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人记忆里的莫斯科印象 探索世界杯之外的历史风情 | 全球GO


来源:凤凰网旅游

今天,凤凰网旅游全球GO就带着大家来到俄罗斯首都,探索中国人记忆里的莫斯科。

幅员辽阔、风光旖旎、神秘富有风情、色彩绚丽如童话……与我们比邻而居的俄罗斯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目的地,总能叫人流连不已。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每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将在俄罗斯举行。在此期间,观看比赛的外籍人士,只需要通过在线方式提交观众个人信息卡即可入境俄罗斯观看比赛。无论是激情观赛的世界杯球迷,还是游遍全球的旅行者,世界杯都为这个国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旅行的热度。

作为赛事主要举办地莫斯科,在世界杯的加持下更添几分青春活力。但同时,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古就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老一辈中国人心中,更有一种不可磨灭的莫斯科情怀。今天,凤凰网旅游全球GO就带着大家来到俄罗斯首都,探索中国人记忆里的莫斯科。

作者:王卫

想了解更多攻略,关注凤凰网旅游微信(travel_ifeng),回复“莫斯科”即可收取。

莫斯科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有风儿在轻轻唱,夜色多么好,心儿多爽朗,在这迷人的晚上……”

莫斯科

提起莫斯科,我们总是有着诸多的印象留给这座伟大的城市。好比沙皇时代的统治中心,十月革命的那声苏维埃炮响,亦或者是卫国战争中悲壮惨烈的城市之战,克里姆林宫中权利交替的国家命运,再到美苏争霸时漩涡中心的克格勃特工… 这里美丽而又巨大,文艺而又残酷,历史的绵长为这座城市积淀出了无数回忆,重工业的烙印也在那些厚重的建筑与物件上得到印证。

莫斯科

这座东斯拉夫人建立的城市,从莫斯科大公时代开始,到沙皇俄国,至苏联及俄罗斯联邦,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而我们熟知的那个“老大哥”,那个影响了我们国家命运的红色年代,那个影响了我们的父辈的历史时期,一样也安静地流淌在莫斯科的城市血液里。

| 1917 - 红场之上的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句标答制式的文字,相信早已经深深印刻在无数国人的脑海中,成为了我们对于近现代历史史观的基调。

莫斯科

脑中1917年的莫斯科,有着被推翻的罗曼诺夫王朝,尼古拉二世走出了克里姆林宫,结束了沙皇对于俄罗斯的统治时代;在红场上,列宁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讲,群众占满了整个广场欢呼雀跃,莫斯科工人革命的胜利为世界带来了不一样的期望。那一年的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国坚持社会主义的几十年里,这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国家力量和国际地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

而当我们真正踏上红场之时,那种历史的沁入感仿佛由周遭的每一块地砖带来。不用说克里姆林宫里华丽的教堂与精美的宫殿,就像圣瓦西里大教堂上有着标志意义的洋葱式圆顶从未变过那样,这里的建筑物俯瞰了多少历史的变迁。

莫斯科

克里姆林宫中央的乌斯宾斯基大教堂令人印象深刻,金色的圆顶和高耸的塔尖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作为俄罗斯的国家教堂,所有俄罗斯沙皇的加冕仪式都选择在这里举行。克里姆林宫瞭望塔上几百年来象征沙皇权威的双头鹰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红色政权的标志——五颗红色五角星。

莫斯科

随着瞭望塔,沿着红色砖墙而行,列宁墓前一定是游人排队最多的一处。这位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的人,他在国人情感世界中所占据的位置尤为不同。直到90年代初,很多政府机关和学校,以及有老人的中国家庭都还会在某一处地方挂上马克思和列宁的画像,他们的符号意义已经超出了革命信仰本身的表达。那些年代里的记忆,代表着中国几代人的成长,而革命导师列宁就是这些共同回忆的标签,我们的民主革命、炮火连天、红军战士、长征与解放,经由红场上列宁墓的一束束鲜花联结,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莫斯科

再转身而见的朱可夫元帅铜像与无名烈士墓碑前,则讲述的是另外一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 1941 - 纪念碑下的卫国战争

“苏联虽大,但我们无路可退,背后就是莫斯科!”战争史诗电影《莫斯科保卫战》里这句话成为一代人的回忆。电影中,时间拨回至1941年的11月,彼时莫斯科保卫战正在这所城市进行着。莫斯科城下,二百万战士浴血厮杀,他们正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苏德战场。

莫斯科

带着对历史的缅怀和自豪,苏德战场在俄罗斯有着另外的名称——伟大的卫国战争。这场卫国战争中,德军伤亡1180万人,苏联红军伤亡2960万人,另有约1740万苏联平民及220万德国平民死于战争。在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战争中,苏联红军及俄罗斯人民为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莫斯科城中纪念这场卫国战争的印记也随处可见,无论是广场上的英雄铜像,还是地铁站中的战争浮雕,无名烈士墓前永不熄灭的火焰,胜利广场上百米之高的女神纪念碑……这座城市不会抹去战争的记忆,也同样寄托着对和平的祈祷。

莫斯科

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走向胜利广场女神纪念碑前的那段长长的石阶,五层石阶台象征着五年艰苦的战争。从1941年战争爆发走向1945年的伟大胜利,每一处都立着一份标有年份的纪念石书,印刻着战争的岁月,石书前不停有人献上鲜花。向着女神纪念碑的方向走去,沿途每一步都足以让你产生时空穿越的错觉,仿佛置身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当中。在任一年份前驻足停留,不由沉浸于此,想象无数战士倒在枪林弹雨之下,1941、1942、1943……数字在递增,意味着卫国战争离胜利越来越近,游人心中的敬仰之情也越发感怀,同时警醒和平的来之不易。

莫斯科

在广场尽头的卫国战争纪念馆中,展示着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签字原件、无数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战争中的士兵日记、插在柏林国会大厦上的红旗等,每一件物品都提醒着世人,当年那段历史值得被记住。在哀悼馆内,自巨大的穹顶上垂下无数条缀满玻璃珠的灯绳,这些玻璃珠共计2700多万颗,代表着二战中苏联2700多万死难者流下的泪珠,令人观之动容,不自禁叹服着这场伟大战争的胜利。

莫斯科

卫国战争是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战火洗礼后,苏联将联邦德国至苏联之间的东欧国家纳入版图,一跃成为国际上的超级大国。

| 1957 - 太空船中的美苏争霸

“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当丘吉尔在美国进行铁幕演说的时候,东西方两大阵营便进入了长达44年的冷战之中。当时的美国和苏联同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斗争。二者之间的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发展、军备竞赛和太空对垒的方式进行,尤其是两国之间的太空对垒,打上标志性的时代烙印,是彼时岁月的代表。

莫斯科

在当年,刚刚从战火中走出来的美苏两国,都俘获了大量德国火箭技术人员,由此,太空对垒实际上也是以导弹为主的核军备竞赛。技术优势不仅能为一个国家迎来领先于前的地位,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同时还是意识形态先进的象征。在太空对垒中,苏联先后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在那个年代向月球、金星、火星发射人造卫星,无人驾驶空间探测器,以及向近地轨道和月球发射载人飞船,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

莫斯科

1957年4月,苏联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把卫星送上太空的国家。紧接着1961年,尤里加加林成为地球上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为了纪念这两个“第一”,苏联在全俄展览中心旁边以及和平大道上建起太空纪念碑,也叫宇航纪念碑。纪念碑高达百米,由不锈钢构成的碑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的最高处是一枚飞向太空的宇宙飞船,整个纪念碑酷似宇宙火箭上天时的壮观场面。

莫斯科

纪念碑的底部是宇航纪念馆,馆内珍藏了五万多件藏品,主要是苏联时期的宇航技术装备和太空探索的历史文件。你可以看到甚至触摸到全球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拷贝品,还有回收的卫星实物、宇航服等,你还可以看到逼真的“联盟号”飞船的船舱。你甚至可以走进“Mir”号载人航天飞船模型中,一睹举世闻名的月球车,发射到火星和金星的卫星,了解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新型宇宙飞船及模型。在展览的醒目位置,航天的年表依次排列开来,两边是宇航员和科技人员的照片与简介,绝对称得上群星璀璨的太空天团,让来人不得不感慨当年人类取得的太空成就。

莫斯科

震撼之余,忍不住再次回望那直插云天的纪念碑和碑前一字排开的12座纪念像,其上庄严地记录着苏联航天人足迹,让时间凝固在了那个辉煌的时代。

莫斯科

从1917到1957,这些寻找到的时间痕迹是否也印证了你脑中的苏联印象呢?在这些景观前流连忘返,沉浸在那些激荡的革命历史,那些残酷的战争岁月,那些豪情万丈的辉煌时代,最后迈入21世纪的历史关口。俄罗斯人大多不止步于怀念旧时的岁月,那些不好的、糟糕的回忆也许是该留给过去,而过往的恢弘、一个个英雄的故事同样值得缅怀。

莫斯科

莫斯科的精彩,当然不止于寻找苏联的记忆,在这个与我们比邻而居的国家里,似乎活多活少总能看到我们的影子。那些相似而又不同的文化符号、生活习惯更像是历史留下的线索,用一种无声的感知拉近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这片土地用自己的无限魅力吸引着你前去,如同歌词中唱出来一般,它在不远处遥望,对我们每个人说:来吧亲爱的,来这片白桦林。

| 莫斯科3日游,详细行程请后台回复“莫斯科”

DAY1 红场—克里姆林宫—列宁墓—莫斯科国立大学—麻雀山—耶利谢耶夫斯基超市

DAY2 莫斯科凯旋门—胜利公园—卫国战争博物馆—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

DAY3 宇航纪念馆—伊斯梅洛沃市场—阿尔巴特街

想了解莫斯科行程,关注凤凰网旅游微信(travel_ifeng),回复“莫斯科”即可收取。

[责任编辑:徐婧 PF044]

责任编辑:徐婧 PF044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网旅游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