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萨尔茨堡:音乐大师的摇篮、《音乐之声》的故乡 | 全球GO


来源:凤凰旅游

莫扎特,还有那部留连于电影与现实之间的《音乐之声》,让萨尔茨堡充满了浓浓的怀旧气息。许多年过去了,那些音乐、歌曲、和故事从未褪色,始终给人一种暖心与感动。,

最近,仅31岁的奥地利外长塞巴斯蒂安·库尔茨赢得了总理竞选,奥地利诞生了一位欧洲最年轻的总理,年轻和高颜值的总理让人眼前一亮,也让奥地利再次走入我们的视线。

很早便听人讲,奥地利是阿尔卑斯山脉中最精彩的地方之一,低调、从容,还有恰到好处的奢华,其中又以萨尔茨堡更让人难以忽视,自然与文化在这里水乳交融。莫扎特,还有那部留连于电影与现实之间的《音乐之声》,让萨尔茨堡充满了浓浓的怀旧气息。许多年过去了,那些音乐、歌曲、和故事从未褪色,始终给人一种暖心与感动。

图文:寒江

想了解萨尔茨堡的3日游攻略,关注凤凰旅游微信(travel_ifeng),回复“萨尔茨堡”即可收取。

萨尔茨堡

50多年从未间断的《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似《音乐之声》这般影响一座城市,它让世界各地的人们知道了风景如画的萨尔茨堡。几十年来,全球访客按图索骥,来这里寻找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过,有件事令人难以置信:奥地利人,甚至大部分萨尔茨堡人,最开始时并不知道这部电影,直到某一天,许多游客沿着电影里的路线来这里行走时,《音乐之声》才正式进入萨尔茨堡人的视野。

一战前,奥地利贵族特拉普上校已经和妻子养育了7个孩子,1920年,妻子的辞世沉重地打击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不久,特拉普全家从维也纳搬到了萨尔茨堡的别墅。这时,修女玛丽亚被派来做家庭教师,并与7个孩子建立了浓厚的感情,也捕获了特拉普的心,婚后,他与玛丽亚在萨尔茨堡又育有两个女儿。在欧洲经济大萧条时期,特拉普几乎丧失了所有财产,正是一家人的合唱团表演拯救了经济上的窘况。1938年,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特拉普一家前往美国,并在次年生下最小的儿子约翰。

萨尔茨堡

好莱坞电影《音乐之声》便是取材于这一真实故事的若干片段,并借鉴特拉普的自传小说和百老汇的音乐剧《音乐之声》制作而成。1965年首映的电影《音乐之声》共获10项奥斯卡奖提名,最终斩获5项,电影里的插曲更是流传至今,成为一代人青春的记忆。

特拉普上校的9个儿女,现在只有小儿子约翰还健在,也已是76岁的古稀之龄,前年的纪念《音乐之声》50周年时,和他一起回到萨尔茨堡的还有妻子、女儿女婿、和两个外孙女。

因战争而到美国定居的特拉普十分怀念萨尔茨堡的时光,经济条件转好后,他挑了一处很象萨尔茨堡的地方买下一个大农场,并改建成萨尔茨堡风格的农舍,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度假酒店,客人中就包括许多慕名前来的影迷,自然也有来自中国的《音乐之声》迷们。现在,约翰掌管着这家酒店,并逐步将经营交给女儿。约翰的儿子在那次纪念活动中没能和父亲一起回到萨尔茨堡,因为当时要照顾即将生产的妻子,而妻子就是留学美国而定居的中国人。

海尔布伦宫

拍摄结束后,电影中两次出现的玻璃凉亭就留在了萨尔茨堡,开始放在列宫的花园中,后来被移至海尔布伦宫的花园。在并入奥地利之前,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萨尔茨堡作为政教合一的国家独立存在,主教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列宫和海尔布伦宫都是主教的财产。

现在的列宫是私人财产,平时不对外开放,为了让更多的人亲临凉亭,萨尔茨堡市政府决定将此亭移至海尔布伦宫。这里的大花园是人们休闲的最佳场所之一,宫殿外的喷泉游戏更令人惊叹,要知道这可是400年前的杰作,所有喷泉、木偶动作完全靠水的动力实现。最经典的要数水柱将皇冠冲至高处,再精准地落回原地,让人忍俊不禁。站在凉亭旁,脑海浮现的是《音乐之声》里大女儿丽莎与男朋友约会,以及后来玛丽亚与特拉普表白的片段,耳边都是《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的旋律。

永恒的经典,永恒的山水

如今的萨尔茨堡有了《音乐之声》主题游,车身上印有玛丽亚和7个孩子的巴士会带大家穿过城市,直到阿尔卑斯的乡间。

米拉贝尔宫和花园

米拉贝尔宫和花园是玛丽亚和孩子们边唱边跳《哆来咪》后半段的地方,连他们欢快跑过的拱廊都还在。玛丽亚从修道院到特拉普别墅的路上经过官邸广场,喷泉依旧迷人,修道院取景自萨尔茨堡城堡下面修女山的修道院,但是电影里玛丽亚与特拉普举行婚礼的教堂却是在巴洛克风格的蒙德湖教堂,经过巧妙地剪辑,几个镜头穿过萨尔茨堡最迷人的地方。

离开市区前往蒙德湖,首先会路过福罗恩宫,正门、庭院、和花园被用作特拉普别墅的部分外景,再加上列宫的湖边,构成了整个别墅的外景,至于别墅内的拍摄则是在美国的摄影棚内完成。主题巴士经过风景如诗如画的山区,经过富施尔湖、沃尔夫冈湖、和圣吉尔根小镇,它们构成了电影开始时的鸟瞰镜头。从蒙德湖去往蒙德湖教堂会经过一片树荫,电影里孩子们挂在树上嬉戏的镜头就是取景于此。影片中艺术节的场景是在岩石骑术学校拍摄的,但特拉普唱起的《雪绒花》却并不是奥地利歌曲,但50年过后,没人会再认为这首歌不是奥地利歌曲了。

萨尔茨堡

电影中最经典的歌曲要数《哆来咪》,电影里的玛丽亚和孩子们在山间唱起了这首歌,拍摄地正是在位于萨尔茨堡南40公里的韦尔芬小镇背后的Gschwandtanger山上。现在,一条全新的徒步路线出现了,从韦尔芬小镇出发,明显的标识将人引向高处。小路被森林包围着,时而窜出的松鼠加快了自己的脚步,青色的味道让人倍感清爽,在这样的环境中徒步,感觉自己就是阿尔卑斯山的一部分。随着高度的攀升,视野渐渐开阔,阳光明媚下,萨尔茨河谷迷人的风光旖旎起来,村庄一簇簇地点缀于苍翠之中。

整条徒步路线5公里多,比较容易走,身着奥地利传统服饰的老先生在路边弹着吉它,多是当地独有的民间曲谱。人们在草坪上享受着秋日里的暖阳,孩子们跑着跳着嬉戏着,一家人坐在野餐垫上,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美味,如此欢乐和畅快想要我这外来人不加入都难。韦尔芬城堡和它身后的雪山,连同绵延起伏的森林草场,仿佛一块巨型的帷幕,为人生的舞台增彩添色。历史、电影、还有精彩的今天,想理清也是难,我在想,当年玛丽亚是不是也经常带着特拉普的7个孩子来这里,象电影中的那样,野餐、弹吉它、唱着Do-Re-Mi。

Gschwandtanger山

电影上映后,现实生活中的特拉普一家曾经回到过韦尔芬,短暂的假期中,光顾过的Obauer成了韦尔芬最著名的餐馆之一,以提供阿尔卑斯山特有的美味为招牌。当年招待过特拉普的鹿肉焗蘑菇和阿尔卑斯鳟鱼生食,都是到店客人的必点之菜。

每年山里都有野生鹿的猎杀配额,取得狩猎资格的人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进山打猎,之后便是端上餐桌的美味。在这里用餐,可以享受大自然的味道,所有食材都取自当地的山里,除了菌类蔬菜,一些新鲜的莓果也被用作甜点,甚至是菜肴。

萨尔茨堡

在餐馆里还听到一个故事,特拉普用餐时对红葡萄酒特别感兴趣,要知道奥地利的白葡萄酒本就十分出色,这红葡萄酒给了特拉普惊艳的感觉,于是,他将这种萨尔茨堡本地的葡萄酒列入采购清单,提供给自己经营的酒店的客人们,如今已经是几十年过去了。

音乐大师的摇篮

音乐是这座城市永恒的主题,这里诞生过莫扎特、卡拉扬等音乐大师,贝多芬、海顿等大师在此创作了大量不朽的乐章。

莫扎特塑像

如果说电影《音乐之声》是萨尔茨堡的一张名片,那么乐神莫扎特无疑是城市的灵魂,从某种程度上讲,莫扎特重塑了城市的性格。无需怀疑这些是萨尔茨堡人将音乐大师作为一种城市广告,在老城中走上一遭,听人聊聊往事,便会发现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豪与热爱。

当地人细心呵护着与莫扎特有关的地点和故事,从萨尔茨河东岸的莫扎特音乐学院,到西岸的粮食胡同,再到城堡下面的大教堂,到处都是大师生活过的地方,甚至连他常坐下来喝咖啡的小店都依然还在。

萨尔茨堡

萨尔茨堡中世纪小巷里,藏着数不清的秘密,莫扎特就出生在粮食胡同的一栋老房子里。不得不承认,莫扎特是一位伟大的天才,在他还是6、7岁孩童时,就表现出不可思议的音乐能力。莫扎特的父亲是宫廷乐师,他的一位同为宫廷乐师的朋友萨何特奈,有一把音色圆润的小提琴,小莫扎特试拉了几下,对宫廷乐师说,“你的小提琴音调比我的低八分之一。”这位乐师认真地比较了一下两人的琴,发现果真如此,不由得惊诧万分。而小莫扎特在这个年纪时,对于音乐过耳不忘,并能以丰富的方式来表达同一曲调,当真是天赋异禀。

现在粮食胡同的莫扎特故居,一面大大的奥地利国旗自楼顶向下悬挂,每天都有大师的追随者蜂拥而至。故居内不允拍照,便在门口的老式门铃前合影,更是一种别样的纪念。

萨尔茨堡

后来,莫扎特也成为萨尔茨堡大主教的宫廷管风琴师,离开萨尔茨堡,再回来,再离开,对自由的渴望与来自主教的羁绊让他的境遇并不那样美好,贫困与潦倒一直和天才如影随形。35岁那年的一个冬日,莫扎特在维也纳去世,群葬在一个公共墓地,连墓碑也没有。

西方对墓地并无太多忌讳,倒是一个适合思考生与死的地方,萨尔茨堡也不例外。市中心林茨大街的圣塞巴斯蒂安墓地,中间有一座高高的石室,在一片低矮的墓碑中甚是显眼,那是权重倾城的大主教的墓室,死后也喜欢被别人簇拥着。这片墓地埋葬着莫扎特的祖母、父亲、妻子,以及妻子后来的丈夫,却唯独没有他的母亲和姐姐娜纳尔。

莫扎特去巴黎时,母亲也跟他去了,却再也没能回来。娜纳尔在遗嘱里写明不与莫扎特的妻子葬在一个墓地,而是葬入了圣彼得墓地。这是萨尔茨堡最早的墓地,埋葬着众多名人,卡拉扬的老师、海顿的弟弟、大教堂的建筑师等等。当年第一任主教罗伯特连同圣彼得教堂一起修建的这片墓地,更早的历史可溯至古罗马时代。

萨尔茨堡

墓地一侧的岩壁上,有一条中世纪凿出的狭窄而陡峭的台阶,直将人引至上方一间间阴暗的石窟,那些都是当年传教士们布道的地方,窟壁至今还能看出一些彩色壁画,这些传教室比罗伯特的主教时光还要早上两百多年。一千多年来,仅有的几十处墓穴被一代代故去的人挤得满满当当,再有任何一位逝者想埋进圣彼得墓地都比登天还难。今天,圣彼得墓地成了旅行者游览的地方,有了生与死,一个人的一生才算完整,除了莫扎特家族,其他人又有着何样的故事。生与死,阴阳终究两重天。

萨尔茨堡大教堂

莫扎特用他传世的音乐重塑了萨尔茨堡,1841年他逝世50周年的时候,人们想在离大教堂不远的地方竖起他的雕像,后因发现了罗马时期的马赛克地砖遗址而延至次年。现在,莫扎特雕像目视教堂,所在的莫扎特广场成了人们来萨尔茨堡的必到之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授予萨尔茨堡的“世界文化遗产”石碑就在莫扎特的脚下,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纪念。

莫扎特巧克力

在萨尔茨堡,人们还以一种甜蜜的方式纪念着莫扎特这位音乐大师,不时进入眼帘的巧克力球,外面包装纸上印着莫扎特的形象。别轻视这小小的巧克力球,诞生已有120多年,是在大师逝世100周年时由保尔·福斯特发明的。现在,老城仍有三家FURST咖啡店,蓝色莫扎特巧克力球是主营,一直保持着手工制作,味道自然不凡。而大多数红色的莫扎特巧克力则是机器加工出来的,方能满足世界各地游客的纪念需求。

萨尔茨堡

萨尔茨堡是一座爱乐之城,仅有15万人口的城市,仅音乐厅就有十多座。每年7至8月的萨尔茨堡音乐节,更是全球音乐迷心中水准最高、最富盛名的音乐节庆。这个创立于1920年的音乐节,是欧洲三大古典音乐节之一,其前身是莫扎特音乐节,而指挥家卡拉扬曾亲自领导与指挥音乐节长达30多年。

萨尔茨堡

而到了每年11月至12月,萨尔茨堡都会举办基督降临节音乐节,这已成为每年萨尔茨堡圣诞节前的固定节目,每年吸引近4万人前来聆听。这个音乐节诞生于1946年,最开始由音乐家、歌唱家和传统主义者Tobi  

Reiser召集自己朋友们一起唱歌、做音乐,最开始,只有不到40位听众在一个没生火的房间听他们动人的歌声和旋律,逐渐地,听众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首次正式演出于1950年在主教官邸的皇家大厅举行,1952年,基督降临音乐会搬到了萨尔茨堡大学礼堂。

萨尔茨堡

当然,你可以选择观看常演不衰的《音乐之声》,坐在台下去追忆那逝去的时光,为那种仿佛的穿越而感动。那晚,我选择了在莫扎特基金会的音乐厅内莫扎特交响乐团的音乐会,邻座的艾薇琳曾是乐团的一位女高音,维也纳人,嫁到萨尔茨堡61年了,80多岁高龄的那份优雅与从容,如这城,满满的都是故事,青春、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音乐会间歇时,人们来到室外的院落里,轻饮一杯葡萄酒,尽享萨尔茨堡的夜之美好。

DAY1:米拉贝尔宫和花园——粮食胡同——莫扎特故居——现代艺术博物馆——萨尔茨堡城堡——萨尔茨堡大教堂——圣彼得教堂及墓地——圣塞巴斯蒂安墓地——莫扎特基金音乐厅莫扎特交响乐团音乐会

DAY2:富施尔湖——沃尔夫冈湖——圣吉尔根小镇——蒙德湖教堂——Gschwandtanger山

DAY3:翁特斯山——列宫——海尔布伦宫

想了解萨尔茨堡的3日游攻略,关注凤凰旅游微信(travel_ifeng),回复“萨尔茨堡”即可收取。

[责任编辑:许玥 PF004]

责任编辑:许玥 PF004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