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弹子石三拖幺、凯旋路山羊、两路口鬼包子 老重庆才知道的传奇味道 | 赏味


来源:凤凰网旅游

凤凰网旅游赏味在这个夏夜推出“宵夜里的中国”系列,当夜幕降临,我们走进各个城市灯光摇曳、火焰飞腾的食肆排挡、街角小铺,寻找有故事的美味掌门人,在深夜食堂里畅享人间烟火,品味人生里的千滋百味。今夜,让我们一同赏味重庆。

江湖,是人们谈起山城重庆最常用到的代名词,这座魔幻5D 城市连带着吃食也沾染着江湖意气。那些人群聚集的解放碑、观音桥、黄桷坪,即便是夜半时分,依旧霓虹闪烁、动感十足。街市小吃连成排,热闹得像一条通往夜间王国的璀璨之路。这是华灯初上的夜市江湖。

但是重庆夜里的美味武林绝不止于此,远离人潮和地标,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还有不少静立一隅的隐世小店,不仅贩卖夜间美味,还供应独一份儿的江湖故事。今天,就跟着凤凰网旅游赏味走入夜里的重庆,共享几份山城传奇味道。

早餐补益身体,宵夜补益灵魂。如果早点是都市快节奏里难能可贵的仪式感,那么宵夜则解放着一日辛劳过后的疲惫。庆幸的是,每个城市的深夜里,总有几家供人安心赏味的深夜食堂,在黑黢黢的角落亮起一盏暖灯。小馆里的老板大多经历些故事,回归平淡后安心于锅灶烟火间,等待街头觅食的夜游神,用镬气的食物抚慰其肠胃、安稳其心神,见证夜色里的百味人生。

宵夜里的中国

继去年冬日的城市早点故事,凤凰网旅游赏味在这个夏夜推出“宵夜里的中国”系列,当夜幕降临,我们走进各个城市灯光摇曳、火焰飞腾的食肆排挡、街角小铺,寻找有故事的美味掌门人,在深夜食堂里畅享人间烟火,品味人生里的千滋百味。今夜,让我们一同赏味重庆。

一、弹子石三拖幺:江湖起了规矩,火锅滚了滋味

进了重庆吃什么?火锅!早年间在重庆的江河码头,两江纤夫和回民用生活智慧书写出山城火锅的美味传奇。但若说起三拖幺,恐怕没有几个人听得懂。三拖幺,专指改革开放后重庆人对火锅的吃法,即荤菜三块,素菜一块。朴素的价格、亲切的叫法,在九十年代的山城得以遍地开花。而如今,放眼整个重庆城,还有几家“三拖幺”?

弹子石三拖幺

而弹子石三拖幺,恐怕便是山城里仅剩的几家之一。传承至今,弹子石三拖幺便是一家典型的服务、环境都不绝佳,甚至即将被新时代甩掉、未曾改良的旧时原佐料火锅小作坊。至于优点,更多是即杀即食,图个新鲜和便宜。前十分钟还在老街鳝鱼铺上翻腾的鲜活鳝鱼,现下便已成桌上餐品。

这样一间平凡普通的火锅店,三十平方的当街铺,内里一如上个世纪的光景。电扇和火锅在翻腾,汗水和口水相互交融,来回间酒杯碰撞,原汁原味儿的三拖幺时代。

弹子石三拖幺

但是想要吃一口,得先懂规矩。比如中午绝不开席,只待老板睡足起身,迎着傍晚仅剩的霞光拨开店门板,食客才敢小心翼翼进屋找座儿。而这些规矩,正是眼前三拖幺火锅的老板奉银龙定下的。此刻间,奉银龙又如平日,化身这一方店堂的老大。

弹子石三拖幺

“空!了!吹!”浓郁的重庆言子儿从他嘴里蹦了出来,重重地落在地上。一屋子人没人敢作声,只剩下升腾的热气和滚烫的沸腾。

“加人不加菜,那我还做啥子耶?去当观世音嘛!”无人接茬,奉银龙自己打破一屋的沉默。

“哎呀,老奉,别个这些年轻人早遭你这脾气吓怕了,哪懂你这些规矩嘛!”此刻,唯一一个敢和奉银龙说话的人,来自一桌光膀赤汉。

“排队不拿号、点菜不弯酸、酒水不自带、人齐了开锅、中午不营业、十二点撵客。这些都是明白人自己晓得的规矩……”这回,更是无人搭腔。只听到赤汉那一桌低调内敛的碰杯,和缓缓升起的划拳。内里四张方桌仍升腾着热气,外有近十人,在太阳即将落山前或站或坐着“干瞪眼儿”。

弹子石三拖幺

坐最里面那桌的是一家四口,点菜最快,吃得不声不响。接着便是那桌光膀赤汉,显然他们是常客,吃得自在如意。坐最外面这张的便是今天的“座上客”了,六人齐涮火锅,只来两人等着,等得堂外的“干瞪眼儿”喉咙管止不住地打干吞。奉银龙刚才那顿抱怨,便是随着这桌“不守规矩”的食客出来的。

作为弹子石三拖幺的老板,奉银龙是出了名的凶,与温吞着不说话的老板娘配齐夫妻档,搭上这一厢需木板闭门的老房子,和这一屋吃相各异的食客,活脱脱一出“火锅小江湖”。

“你们怎么不先把菜点起耶?”刚入店的一年轻女子问道。“人没到齐不点菜!”顶着压力等半天的小伙子满脸委屈。好在,人终于齐了,“老板儿,不好意思耽搁了,麻烦给我们上菜嘛!”其中一名年轻女子满是歉意低声唤道,无人应答。

奉银龙夫妇有一特点:从不应人。你要喊碗饭加个菜,他们是不应答你的,只会默默做事。当然,这放在弹子石三拖幺火锅店里,不足为奇。

弹子石三拖幺

“老板儿,给我们上一件国宾,顺便点菜!”年轻女子的男伴终于开了口。显然,男子更懂些火锅店的规矩,知些餐桌上的人心。顷刻间,奉银龙拱着背提来一件啤酒,把菜单置于桌上,扔了句:“中途不加人了哦!”

随着“座上客”的圆满开席,那桌光膀赤汉酒令声声,这桌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火锅店里凝滞的气氛化开了。

讲规矩,是奉银龙开三拖幺火锅店的必循法则。

弹子石三拖幺

上世纪的弹子石,从来不是一个安稳的地界。一条逼仄险要、不得响亮的老街,究竟上演了多少江湖戏剧?不得而知。只知,奉银龙生于此长于此,养出一身硬气,如今的一方店堂正是他家一厢正房。

眼下,这个穿着旧式红背心的老头儿,拱着打不直的背,坚持着火锅店一套规矩。“我给你们延长时间,哪个给我延长寿命?”这是奉银龙在夜半撵人时的经典台词,一家夜里营业的火锅店,却从不做后半夜的生意。这样的用词,符合奉银龙的语气;这样的提示,符合三拖幺的模式。

弹子石三拖幺

即便老板出了名的臭脾气,却依旧拦不住爬坡上坎吃火锅的食客,不给排号就乖乖排队,从太阳下山排到月亮上来,要是翻台慢至大半夜,打道回府明夜再来。大费周章进内堂,无非为了那口霸道纯粹的老火锅味道,老夫妻硬气的性格自有一套“手上过”的本事撑腰,亲自买菜、切菜、制作底料,新鲜实惠口味好,还打包送上满桌的情怀。

弹子石三拖幺

自然,对于立下规矩的奉银龙或许没这么多情怀理想,不过为夫妇下岗后的生活,许下最后一道保障。

地址:弹子石大佛路段正街三拖幺火锅(叶小包对面)

二、鼎食居:京城金融界的隐世厨神

入夜后的凯旋路,因为傍着地标解放碑,依旧是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放眼望去,一溜食肆扎堆排列,不过好吃的重庆人总能在闹市间寻到巴适舒坦的味道。拐到凯旋路下行电梯旁,循着空气里鲜美的羊肉香气,找一间写满岁月气息的老式门脸,这便到了一味羊肉打天下的金牌老字号,鼎食居。

鼎食居

自90 年代开业至今,鼎食居专心经营自己的羊肉,菜单来回不过几味菜,却道道是经典。店铺里环境也如食物一般朴实,店里充满着老重庆的气息,像是回到了过去。此前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空调,夏夜里光着膀子冒着汗,也有无数食客争着来喝一碗暖和的羊汤。原汁原味的热汤下肚,胸口闷着一口热气跟着嘴里的饱嗝一同探出,再走进桑拿天的夏夜,眼前因高温蒸起的迷雾似乎也明朗许多,枝头吹来的热气化作凉风,好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

鼎食居

就是这样一家小店,却是食客们口中的神级小馆,这份美味背后总归有些故事,不由吸引我们探向香气满溢的后厨……

眼前的男人身着运动装,一副近视眼镜,言谈举止间竟是温文尔雅之态。通身下来,唯独脖子上缠绕的一圈擦汗毛巾,系着男人与厨房的关系。

老赵,鼎食居少东家。十年前驰骋于京城金融界,称得上入世的强者;现如今徜徉在重庆厨房里,算得上出世的智者。人生恰恰过半,已是两种活法,只叹“何其效率的生命”。

鼎食居

在我的询问之下,老赵说起了他们家的饮食心传:“外公是个‘好吃狗’,从小我们家就因为吃蔓延出各种人生走向。舅舅成了一个专业厨子,弟弟成了一个营养师,而我现在也天天泡在厨房和食物打交道……”

80 年代的重庆,四方街的一个当街铺,一对夫妇先后卖起了烧菜和火锅。男主便是老赵的舅舅,一位精通渝派菜系的厨师,女主稳重大体,是个持家生意的好能手。不多年后,二人开始卖起了羊肉这档子稀罕吃食。彼时的重庆,想要将腥膻的羊肉烹成美味佳肴,少不了男主精湛的厨艺,亦需要女主独具心思言传相送,寻得不多见、不易选的好羊和好肉。如此环境,夫妻二人在90 年代的重庆,开了一家主营羊肉的馆子鼎食居,并在不久后驯服了重庆人挑剔的味蕾。

鼎食居

重庆话说得正宗的老赵,一出口京腔十足,继续道出他与鼎食居的因缘际会。儿时在重庆长大,此后随京籍的母亲迁居首都,毕业后留京从事金融工作。忙碌,是当时小赵的唯一状态。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紧张快速的节奏没有给生活一点喘息,疲于酒桌应酬和食之无味的山珍海味,带走了“生活的味道”。直到有一日,小赵得知远在重庆的厨师舅舅去世,忆起儿时跟着爱好烹饪的舅舅,每天回家后共享餐桌上的美味故事,小赵决定回到重庆接过舅舅的担子,成为鼎食居的少当家。

扔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在另一个行业从零开始,是无畏的勇气。然而要做好羊肉,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需要领悟食物本性。关于羊肉,中国有南食山羊、北食绵羊的习惯,因其性温,故被称为冬令补品。而老赵却认为,在重庆闷湿的夏日里,适当的食材配合羊肉,恰恰是冬病夏治的食补之道。为此,老赵找来营养师弟弟帮忙研发菜品,菜肴中配以相应时令季节的中药食材,使其更具食补调理能力。

鼎食居

“前些年,我们店里一个空调都没有。很多食客夏天不断抱怨,却不知辛辣姜料后的大汗淋漓,正是大暑天里山城人民寒湿体质的最好食方,万不能用空调的激凉封了汗水的蒸发……”老赵说。

领悟食物本性后,便是尊重食物的原则和规律,本分做出好味道。厨房里的匠人,对每道菜肴都有着严苛要求和敬畏之心。亦如现在的老赵,每日围着毛巾,在开铺时泡在厨房蒸汽里左顾右盼,在关铺后也闲在厨房和各类食物做亲密尝试。

从金融到餐饮,从数字到食物,走过一个人生拐点。小赵在生活中炼成了老赵,练就世界洗礼后的坚定,也练成夏夜里一缕缕叫人温暖踏实的羊肉香气。

地址:渝中区凯旋路96 号附2 号

三、两路口鬼包子:深夜雕像旁的传奇包子

重庆两路口是个传奇的地方,以此为起点,不论上下左右都能逛出几条巷巷,烧烤、火锅、汤面、炒菜……随便走进哪条,多的是传闻已久的觅食店。这里头有一家传奇“鬼包子”——只在半夜十点出摊,没得门面,没得招牌,吃客便以“鬼”字称之。一把大雨伞,三四张小桌,一辆小推车,却成了两路口的深夜传奇。

两路口鬼包子

晚上9 点50 分,荒无人烟的路上准时响起板车轮子咬地的声音,三女一男,牵一辆推车并行前往,一个女人身上还驮着个娃儿。走到路口标志性的贺龙雕像旁停驻下来,卸下物料,开始摆摊。

两路口鬼包子

眼前,应该就是那家深夜包子铺。

两路口鬼包子

一个戴着帽子套着袖笼的女人,麻利地整理归置了物品,便腾出一个简易的案板来。然后举起一只大桶,柔和的面团顺势而下,男人点燃了绕在推车上的灯泡,白光瞬时泻在平摊开的面团上,一大把面粉突如其来地将白光打散,升腾在灰蒙蒙的空气中。女人的双手在混沌的光影里,行无影去无形,在案板上来回使力,像极了白雾中的太极。

两路口鬼包子

“还有好久?”有人问。“至少二十分钟。”女人答。

男子此时也归置好整个摊位,开始加入案前工作。女人将面团快速揉搓好,揪成大小均匀的面团置于案上,两人便开始包包子。剩余两位嬢嬢,便负责招呼食客。

两路口鬼包子

“我见过一分钟包十六个的,那叫一个厉害。”此时,包子铺案台边已经打围,大家像约好了一般,在同一时刻汇聚于此,接头暗号便是案前即将上笼的包子。

两路口鬼包子

“我来计个时耶。”另一个男子便饶有兴致地拿出手机。“1、2、3、4、5……”两人齐齐喊道。“13 个,还是凶。”“她只出了七成功力,16 个没得问题的,我吃了楞个多年了,她的水平我晓得。”两个男子对视一眼后,露出称赞的表情。

两路口鬼包子

“老板,打包的两笼鲜肉好没得,我是刚才给你打电话的。”一个男人刚在路旁停下车,便忙不迭地插进队伍里问起包子的下落。“还没来得及哦,刚开锅,要等一哈儿。”男人见势,便坐下等候。拿出手机,按着微信对话框:“你明天早上在家吃早饭哈,给你买了重庆第一包子哦。”

两路口鬼包子

不稍片刻,小小推车边就围满了十来号食客,看样子也多是熟门熟路的老主顾,招呼几句便自觉坐着塑料凳子排起队。被围观包包子的老板娘姓温,四川泸州人,曾在餐馆打工时学了一手做包子的手艺,后来自已出师摆摊,同丈夫卖起了深夜的包子和稀饭。本想着给开夜班出租的师傅供应一顿喧软热乎的包子,却意外走红,成了人们排队打卡的美食摊,在两路口的街边一做便是好几年。 

“鬼包子”只有鲜肉和酱肉两种选项,一元一个,一笼12 个。包子一律现揉、现包、现蒸,卖得飞快。因为新鲜实在,加上夜色迷离下来一口咸鲜肉包的满足感,即便到了后半夜,包子摊前依旧排着如龙的长队。

两路口鬼包子

一笼酱肉、一笼鲜肉,两盘包子新鲜出炉堆在面前,卖包子的男子看了一眼,提醒说:“这个酱肉肥实哦,你怕是吃不完哦。”像是在捍卫自己的理想,我紧跟着回应:“酱肉就得有肥肉,不然太柴了。”

两路口鬼包子

男子嘴角升起一抹浅笑:“你们第一次来吧?一般熟客都吃鲜肉,不是酱肉不好吃,是吃不了几个,馅儿太实在了。”男子解释说。果不其然,肚子容不得自己逞强,放下手中筷子,免不了有些不甘:“说实话,两个下去,确实遭闷到了。这包子打包回去还好吃啊?”

随行的食客解释着:“打包的老板都晓得会少包点葱,晾凉了后,拿回去倒着隔水蒸,第二天还是很不错。”

“倒着蒸?”“因为皮包得很薄,褶子这个部分在下面加热更好些,不然再次加热很容易蒸破。”“原来如此!”

几个包子下肚,伴着青菜稀饭,整个胃部升起的满足感,使得我撑起了腰。站起身,四处张望,来回踱步起来。晚上10 点20 分,看着这小小包子铺来来回回的人群,不禁自问:“什么样的人会在深夜去吃包子?”

两路口鬼包子

一双手端着两盘热烫包子上来:“两笼打包的,好了。”招呼食客的嬢嬢说着。“好,冷一哈儿我自己来装。”身后的男子说。

再看另一边,一男一女穿着睡衣走近,直接坐在靠近案台的桌下,说了句“老规格”后,嬢嬢便将一笼鲜肉、两碗稀饭送到,两人便开始埋头吃起来。

两路口鬼包子

相继,两个男人也坐下,嬢嬢问道:“要好多?”“等哈哈儿。”

其中一个男子对着电话喊着:“夜包子得嘛,啷个可能找不到嘛,以前我们经常来,你娃是结了婚后,智商直线下降哦…”

另一个男子看着他说:“你问他,是不是不敢来,怕婆娘逗明说,哎呀!”

打开了免提的手机传来第三名男子的回应:“不逗是吃个包子迈,来斗是了,吃完直接去撸通宵,今天哪个先死,直接喊爸爸。”

众人听后,皆大笑。“搞快搞快,不要拉稀摆带!”挂完电话,对嬢嬢喊:“先来两笼鲜肉!”

两路口鬼包子

全场还有一处,一位四十左右的男人独自坐着,西装革履的精英模样,脸上满是冷峻和彷徨。一碗稀饭几个包子面前,他定定坐了半小时。想来这样一处深夜包子铺给他带去了不可替代的安全感,只需静坐于此,就能安享一份食客间互不打扰的陪伴。

两路口鬼包子

晚上11 点30 分,一群老食客的准时等候、三两年轻人的集和享受、一个安静灵魂的独自放松,是这个包子摊升起的人间烟气。清冷的十字路口,因为这样一个包子铺,热气腾腾起来。

备注:三种夜色下的味道,三段味道中的故事,山城重庆里的烟火滋味远不止于此。以上动人的讲述取材于时光里独立书店2017 年启动的众寻项目,寻找重庆记忆中的美食,以及背后耐人寻味的故事,在轮番上演的美食之间,让这座城市慢慢呈现出完整的样子……为了让读者品味更多内容,时光里独立书店将项目里的美味和传奇整理成书,《城市玩家.重庆》将于今年问世。想要去往重庆江湖寻味,敬请期待。

时光里

——————————————————————————

凤凰网旅游微信公众平台账号:travel_ifeng

生活家私人微信:lifeofwealth2015

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旅游”,获得更及时、更有用、更有趣的旅游信息

欢迎投稿至:all_travel@ifeng.com

我们将为你的作品提供亿万人观看的平台

 

[责任编辑:向可卿 PF044]

责任编辑:向可卿 PF044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网旅游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