尤其是关帝庙的太子亭,上有英雄人物120个,全部是诸如岳母刺字,穆桂英挂帅这样脍炙人口的故事……而这些人物造型,均来源于剪瓷雕这项传统工艺。
关帝庙
这种以造型绘画为基础,运用剪裁的瓷片镶嵌在屋脊、厝角、檐下照壁的建筑装饰艺术,被称为是闽南建筑一道亮丽风景线。
关帝庙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另类“瓷都”
“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台南泉漳郊商提议建仙宫,庙中亭脊,雕镂人物花草,备极精巧,皆潮州工匠为之。”而且“壮丽工巧,甲于群庙”。
——《台海使槎录》,台湾巡察御史黄叔璥
记载说明,至少在明末以前,剪瓷雕就已经盛行于粤东、闽南各地,直至康熙年间传入台湾。
瓷雕闻名之处,首先是有瓷。提起“瓷都”,大部分人第一印象是景德镇亦或是德化,而漳州,可算是另类“瓷都”。
漳州以月港闻名,月港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农贸杂半,走洋如市,朝夕皆海,酬醉皆夷产”外贸通商港口。
这个大商港有多么繁荣呢?据学者统计,当时有西班牙商人,驾驶着巨大的帆船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和中国福建月港之间奔波做商品贸易。仅此一项,每年从美洲流入中国的白银就多达一万吨,接近当时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
而在商品贸易中,漳州的“外销瓷”颇为引人注目。
剪瓷雕
当年由于海上贸易发达,当某一种国内名窑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走俏时, 漳州港口附近的磁窑便大量仿烧其产品,并迅速投入市场,从而成为物美价廉的产品。这些磁窑统称漳州窑,俗称“米窑”,因早期仿造青铜器的器型及釉表开细如小米粒纹而得名。
漳州窑与同一时期的景德镇窑、德化窑和潮州窑相比,并不为人们所熟知。人们对漳州窑的认识,来自于20世纪90年代初对福建省漳州地区明清时期古窑址的发掘与研究。
在对古窑址的考古发掘基础上,中外古陶瓷研究的专家、学者结合海外沉船、古遗址出土的古陶瓷器物及标本,经过与大量海外传世外销瓷的比较分析,最终确认所谓的“克拉克瓷”、“沙足器”、“吴州彩绘”、“饼花手”、“汕头器”、“交趾瓷”和“华南三彩”等神秘瓷品的祖籍就在福建漳州。
剪瓷雕
总而言之,漳州有窑,不光有窑,还很繁荣,产品丰富,除日常用品外,也有不少精品甚至超越当时的景德镇水平,至今仍有不少产自漳州的瓷器陈列在大英博物馆中。
知道这个背景,也就知道了瓷的来源。否则一个兴盛、高超的地方手工技艺,没有就近取材的原料,是不科学的。
参考来源:1、《论明清青花瓷业海洋性的成长———以“漳州窑”的兴起为例》,作者王新天,吴春明,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期;2、《漳窑,海上丝路的奇葩》,作者陈平,载于《大众理财顾问》2014年11期
从碎瓷片到艺术品的蜕变
剪瓷雕的与众不同之处,一是依赖于瓷,最要紧的,还是依赖于它的工艺。
瓷器是易碎品,在海上贸易搬运途中难免有损坏。碎掉的瓷片没什么用,只能扔掉,所幸,花花绿绿的碎片被有心的人看到,突发奇想尝试拿来做点别的。于是,一种新的工艺就此产生。
聪明的漳州匠人用碎瓷片再次加工,以水泥作为粘合剂,制作成色彩鲜艳的人物或鸟兽,将它们粘在寺庙、宫观、府堂、亭阁、照壁之上,摇身一变,成为举世无双的艺术品。
剪瓷雕
剪瓷雕分为平雕、立体雕、叠雕、半浮雕。平雕着重于构图,一般用于近景;叠雕则多用于高处屋顶的龙凤走兽、 水族飞禽和花卉树木,用彩瓷表现凤毛麟角、红花绿叶。
剪瓷雕工艺中,技术难度最大的要数立体雕,如古装戏剧武将人物的盔甲、文官的蟒袍、才子佳人的宽衣窄袖。剪瓷雕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在布局经营上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使剪瓷雕的画面在有限的空间中能够展示更为丰富的内容。
剪瓷雕
这项技艺融合了泥塑、绘画、雕刻等创作技法,作品既有绘画色彩的生动性,又有雕塑的立体感。无论人物的动态神情,花卉的千姿百态,飞禽走兽的轻盈矫健,都能层次分明、形态逼真地表现出来。
中国从不缺巧手的工匠,人们也常常为精湛的工艺所折服。但剪瓷雕的有趣之处在于,它的成本并不高,却能成为闽南大众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剪瓷雕
旧物改造不是今人的专利,古人玩的更有品位。只可惜,时至今日,没有人能说出这项旧物改造准确的发源时间和发明地点。不过,从宋代晚期兴建的西山岩“初来寺”有剪瓷雕,可以说明,这项技艺的出现距今已经几百年光阴。
风雨历练修得厝顶“好戏”
东山声名赫赫的剪瓷雕人物制作者,名匠孙齐家是也。
我们在关帝庙见到了东山剪瓷名匠孙齐家的儿子孙丽强,他黑黑瘦瘦,有些腼腆,不爱多说话,但凡谈论起剪瓷雕,则变得滔滔不绝,有问必答。
剪瓷雕
孙丽强子承父业,无论寒冬酷暑,风吹日晒之中,一趴厝顶便是几十年,个中辛苦不为人知。然而经过风雨历练,孙丽强早已是漳州远近闻名的剪瓷匠人。东山各处都能看到孙家父子的作品。
从关帝庙出来,孙师傅问:“你们要不要看看剪瓷雕的制作过程?”我们欣喜若狂,直奔孙师傅的家。
只见他从柜里翻出一样又一样的工具,看起来平常无比,似与泥瓦匠无异。待工具拿全,拿出泥盆,按照一定比例倒入水泥、壳灰和红糖,搅拌均匀,制成了“糖水灰”——剪瓷雕专用粘合剂。坐定之后,孙师傅对我说:“我做两个潮剧人物给你看,佘太君怒打庞太师看过没有?我做一个佘太君和庞太师”。
剪瓷雕
只见孙师傅拿起铅笔白纸,三两下便画了一个草图。草图不细,没有表情神态,如果不仔细看甚至看不出是一幅画。然后拿起一块瓦敲破,便开始默默地“剪”。所用的工具不是剪刀,而是老虎钳,剪的当然也不是纸,是瓦片。
剪瓷雕
孙师傅说,钳子不能太硬,硬了就把瓦片、瓷片都剪碎了。孙师傅熟练地一手拿瓦片,一手拿钳子,对着那张我看不懂的草图,三两下剪出一只手,四五下剪出一只脚。再用“糖水灰”把这些初具形态的零件粘合在一起,渐渐地,显现出一个人物立体雕塑的雏形。
以上便是剪瓷雕中的“剪”。“雕”呢,则是一个精加工瓷片的过程。
剪瓷雕
从名字可以看出,无论哪一种称呼,都体现出了剪瓷雕工艺的基本手段,也就是剪、贴、粘。潮州人管“剪瓷雕”叫做“嵌瓷”,这里的“嵌”也是工艺的一部分,指的就是将瓷片粘在作品表面的过程。瓷片牢牢粘在一起,无论风吹日晒雨淋,经久不散。
为了快速直观地展示给我们看,孙师傅为我们制作的作品胚较为简单。更复杂的胚还可能用到石块、钢筋、铜丝等物品,等待做出的胚干或者半干之后,再将瓷片一个一个嵌入,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剪瓷雕作品。
过程里我问孙师傅,现在的瓷片还是二次利用的碎瓷片吗?他答:“也是,也不全是,人人都喜爱,处处都需要,碎片早已不够用。”据说,窑里早已开始专门烧制色彩鲜艳的瓷碗瓷片用于剪瓷雕工艺。
说话的工夫,孙师傅的手下并没有停。渐渐地我们这些门外汉也都看出点门道。而此前绘制的草图之所以简单,是因为孙师傅早已成竹在胸。不一会儿,两个戏曲人物的初步模型已基本完成,动感十足。
剪瓷雕
为了让我们更直观感受成品,孙师傅拿起了两个现成的人物头部,拼在一起给我们看。孙师傅说,如今很多剪瓷雕人物的头部是现成作品,省去许多工夫。
30年的剪瓷雕生涯,孙丽强共制作、修复的剪瓷雕有160多座,最多的一年有10多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关帝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宫前天后宫,平和三平寺,云霄天地会主要活动地高溪庙,吴伯雄的故乡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的路门牌坊,福州三坊七巷的二梅书屋、小黄楼等寺庙、祠堂、古建筑都有孙丽强的得意之作。
而这门手艺的传承,大多靠“口手相授”,没有多年的实践不可能做出好作品。如今,这项需要耗费极大体力的苦活,和许多技艺一样,也面临着失传的窘境。
潮州嵌瓷,告别孤芳自赏的寂寞
剪瓷雕是福建东山一带的特色手工艺,然而闽南文化却不仅仅局限于福建,浙江、潮汕、台湾,甚至东南亚,也都遍布着闽南文化元素。有人说,剪瓷雕是明清时期漳浦、诏安一带的艺人发明的;也有人说,“剪瓷雕”是由广东潮州地区传入闽南的。
漳潮交界、民风相似,无论这一艺术门类从谁开始,也都有着便捷的传播途径。 但各地的人,对它们有着不同的认识,“剪瓷雕”有着不同的命名。潮州人称之为“嵌瓷”,台湾人称之为“剪花”、“贴瓷花”。
潮州嵌瓷博物馆
就在我去东山岛的前几个月,我刚刚在潮州见到一位嵌瓷大师,叫做卢芝高,嵌瓷第四代传人,也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美大师、潮州嵌瓷博物馆馆长。
潮州的嵌瓷的工艺和东山的剪瓷雕其实是一回事。在一个大雨天,我和卢芝高坐在嵌瓷博物馆里喝茶,卢老爷子给我们看他画的国画,告诉我,嵌瓷是一种带有浓厚绘画元素的艺术,要有一定的传统画的功底和审美。
潮州嵌瓷博物馆
卢芝高在厝顶风霜雨雪60年,做出了无数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现而今,他致力于让嵌瓷“走出深闺天下识”,搬下屋顶,改变了嵌瓷工艺只宜远观、不可移动的特点,让这门艺术告别孤芳自赏的寂寞,成为更容易被人欣赏的艺术。
在潮州嵌瓷博物馆,卢芝高把一座宗族祠堂的屋顶搬进了展厅。整个屋顶长12米,宽1.4米,高2.05米,由卢芝高亲自带领两名学徒耗时8个月创作完成。单是瓷片使用数量就达近10万枚之多,让人叹为观止。
潮州嵌瓷博物馆
我问卢老:“潮州的嵌瓷哪里最好看?”
卢老抽了一口烟,想了想,悠悠地说:“青龙古庙。”问为何?他淡淡地说:“我做的。”对艺术的自信溢于言表。
潮州嵌瓷博物馆
长期暴露在外的剪瓷雕,无论多么结实,也都无法永远保留。但凡天灾人祸、自然损耗,都需要一次一次地翻修,一次一次地上新作。如今,经过艺术家的再创作,把这项屋顶上的“好戏”搬下屋顶,让充满乡土气息的艺术作品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大众直面的艺术。而这个传统的、民间的、乡土的艺术品,作为闽南文化的象征,也能够成为历久弥新的艺术载体。
福建漳州东山的剪瓷雕作为闽南一种民间传统手工艺,已先后成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愿这项美丽的技艺永远流传下去。
推荐:在漳州值得做的6件事
东山岛关帝庙前端详“剪瓷雕”艺术
最最民间,也最有福佬文化体现的本土艺术,完全区别于内地各种庙堂的装饰,色彩鲜艳,举世无双,极具特色。顺便拜拜关帝,这里可是所有台湾关帝信仰的祖寺呦!
关帝庙
八尺门寻找向东渠
向东渠是近代的大型水利工程,由福建省云霄、东山两县共建。1970年9月17日破土动工,1973年3月12日竣工通水。外表看来非常像古罗马高架石砌渡槽。当年,两县人民,用数百架手推车、独轮车、牛拖车和几百艘木帆船,组成了“海陆运输队”,将20多万立方米的石头来回倒运,耗时3年,耗资1074.4万元,向东渠建成后,称为了两县人民的生活用水的主要渠道,也起到了拦洪的作用。现在在向东渠脚下还能看到各个生产大队的字样,非常有意思。
向东渠
磁窑村看宋瓷
东山县杏陈镇的磁窑村自宋代开基立祠,相传宋时建有8条窑炉生产青釉瓷器,产品销往海内外,磁窑村因此得名。村中后璧山宋窑遗址出土的瓷片,与南宋龙泉窑瓷片胎质、釉色和装饰艺术基本相符,被列为县二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下有百草园,百年树木众多,现有窑山公园,有碎瓷片铺成的小道,能更直观的了解漳州的瓷历史。
磁窑村
古城漫步
享受慢生活,品味闽南风情。寻访漳州徐竹初木偶艺术馆,如果有机缘拜访到徐竹初老爷子绝对是你的福气。老爷子一生传奇,连名字都是弘一法师取的。雕刻世家,少年成名,荣誉无数,是中国一级美术师,享受中国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徐竹初雕刻
看一场芗剧或是木偶戏
芗剧原名歌仔戏,是流行于福建漳州芗江一带的汉族戏曲剧种,在漳州周边的农村祠堂常有演出,但因为口音原因,外地朋友很难听懂。但木偶戏绝对值得一看,场面热闹,形象生动,造型精美,漳州市木偶剧团的布袋木偶戏和木偶头雕刻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木偶戏
吃遍这座城
这个沿海的低调城市蕴藏着无数的美味,小到路边的四果汤、酥糖,著名的早餐“锅边糊”,肠粉店,小龙虾,甚至著名的惊悚食品——被北方人称为“毛鸡蛋”的鸡仔胎。新鲜无比的水果遍地,排挡里好吃不贵的海鲜,更不要提各种宵夜,而且夏天的漳州湿热,人人爱喝茶,刮油效果一流,好吃不胖,是不是值得试试?
锅边糊
[责任编辑:向可卿 PF004]
责任编辑:向可卿 PF004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唯一与中国接壤的欧洲国家 秋色绚烂
143条评论2015-08-31 13:07:32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