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深入兴安腹地 探访逐鹿山岭“猎神”后裔鄂伦春族


来源:凤凰旅游

这是茫茫山岭之地,位于我国最北之处的大小兴安岭地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国56个民族之一的鄂伦春族。相传鄂伦春人的祖先是从贝加尔湖迁徙而来,世代居住于兴安腹地,以驯鹿为生,信奉萨满,以万物有灵为念,敬畏自然之神。

这是茫茫山岭之地,位于我国最北之处的大小兴安岭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国56个民族之一的鄂伦春族。相传鄂伦春人的祖先是从贝加尔湖迁徙而来,世代居住于兴安腹地,以驯鹿为生,信奉萨满,以万物有灵为念,敬畏自然之神。

昔日扬鞭,一杆枪、一匹马、一只猎狗便逐鹿山岭,拥有“猎神”之族的称谓。如今,在兴安全面禁猎后,他们下山定居,放下猎枪,但其神秘而古老的风情文化依旧延续至今……

图文:野千寻

鄂伦春族人世代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山高谷深,溪流相涧。在兴安深林中,满生着落叶松、白桦、红松、杨等耐寒树种,林有珍禽异兽,河载多种鱼虾。冬日的兴安寒风冷冽,严寒白雪并未消融族人的意志,勇敢的鄂伦春人依托着这大自然的馈赠,靠着枪杆子一年四季逐鹿追狍,游猎于腹背深山的原始丛林间。

在古代,就有文书记载: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时常出没在森林中,四时如斯,称其为“林中人”。诚如歌中所唱:“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满岭打呀打不尽。”

鄂伦春族

这是昔日鄂伦春人的真实写照,除了马匹,他们也会使用驯鹿来作为捕猎的交通工具,因而得名为“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使用驯鹿之人”。

50年代,鄂伦春人才开始走出那片白桦林,走下山岭,开始了半耕半猎的定居生活。一直到90年代,兴安全面禁猎以后,以狩猎为主要活动的鄂伦春族开始放下了枪杆子。虽然如此,质朴的鄂伦春人始终保持着养狗、养马的传统,他们将之视为“猎民的好伙伴”。

鄂伦春族

褪去俗世繁华,常年深居山岭的鄂伦春族人作为“最后一个狩猎民族”,对大山的敬畏之情始终根植在心中。这里的生态仍然良好富饶,绿水青山环绕,云雾花草相携。奇珍异宝存于兴安密林,山石奇峰叠立耸翠,四时之景荡涤山野,继续着族人向往着的自然淳朴生活。

南翁河湿地

萨满信仰万物有灵

信奉萨满,是鄂伦春族的信仰,他们认为万物皆有灵,认为自然界之山川树木、雷电风雨、星辰日月均有神灵所在。当出门打猎之时每遇古树、高山、洞崖都会以山神供奉,这是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保留下的风俗文化。

鄂伦春族

在记录片《最后的山神》中,记录了中国鄂伦春族最后一个萨满——62岁的孟金福与其妻子的故事。其雕刻山神像,跪拜山神萨满时的认真,体现了少数民族最淳原始的信仰与虔诚。人类当像万物,遵循自然界“静默神圣”之法则,山野万物,在自由契约的约束下,同生同存。

鄂伦春族

萨满歌舞仪式的祈祷与祝福表达了鄂伦春对山神的敬仰,这个没有文字只有语言的民族,在定居回归之后正逐渐被汉化。我们不知道最后的山神会不会消失不见,会不会留下这份属于原始古老的传承,但我们放眼看去,那山依旧是山,这湖光山岭,清风抚绿,落叶归根,世世代代持有的初心,终究不减。

自然生态赋予着鄂伦春人卸去一身世俗脂粉气的纯粹,踏遍山岭看山望云,观水走岩,纵横田野,驰骋在深山密林中的自由,是其不变的追求,纵使现代文明与原始文化相互冲撞,但对生活、对自然最初的热爱与尊重都记刻在了这片兴安深处。

鄂伦春民族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鄂伦春民族博物馆也是根据鄂伦春人自古祭拜北斗七星的信仰,建成北斗七星状。鄂伦春人祭天地、祭山河、祭星月,无论是被人称为森林猎神还是兴安骄子,萨满信仰无处不体现在这个拥有古老历史的民族之中。

祖先留下的智慧

鄂伦春族具有独特风格的房屋建筑当属“仙人柱”,是其游猎生活时期的产物。冬季外出狩猎,鄂伦春人需挖雪屋过夜,聪明的族人会利用木杆插在雪坑四角,上覆兽皮,下铺野猪皮为卧榻,屋内燃篝火,随身携有60度白酒暖身。“仙人柱”搭建便利,不仅严冬可御寒,夏季打猎也能防雨。

仙人柱

除鄂伦春祖先传有的“仙人柱”外,其祖传的造桦皮船也是鄂伦春族的智慧结晶。其狭窄细长,状似柳叶,用于渡水、捕鱼和捕猎。松木为骨架,船帮为桦树皮包裹,接头钉木处会以松香涂抹,防水效果良好。如此制作的船体小巧轻便,适合在林中携带。

桦皮船

昔日的鄂伦春族以狩猎为伴,男人在外打猎,女人有时会随同而行。狩猎所得是鄂伦春族的衣食主要来源,所剩的野味一时食用不完会选择晒干封存,这种利用熏晒做法至今仍被鄂伦春族人沿用。

鄂伦春族

虽然现在鄂伦春族不再以打猎为生,但其猎民时期流传下来的智慧产物却是历史的见证,艺术的传承。留在指尖的印记——手工桦树皮工艺是现今鄂伦春族保留下来的传统特色在剥取桦皮时,鄂伦春手工匠人们一直秉持着不伤及桦树,来年再生长的原则,一笔一刻讲求的是对自然敬畏的神圣。这或许就是古老鄂伦春族沉淀下来的美好,对万物怀有敬畏,随遇而安、节俭质朴的精神。

桦皮工艺

能够代表鄂伦春族精美桦皮工艺的作品一般都是由妇女所制,如“宽给查”(桦皮桶)、“红盖”(桦皮筒)、“卡密”(桦皮篓)、“奥纱”(桦皮针线盒)、“阿达勒”(桦皮箱)等,上雕刻有不同颜色、不同式样的图案。在诸多桦皮制品中,“阿达玛勒”是最精美的雕刻艺术品,也是作为族中待嫁姑娘的嫁妆,为长方形,花纹染有红、黄、黑三色,代表了喜庆、吉祥与坚贞爱情。

桦皮工艺

桦皮工艺是属于鄂伦春人独有的精湛技艺,满载着传统风情,留给一代一代后人,延续着祖祖辈辈的智慧与精髓。

好客欢歌篝火相承

鄂伦春族是一个注重礼仪的民族,尊老爱幼是无论在何种场合都必须遵循的信念。老者坐正位,吃饭饮酒等都需长者先动,晚辈才可用。除此之外,“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是游猎后裔洒脱而生的豪迈与畅快。

热情、豪爽鄂伦春人用“赞达仁”(山歌)与“阿拉嘿”(舞蹈)的方式盛情欢迎宾客,其好客之名远扬,宾友光临,除好酒好肉招待外,在临别之际还会馈赠土特产给客人。

鄂伦春族

赞达仁山歌是鄂伦春族人人都会唱的,无论是在山野、密林亦或是田园、家地,随处可闻。别有风趣,延拉着长调子的歌声回荡在茫茫山城,空旷阔达,古韵悠悠。尤其是以贵客登门之时,酒过几许,酣醉耳热之余,更会连唱不绝,直到通宵达旦,展现了鄂伦春族发自肺腑,坦荡直率的真挚情感。

大方、诚恳也是鄂伦春人民风的体现,驮肉而归,不管相识与否,主人则会立刻割宰猎物赠予客人。喜嗜肉也是鄂伦春人的一大特征,手把肉是其一道拿手菜,选取新鲜肉类,清水蒸煮,五分熟直至没有血水即可捞出,加之特制酱料,肥而不腻,配酒下菜,不膻不腥。明代《夷俗记》曾有言:“其肉类皆半熟,以半熟者耐饥且养人也。”

鄂伦春族

除好客慷慨的民族性格,鄂伦春人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族群,每年6月18是其传统节日——篝火节,这一天,热情的族人们欢歌载舞,摇响铜铎,跳跃旋转,尽情挥洒灵魂舞者之风范。对于火,鄂伦春先人们与之有着不解之缘。

对火的崇拜无异于对自然的敬畏,这与鄂伦春过着世代游猎生活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他们取之自然,敬于自然,所以对火有着亲近之意。他们认为得火才能烹制烤肉,才可赖以生存,他们还认为火能驱邪去污,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传递着祖先的嘱托,祈福迎新。

篝火欢歌

载舞击鼓,篝火欢歌是鄂伦春民族最隆重的欢庆方式,彼时贵客相邀齐聚,一同点燃篝火,寓意着神圣之祥的篝火展翅而飞,围栏起舞,充分展现出他们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格。并且,逢此重大节日与场合,鄂伦春年轻人也会随同长者们一同穿上绸缎等面料的民族服饰,回归民族情怀,拾起遗落在主流文化中的特色民风。

秀美自然风光清幽安居之所

山城所居,随遇而安,是鄂伦春族生活所居之态。在中国最北端,是享有独特的地理优势的。春暖花开正茂、夏凉风清气爽、秋叶繁华遍地、冬寒料峭生威。一年四季都是自然妙景。据悉,每年政府会给当地猎民3个月狩猎期,此时“兴安骄子”会立刻化身为林中行者,穿林打野,策马驰骋,勇猛的鄂伦春族人不虚盛名,与万类竞自由。

阿木尔萨布素军马场

鄂伦春族多居大兴安岭南麓,有人说这是一个遥远而美丽的地方。来过此处,便知何为遗落在人间的生态天堂。漫步在深山之处,一个个静谧的小山村点缀在森林河流之畔,冒着烟火气,胜似天上人间。

靠山临江,北国的鄂伦春人们最喜欢在山中听泉谷,登峰赏石海;观高山流水,听莺啼燕语;看花开一季芬芳,花落一地繁华;尤是飞瀑雪落,更是蔚为壮观。等到了冬季,皑皑白雪覆盖下的山麓,白头压顶,银装素裹,属于北国独有的人间壮美,能够让人心中生出一番豪情壮志,这或许就是环境造就族人,鄂伦春人繁衍生息的地方,本身不失野性,尚待诗意,孕育着这里的民族别有一番风土人情。

大兴安岭

择山而居,放眼望去,来路山,去路树,踩着山城秀美,沿着一路风光旖旎,诚如那句:“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的韵味。登高远望,深处此山中,看日出日落,慢节奏的生活让此间人们活得潇洒、淡然。俯瞰万丈路,可与天齐身,与云共鸣。

大兴安岭

曲径通幽,一座座村落显现而生,桦树皮搭建的小屋,森林中的民族将对自然的利用与回馈发挥到了极致,体现了其生存智慧。他们与自然和谐宁静的生活在一起,物质上与精神上都得到极大的满足。时间流逝,外面的世界正风云变幻,但是鄂伦春人仍旧守着大山,守护着这片森林。

大兴安岭

八万里兴安,蕴藏着鄂伦春族的悠远历史。深刻着岁月洗礼的面庞,与当地人席炕而坐,听听他们的祖辈是如何勇战严寒,英勇捕猎,便能感受到他们对温暖热情的最好诠释;走入这片山水,同鄂伦春民族一同体悟这原始生态的自然慰藉,便能怀有虔诚,用心聆听风土之上,天地之间的人文信仰。

这,就是兴安深处的民族传承;这,就是神秘古老的“猎神”之后鄂伦春族……

兴安旅行TIPS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呼玛、爱辉、逊克、嘉荫等县,黑河市等地。

黑龙江省内的大兴安岭地区族人多处南麓,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众多,除篝火节外,还包括拜火神、抹黑节等,分别于每年的6月18日、腊月二十三、正月十六。由于当地政府对北国旅游的支持,尤是漠河北极光节最受瞩目,夏至左右前后是兴安北极村看极光的最佳时节。如果赶在节庆日来中国的最北之地旅行,会体验到更多壮美奇景。

如果不跟团走,选择自由行前来兴安地区旅行,建议提前做好攻略。原始生态区往往会道阻险要,备好登山靴。夏季雨多,冬日雪厚,防雨工具、御寒保暖等一些列防护安全措施要着重注意。

[责任编辑:向可卿 PSY055]

责任编辑:向可卿 PSY055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