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踏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 叩问核之殇

2011年07月04日 10:21
来源:心在遥远杂志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伏尔勒至今仍然保存着他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工作证,照片上的小伙子风华正茂。我问他当时怕不怕核辐射,有没有防范,比如说像中国老百姓那样抢购食盐和碘片。他说他不懂这些,只相信烈性的伏特加,这么多年来仍然天天喝。核事故发生后,大家都考虑不了那么多,他负责开车,是几十万救援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每次进去之前,领导会送给他们免费的伏特加,每两名司机合饮一瓶酒。他们把自己灌得很厉害,一方面壮胆,另一方面希望酒精能对核辐射起点作用。

普瑞匹亚镇的文化中心,墙上涂鸦增添了更多的恐怖色彩。

抢险结束后,他们被政府安排撤离到一个名叫维斯克高科德(Vyskgokod)的小镇,一直生活至今。他感觉身体并不算太坏,只是容易得小毛病。他是幸运儿,很多同事在三五年后便去世了。他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淡忘了这场惊天事故,只有他们这代人会特别关注,并且不时组织游行要求政府补偿——不过迄今为止,他没有得到任何赔付。伏尔勒随后给我看了政府发给他的盖满图章的文件,序号是第40 号,证明他曾是切尔诺贝利抢险大军的一员。我说现在核电站内的“石棺”有再次泄漏的危险,他一脸无奈地说,听天由命吧,好好享受伏特加就够了。我与他分别时,特意在街边买了一瓶伏特加送给他。

切尔诺贝利镇上的居民,个个神情悠闲。

临别之际,我听到了两个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一个是2012 年欧洲杯足球赛将在乌克兰举行,政府打算届时启动一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旅游项目,吸引猎奇的游客,我参加的这次旅行就是实验版;另一个是由于无人区地域宽广,政府打算与世界FI 赛车协会合作,建立一个F1 赛车道——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是真是假,让我们拭目以待。

切尔诺贝利镇上著名的抢险队员雕塑。

最近距离拍“石棺”

我们离开了距核电站16 公里的切尔诺贝利镇,汽车又往深处驶去。车上的游客又新添了一个毛病,车每停一次就问导游:“距离核电站有多远?”有点紧张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即将抵达此行的“核心”地区——被封堆的四号机组,也就是让很多人谈之色变的“石棺”!

抢险队员

核事故之后,出事的4 号机组反应堆被完全封停,考虑到用电问题,余下的3 个机组继续工作了14 年,直到2000 年12 月才全部停运。25 年前,救援直升机在燃烧的核反应堆上撒下几千吨水泥,又投入了重达千吨的钢板,把反应堆变成一座钢筋混凝土的“石棺”。目前反应堆里埋藏着近200 吨重的放射性熔质,其中30 吨核尘埃对全人类威胁最大。每年大量雪雨渗透其中,积水有3000 立方米之多,随着水流的大量进出,钚、铀等放射性物质不断泄漏。西方国家承诺在2015 年前援助乌克兰7 亿多美元,在四号反应堆周围建起一个新“石棺”,时间紧任务重,危险系数还高,真让人揪心啊!

[责任编辑:张珺楠] 标签:切尔诺贝利 叩问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