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穿越大凉山的绿皮火车上 有一个你从未见过的中国|大美中国


来源:凤凰旅游

被闹钟惊醒时,耳畔那刺骨的凉意,比昏昏沉沉的睡意更加挥之不去。窗外的天空,一派繁星点点。只闻潺潺流水,却不见被黑暗包裹的普雄河。我们从对面的索玛宾馆走出来,去赶开往西昌的5633次列车。这显然是整个普雄镇硬件条件最好的旅店了,却仍旧没有配备空调。它坐落在大凉山地区一个海拔将近2000米的荒凉小县城中,距离火车站大约2.5公里。

被闹钟惊醒时,耳畔那刺骨的凉意,比昏昏沉沉的睡意更加挥之不去。窗外的天空,一派繁星点点。只闻潺潺流水,却不见被黑暗包裹的普雄河。我们从对面的索玛宾馆走出来,去赶开往西昌的5633次列车。这显然是整个普雄镇硬件条件最好的旅店了,却仍旧没有配备空调。它坐落在大凉山地区一个海拔将近2000米的荒凉小县城中,距离火车站大约2.5公里。

糟糕的卫生环境,仅仅是大凉山地区封闭与落后的一个切片,还远远不能概括这片土地的多舛命途。稍稍有些讽刺的是,在打着封闭和落后标签的大凉山地区,普雄却成为一个通向外部世界的入口,充满了仪式感。

那条举世震惊的成昆铁路,像一座过山车似的立于大凉山的脊背之上,将这片贫瘠的土地,和远方的那个隐秘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图文作者:巴伐利亚酒神

慢车还是“蛮车”?

爬上一个坑坑洼洼的陡坡,普雄火车站便会出现在眼前。有不少彝族乡亲已经聚集于此,他们或抱团或三三两两,却鲜有落单者。包子铺的蒸笼里冒着热气,似乎打算和这座高原上的寒风较一较劲。

但这也是一个对拉杆箱极为不友好的陡坡,你绝不会优雅又从容地让拉杆箱的万向轮飞舞起来……地面上数之不尽的不明液体,在昏暗的路灯照耀下,像一颗颗泛着银光的地雷。所以不管箱子有多沉重,也不顾步履有多蹒跚,将它拎在手中才是权宜之计。  

摄影:巴伐利亚酒神

来往于普雄站的多趟列车之中,有一南一北两趟列车,格外与众不同。这两趟列车,均为最原始的绿皮火车,车厢型号是墨绿色涂装的25B客车。车上没有空调,车窗也不上锁,旅客可以随意开关。

北上的那趟5620次列车,经越西和甘洛、汉源等地,沿着大渡河,穿越瑰奇险峻的大峡谷地带,最终抵达峨眉山脚下的燕岗。南下的5633次,将贯穿大凉山地区的冕宁和喜德县,经首府西昌直至钢铁之城攀枝花市。由于更接近老凉山的腹心地区,与沿途自然风光更艳丽的5620次列车相比,5633次列车车厢内的人文风情更加浓郁。将5633次列车称之为一幅行走中的“彝族风情画卷”,并不为过。

因为凉山地区盛产土豆,所以这趟列车又被称之为“土豆车”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凉山地区的这些绿皮慢车,却在一定程度上被予以“污名化”。由于经济原因,从昭觉、布拖等偏远山区跋涉而来的彝族人,总是选择这些票价低廉的慢车。台湾人类学家刘绍华在《我的凉山兄弟》里写道:普雄镇也因火车站附近诺苏(大凉山地区彝族人的自称)聚众而“恶名昭彰”。越西的汉人不太敢与大批诺苏青年同车搭乘,谑称那些慢车班次为“蛮车”。

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冒冒失失的外地旅人,在毫不知情的前提下走进这些慢车,迷失于各种魔幻现实主义一般的场景中。考虑到沿途村民比较特殊的生存状况,铁路部门破例默许一些超常规现象存在:比如可以携带超过行李尺寸规定的大宗货物,能够允许从鸡鸭鹅到猪羊狗的各种动物上车,甚至对一些在车厢内抽烟的老人也只能网开一面。而为了保护个别“受惊过度”的汉族旅客,工作人员也会对他们予以特殊照顾,允许他们前往列车员休息室——1号车厢就坐。

摄影:巴伐利亚酒神

不过这些所谓的恶劣环境,在我和朋友看来,反而正是踏上这趟列车的目的。那些民族风情浓烈的彝族旅客,他们平时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脑海里又会思考些什么问题,这些都深深引发了我们的好奇心。作为一个第三次登上大凉山绿皮火车的人来说,我只能尽可能地使用相机和笔,来记录眼前的一系列发生。至于到底能够看到什么,又能够收获什么,老实说一切未知。

在火车上牧羊

天边开始浮现出一丝暧昧的暗蓝色,普雄站的灯光仍旧无精打采。背着箩筐的乡亲们,操着我们听不懂的话语,健步如飞般冲向那列绿色的钢铁大青虫。自打5633次列车开始检票后,沉默便被无休止的喧嚣所打破。 我们在人群中穿行,以不再轻盈的步履。这时朋友突然没有征兆地大喊了起来,并且手指着列车最后一节车厢的方向。

如果在其他班次上,我肯定会怀疑自己出现了幻觉。但是当下,我确信这一切都是最真实的发生。眼前依稀出现了几只……不,是几十只山羊!它们在羊倌们的驱赶下,四处乱跑,并不断发出咩咩的叫声——只为能逃离被装上列车的宿命。

外人很难想象这趟列车上竟然还有一节牲口车厢

这正是5633/5634次列车的破天荒之处:它们不但拉人,还装牲口。小宗的诸如鸡鸭鹅,可以带上硬座车厢。至于羊这样大宗,并且数目繁多的家伙,却因此得以享受一项特殊优待:列车尾部设有一座专门置放牲口的车厢,成为它们在这趟火车旅行中既舒适又不扰人的落脚点。

我和朋友大步流星,朝着列尾方向飞奔而去。这样千载难逢的场景,是无论如何也不愿错过的。距离发车已经迫在眉睫,留给羊倌们的时间不多了。但这些调皮的羊儿们,它们或是逃到站台另一侧的铁道上,或是钻入车厢底部的转向架旁,就是死活不肯跳进车门。

摄影:巴伐利亚酒神

此情此景,朋友已顾不上矜持,加入到了“赶羊”的人群之中。而同样施以援手的,除了三四个羊倌,甚至还包括了几个列车工作人员。我在一旁看得有些着急,却因为有几分“惧怕”这些头顶长角的山羊,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况中。眼见羊倌们以麻利地身手抓起一只山羊,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到车门旁,而自己只能徒劳地阻挡这些羊儿别乱跑……

大概是早已看透了我的“出工不出力”,一名羊倌突然将他怀中抱着的一只白色小山羊,递到了我的手上。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拯救了我,在将那只小羊抱进车厢的那一刻,原先害怕的会不会挨踢、干不干净之类的担忧,烟消云散了。我终于完成了从“赶羊者”到“抱羊者”的蜕变,而这80多只大小不一的山羊,也从这一刻起明显加快了上车的节奏。

摄影:巴伐利亚酒神

5633次列车缓缓驶出了普雄站,它将沿着牛日河,在大凉山的桥梁和隧道间不断穿行着。晨曦点亮了大地,劳作的人们,开始星星点点地出现在农舍旁、田野间。我和朋友,正囿于一座被羊群包围的特殊车厢之中。

跟车的羊倌,是个四十岁上下的彝族男人。他要将这一车的“货物”,毫发无损地护送到冕宁县的买家手里。而自从这趟绿皮慢车开放“牲口车厢”以来,他几乎每周都要跑上一趟,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

摄影:巴伐利亚酒神

经此一折腾,人生又意外解锁了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赶羊,第一次抱羊,第一次在火车上牧羊……但这座牲口车厢带给我的震撼,却远远不止于此。到尔赛河车站时,车厢里已被此起彼伏的狗吠声、鸭叫声和咩咩声所淹没。不必去羡慕迪士尼创造的疯狂动物城,大凉山的绿皮火车上,也拥有一座不可思议的铁道动物园。

这是坐在时速300公里的高铁上为一份出差报表绞尽脑汁的人,做梦也难以预见的场景。

去喜德县跳大神的老人

待我和朋友来到硬座车厢之时,眼前出现的是一幅几乎与预期“分毫不差”的超现实场景:烟雾缭绕的视线,刺鼻的劣质白酒味,一地的果皮和土鸡蛋壳,打牌的吵吵闹闹声,以及比人还高的化肥袋、电缆线、土豆等堆积如山的货物。

随处可见的白酒

我们一边在逼仄的过道上举步维艰,一边努力搜寻着那些“有故事的人”。显而易见,混迹在彝族父老乡亲之中的两个异乡客,实在太过于树大招风。我们以一种猎奇心打量着他们,他们更加回以千万倍的猎奇心,那是一种快要把眼珠子瞪出来的疯狂,仿佛站在身前的是两个衣不蔽体的性感女郎。几乎每一次的擦肩而过,都暗藏着一种难以描述的危机四伏。

民族风情浓郁的彝族人文画卷

列车在雄壮的乐武展线上不断转圈,又驶入了成昆铁路上最长的那座沙马拉达隧道。黑暗中,我们紧紧捂住身上的手机和相机,生怕它们在突然之间不翼而飞。直到光明再度洒入车厢,一名包着黑色头布的老人,才让我们的视线不再游离。

此人一袭青黑色传统服饰,身披一件被称为“查尔瓦”的羊毛斗篷,头布上还有一顶突起的柱状装饰物,显得有些气度不凡。

人与货物挤在一起,也是这趟列车的一大特点

破冰的利器,是他脖子上那支形如牛角般的挂饰。在我们小心翼翼地抛出一句形容它精致的话语后,老人脸上很快绽放出了微笑的皱纹。不过他那口彝语和四川话混搭的“团结话”委实难懂,我们好不容易才听到了那一声“40多年”。

他无法用准确的言语描述出牛角挂饰的成分,从他20多岁开始,这支饰品便一直牢牢地挂在脖子上。

看到我们之间的对话如此艰涩,坐在老人对面的一个男孩,主动担当起了翻译角色。于是当我问起老人此行要前往何地、又去做些什么之时,男孩便用口齿清晰的普通话回答道:“他说要去喜德,给人看病。”

老毕摩和他的“神鼓”

至此,真相似乎可以大白了。都看病的份上了,即便不是一位官方的从医人员,至少也该是一名赤脚医生吧? 答案偏偏没有那么简单。

老人突然变戏法一般,从随身的黑色挎包中取出了一只造型别致的手鼓。紧接着,又将一件绿色棉布包裹着的形如画卷般的物体,捧在了手中。他一边念念有词,一边为我们展示这两件神神叨叨的“法器”。这一次,我们清楚地捕捉到了一个关键词,毕摩。

在彝族文化中,毕摩是诵经者,大祭司。既能通灵,又能驱鬼,还能占卜、治病,并掌握着彝族传统历史、文化、宗教等学识,是当仁不让的知识分子,也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

此时此刻,一位传说中的彝族老毕摩,正端坐在我们面前。而那件绿色棉布包裹着的画卷,也正在徐徐铺展开来……我和朋友开始莫名其妙地一阵紧张,图穷匕见似的悬念和魅惑,即将在眼前揭晓。

如果这不是“天书”,还有什么是?

原来这是一部纯手抄的,写满密密麻麻彝文的经书。老毕摩将它高举在手的一刹那,我们顿时产生了一种天书下凡般的错愕感。

老人告诉我们,这部祖传的“天书”,已在这个尘世间游历了100多年。它的纸张虽然已经泛黄,但经书上的神谕却将恒久流传。若非时间有限,我们真想打破原本设定的行程,跟随老人前往喜德县的某个村落,看看他是如何诵经、驱鬼的。

与中国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萨满巫师被予以禁止相比,大凉山毕摩文化,在经历了动荡之后,逐渐又恢复了古彝族时期的传统。我们无法用理性的观点去评判它的是与非,但至少在这片处于传统和现代夹缝中的土地上,它存在并且还将继续存在下去。

蒙面女侠,彝海后人

当我把那个困惑许久的问题丢给充当翻译的彝族小男孩时,他露出了一丝神秘的微笑,并以斩钉截铁般的强势做出了回答:相比中文,彝文更加难学!

这多少让我觉得有些意外。毕竟,对于这个小男孩来说,彝文是他的母语。按照通常的逻辑,他们学习中文的困难程度,即便拿去和外国人比,也应该有过之而无不及。

摄影:巴伐利亚酒神

小男孩面对母语时的怵头,折射出一种大凉山地区彝族人民的普遍困顿。很长一段时间内,彝文只能通过毕摩的世代相传,才得以保留下来。这种小众范围的传播,无形中给这门语言竖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也使其更加神秘和固步自封。尽管官方早已规范并推行了全新的彝文教育,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凉山地区的彝文普及仍旧任重道远。

列车驶入冕宁车站,这是小男孩和“牲口车厢”里的羊倌,各自旅程的终点。与赶羊上车时的艰难相比,这群调皮捣蛋的山羊,似乎早已厌倦了车厢内拥挤的环境,它们纷纷以一种心花怒放的姿态,接二连三蹦跶到站台上。

摄影:巴伐利亚酒神

冕宁,是5633次列车途经的一座“大站”。每一个日升日落,这座车站都要注视着南来北往的十几对快车,头也不回地匆匆驶过。可对于那些苦苦守候着5633和5634次列车的当地村民来说,车站却连接着一条从他们故乡到远方的“生命之路”。羊倌来此贩羊,小男孩也许回家或探亲,车厢里少了很多人,车厢里又多了很多人……他们总是这般,来了又去。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四川,抵达冕宁的彝海乡。为了顺利通过拥有武装的彝族区,刘伯承同志说服了当地一支部落首领果基小叶丹,两人歃血为盟,结为兄弟。红军得以安然无恙地穿越大凉山,为之后的强渡大渡河打下了坚实基础。

摄影:巴伐利亚酒神

尽管这一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彝海结盟”,它的发生地和成昆铁路相距甚远,但在这趟行驶在大凉山腹地的绿皮火车上,我们却意外邂逅了一位如假包换的彝海后人。

早在普雄站候车时,我们便注意到了一位神秘的“蒙面女侠”:她头戴一顶有红缨的斗笠,整个头部和上半身,被一块天蓝色的大花布包裹了起来。里面披着深蓝色的“查尔瓦”,和一条紫色的长裙。在熙熙囔囔的候车室,她始终安静地坐在冰冷的铝合金座椅上,一言不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有一支颇具传奇色彩的地下乐队——Zuriaake。他们演出时总是头戴斗笠,并且用黑纱遮面,营造出一种既诡异又暗黑的神秘氛围。从看到这位女侠的第一眼起,Zuriaake的身影便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但不管怎么假设,恐怕也不会有人相信这是一出cosplay游戏。

为了破解心中的谜团,我们只能又一次开启了车厢内的大冒险。当然,我们事先并不确定,她是否还在这趟列车上。幸运的是,经过了各种高难度的闪躲腾挪,在酒气熏天的乘客和各种招呼声中,我们总算在人群之中发现了那顶宛若明代士兵头盔般的斗笠。

彝海后人

坐在女侠身边的,是她的哥哥、姐姐和两个最好的闺蜜,几乎举家般的倾巢而出,昭示着那硕果仅存的一种可能性:远方有一位身骑白马的“将军”,正望穿秋水般等待着这趟绿皮火车,和他心爱的女侠姑娘。

这位令人过目难忘的彝族新娘,将在大凉山地区的州府——西昌火车站,结束这趟意义非凡的火车旅行,走上婚礼的殿堂。征得她的家人同意后,我们得以和新娘进行了一番交流。

我们从赞美她的服饰开始,此举让新娘的姐姐十分骄傲。这位看上去饱经沧桑的女子告诉我们,新娘的那件深色镶边上衣,是她一针一线的手工缝制出来的,需要一万多块钱的成本。而她耳朵上那对精美坠饰,据说是托人从青海购买的,价值两万人民币。

彝海后人

姐姐这番有意无意地夸耀,不留心将这位新娘的殷实家底暴露了出来。我们也趁热打铁,追问了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好在不管是新娘的哥哥,还是两个闺蜜,他们都十分热情友善,普通话水平也明显高于车上的其他彝族乡亲。

“不好意思,按照传统习俗,我不能多讲话的。你们要是有空,欢迎来喝喜酒。”一个柔美的声音,来自于那层厚厚的面纱之下。 我们受宠若惊,却只能婉言谢绝。在西昌短暂停留之后,我们必须踏上回程的5634次列车,重返那个叫做普雄的荒凉小镇。

彝海后人

彝族是一个十分看重血统和宗族观念的民族。凉山诺苏人将以父系为中心,血缘为纽带结合成的家族集团,称之为家支。建国以前,凉山家支可分为代表贵族的黑彝家支,和代表平民的白彝家支。黑彝和一部分富有的白彝,甚至还可以拥有“娃子”(即奴隶)。我们从彝族新娘及家人的不俗谈吐上,猜到了他们可能出自于某个地位显赫的家支,但当新娘的哥哥称呼“小叶丹”为爷爷时,我们还是被震惊到了。

这位神秘的蒙面女侠,居然是与刘伯承司令彝海结盟的果基小叶丹孙女。

因为曾经的毒品泛滥,凉山地区一度成为让世人恐惧的不毛之地。从凉山走出来的那些诺苏人,也仿佛自带一种被诅咒的“原罪”。甚至在我们昨晚住宿的索玛宾馆对面,也不时有红蓝顶灯闪烁的警车,突如其来地出现在戒毒所的门口。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坐在我们对面的那位彝族新娘,正是那些默默无闻地战斗在第一线的缉毒警察之一。

而她的那位身骑白马的将军,是西昌机务段的一名火车司机。遗憾的是,他此刻并没有坐在这趟本务韶山3机车的驾驶室里。

摄影:巴伐利亚酒神

彝族女列车长阿西,为这位新娘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惊喜:她领着几个彝族列车员,为她献唱了一首祝福的歌曲。朋友见状,也不甘寂寞,主动提出奉上一首汉语歌曲。于是我只能用五音不全的嗓音,跟着他一起哼哼了起来。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可以一路走来变成了一家人,他多爱你几分,你多还他几分,找幸福的可能……”

如果在那一刻,我事先知道这位今天嫁人的果基姑娘,和他那位门当户对的火车司机老公,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过,连一个面也没有见过的话,我不知道还能不能情深款款地唱下去。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包办婚姻。

分别

5633次列车,已稳稳当当地停靠在西昌火车站的一号站台旁。那个被雇来背新娘的人,身手麻利,我们几乎一路小跑,才勉强没有把他们跟丢。

按彝族传统习俗,新娘是全程不能“落地”的。即便需要休息,她也只能站或坐在一件衣服之类的物品上。经过先前各种离奇的熏陶,这种微不足道的小花絮,已经不能引发我们的大惊小怪了。

彝海后人

新娘的哥哥,仍没有放弃邀请我们出席婚礼的想法,声称又会有很多让人“大开眼界”的事情发生。当然,我们又一次委婉而坚持地拒绝了它。一来,朋友的确时间有限,三天的假期像一座不断塌缩的牢笼,已经悄然逝去了六分之一的时光;二来,我们很怂,我们真的很怂。我们担心在彝族朋友热情洋溢地劝酒下,以大摇大摆的荣光走进去,又以不省人事的狼狈被抬出来。

正午时分的西昌城,一片艳阳。我们最后一次目送新娘钻进了真正的婚车,一辆黑色奥迪轿车,渐渐消失在视线之中。

“她会幸福吗?”朋友突然一脸严肃地问我。

“我不知道,”我说,“这已是我第三次来到大凉山,但我发现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她。”

凉山3日游

详细行程请后台回复“凉山”

DAY1:成都-雅安-西昌

DAY2:邛海-雅砻江-盐源-泸沽湖

DAY3:泸沽湖-西昌

想要凉山的路线攻略,关注凤凰旅游微信(travel_ifeng),回复“凉山”即可收取。

[责任编辑:徐婧 PSY055]

责任编辑:徐婧 PSY055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