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乌兰巴托:那些打上中国烙印的古迹


来源:凤凰网旅游

砖雕照壁、歇山式木牌楼、重叠飞檐,琉璃绿瓦……刚与博格多汗宫打个照面,就被各种中国建筑元素洗亮双眼。

“乌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静,相见的两人对话好悦耳,夜空中的星星找到自己的位置闪动,从甜蜜的家庭游荡着愉悦的旋律,乌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静,迎来的未来那么美……”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有一首歌《乌兰巴托的夜》开始在世界各地传唱,绵密浓烈的爱意随着空灵的嗓音飘荡开来,在呼麦、长调、马头琴等蒙古音乐元素的加持下,每一枚音符都直落人心最柔软的湖区。

乌兰巴托是蒙古国的首都,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工业,科技中心,它几乎承载了整个国家的全部梦想和压力。很难想象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度,竟然在首都挤进了一半的人口(全国300万人口,近150万人生活在乌兰巴托),而第二大城市和第三大城市的人口都只有8万多人,也难怪当地人戏称乌兰巴托是“蒙古国唯一的城市”。

压力归压力,乌兰巴托的辉煌和富丽,无疑是每个蒙古人心中的天堂。这座始建于1639年的别有草原风貌的城市,也经历了近代政治运动的苦难洗礼,城市没有多少高大上的摩天大楼,所幸一些历史古迹依然保存完好,市中心的现代建筑亦有奇绝之美,当绮丽华贵的传统服饰遇上轻奢引领的世界时尚风潮,演绎出来的是惊世骇俗的视觉享受……

今天就跟随凤凰网旅游全球GO 一同走进低调而神秘的乌兰巴托。

专题:http://travel.ifeng.com/globalgo/culture/57.shtml

作者:黄橙

想了解更多攻略及行程路线,关注凤凰网旅游微信(travel_ifeng),回复“乌兰巴托”即可收取。

那些打上中国烙印的古迹

砖雕照壁、歇山式木牌楼、重叠飞檐,琉璃绿瓦……刚与博格多汗宫打个照面,就被各种中国建筑元素洗亮双眼。连门神也是以秦琼与尉迟恭的形象为蓝本的,木牌楼上的蓝底金字匾额,上书蒙、汉、满、藏四种文字“乐善好施”,一切都印证了100 多年前这座宫殿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博格多汗宫

据考证,博格多汗宫系蒙古宗教领袖博格多汗哲布尊丹巴(1869-1924)奉清廷谕旨而建的。整个木构建筑群未使用一颗钉子,只用了108 个榫口,属于十分传统的中式建筑。连选址也是严格按中国的风水原理,建于博格多汗山脚下的图拉河畔,依山傍水、风景如画。

博格多汗宫

博格多汗宫是蒙古第八位活佛、也是最后一位国王的居所、办公和礼佛场所,有许多珍贵的佛像、经卷和法器可以观赏。宫殿一侧两层欧式楼房才是博格多汗宫博物馆的珍宝聚集地,收藏着博格多汗当年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其中最为奢侈的是用80 条狐狸皮制成的长袍、150 头雪豹皮毛围成的蒙古包等等。

博格多汗宫

令人疑惑的是,这位活佛不仅喜欢狐狸皮、雪豹皮,还喜欢各种野生动物的标本,佛教不是倡导不杀生的吗?临别博格多汗宫,不禁又多看了一眼150 头雪豹皮毛围成的蒙古包,觉得这些雪豹真是生不逢时。

博格多汗曾经在甘丹寺铸造了一尊铜佛——章冉泽大佛(即千手观音菩萨),可惜在二战时期被运到苏联熔化做了子弹,间接参与了列宁格勒保卫战。后来蒙古人又重建了一尊高达28 米的镀金铜佛,镶嵌了2000 多颗珠宝,大佛体内藏有27 吨药草、 334 卷佛经,如今已经成为蒙古的国宝。面对章冉泽大佛,你除了仰视、匍伏,就是围着佛殿的转经筒行走,口中念念有词,仿佛有数不尽的心愿要跟大佛说。

甘丹寺

在佛殿之外,还有一个诉说心愿的地方,一根被涂成红色的沧桑树干立在这儿200 多年了,一天不知要听取多少信众的“思想汇报”,连树干的折皱都被人摩挲得油光发亮,当地人说它是最灵验的许愿树。

甘丹寺

这座建于1838 年的甘丹寺,一直是蒙古国香火最旺的寺庙。尽管它的五座僧院犹如随意摆放的五子棋,让信众摸不清这儿的佛门仪轨。每次来礼佛更像是一场自由的拜谒,与蒙古人天马行空、任意驰骋的习性倒也吻合。

 

[责任编辑:许玥 PF004]

责任编辑:许玥 PF004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网旅游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