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旅如何做?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样说
旅游
旅游 > 业界 > 正文

乡村文旅如何做?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样说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文件”)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对解决新时代的“三农”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

与以往年度的中央一号文件相比,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以下特点:

(1)赋予了“乡村振兴”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首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全面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对“三农”工作重点进行了科学分析和研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2)更加突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乡村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以往乡村治理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乡村治理的难点,从“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3)更加突出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文件强调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并专门从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对科技创新进行了科学安排。文件将科技创新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对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中的科技赋能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文旅产业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发展文旅产业是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文件中尽管没有开辟专门章节对其进行论述,却在“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条目中被反复提及。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文件中重点强调的“庭院经济”“‘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等内容,在现实发展中会广泛涉及文旅产业,甚至在很多省市,文旅产业还会成为“庭院经济”和“强县富民工程”的主导产业。

总的来说,文件从多个方面对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进行了战略描绘,不仅有利于推进“疫后”文旅产业的快速复苏,同时也为进一步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发展乡村旅游业态,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旅游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文件指出:“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旅游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还能扎实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的“扶志扶智”和“产业就业”新形态。同时,文件还指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对于广大脱贫地区,庭院经济是农户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拓展增收来源的重要抓手。休闲农业、民宿旅游等以其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等特点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乡村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重要选择。因此,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广大乡村地区因地制宜、适时引导,重点培育乡村民宿、乡村研学、乡村民俗体验等兼具休闲性、舒适性和文化性的乡村休闲项目。

二、发挥乡村旅游效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文件指出:“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制度”“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居住的空间场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于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能发挥多重效能,有利于乡村“三生”空间的格局优化,助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带来了可持续性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并有效推进了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文化、生态、社会等价值效能的发挥,能够进一步促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升居民环境意识,为繁荣乡村文化和保护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贡献力量。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选择。

三、乡旅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多级产业联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文件指出:“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旅游业是一种涉及面广、带动性强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能够通过拓展产业链条、发挥乘数效应有效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文旅、农旅、康旅等休闲旅游项目落户乡村不仅是旅游产业在乡村地区的成功实践,更是旅游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旅游活动与农耕文化、农林景观、乡村非遗等的联合不仅能够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拓宽了乡村群众获益渠道,更为多级产业的联动、共融发展提供了可能。

四、加强文旅人才培养,汇聚强大智力支撑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乡村休闲用地规划、文旅企业经营、文旅产品创新、旅游形象宣传、非遗文化传承等各方面均需要文旅人才支撑,乡村文旅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消费升级的各个环节。除了对旅游产业发展本身的积极作用,文旅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将所获旅游效益“反哺”给乡村群众,尤其是促进发展相对落后地区乡村群众的增收。而文件中提到的“‘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使得更多文旅人才扎根乡村,着力提高乡村群众文化素质、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成为可能,对于农村进步、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等意义重大,有利于汇聚强大智力支撑,推进乡村振兴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作者简介:

王金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王启翔,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助理;孙洁,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助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