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有的被拆有的变餐馆 云南名人故居保护出路何在

2011年03月19日 21:09
来源:云南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龙院村杨振宁故居

 

 

冯友兰旧居

 

“咦,杨振宁故居怎么被拆成这样了?”市民刘先生在探访杨振宁故居所在的龙院村时发现,由于城中村改造,整个村子都搬空,而故居所在的惠家大院也只剩下2006年挂牌后重修的门楼可看了。新年小长假,本可以成为城市游亮点的名人故居,并没有引起关注。

日前,记者对昆明一些已经挂牌的名人故居调查后发现,有的置身于荒草废墟之中,有的被拆得七零八落的,现状堪忧。

记者调查

现状堪忧的名人故居

代表:杨振宁、闻一多、朱自清故居

在龙院村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终于到一个两层楼高的牌坊,旁边立着石碑,碑上写着“惠家大院门楼”。记者看到,杨振宁故居是一栋二层小楼,左侧的屋顶将要坍塌,木制的栏杆也歪斜着,房子全是空空的,没有窗户,门前放着两张破烂的沙发,小小的院子里全是玻璃碎片和垃圾,墙上写着大大的红字“验”。工作人员介绍,这栋房子在土改之后就分给当地的村民居住了。后来,村民又在院子里加盖了房子,租给外来打工的居民住,一直到2006年,五华区政府在此立牌。最近,龙院村在进行整体城中村改造,住在故居里的人才搬出去了。

有着百年历史的龙泉镇龙头村老街,是目前昆明郊区历史文化遗存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迁入云南,龙泉镇成为中国35位院士的第二故乡。位于龙头村的闻一多、朱自清故居,两层土木结构的建筑淹没在四周五六层的民居之中,门上的朱漆早已脱落。进入屋内,里面木质的门、栏杆等已经旧的看不出原先的颜色,用泥土砌的墙和柱子都已经有了深深的裂缝。

尴尬存在的名人故居

代表:冯友兰旧居

冯友兰旧居的外面围着用砖新搭建起来的墙,上面并没有任何“名人旧居”的标志。在旧居旁,五六个村民围在一起烤火,当记者问他们是否知道这里是名人故居时都说不知道,其中一位中年男子说他只知道这里是弥陀寺。当记者继续与他们聊天时,这位中年男子终于忍不住地说:“这里一直都是弥陀寺。”其实村子里的很多人都知道冯友兰曾在这里居住过。

龙泉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解释,这块地的产权属于宝云村第4、5、6组。村民对把弥陀寺变成名人故居一直有所不满,两年前他们拆了旧居的围墙,自己出资要把这里变回弥陀寺,最后遭到盘龙区文化局的制止,并由政府出资重新修了围墙。村民们觉得这座破旧的房子没见到政府来修葺,一直荒在这里也是浪费。因此,有村民赌气说并不知道住了什么名人。

[责任编辑:张珺楠] 标签:名人故居 朱自清故居 云南大学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