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汉水


来源:《襄阳晚报》数字报

人参与 评论

晚唐杰出诗人杜牧某次途经襄阳,触景生情,写《汉江》一首: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诗人对汉水的珍爱,对襄阳的珍爱,对自然的珍爱,即使放到今天,也应该受到尊重,得到承继,着力发扬。

襄阳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代诗人留下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襄阳的风景名胜、山川人物,因此而更加熠熠生辉,成为一张张亮丽的名片。作家凡夫辛劳数年,以“诗说襄阳”为题,对“襄阳名片”进行了全面梳理,本报“城事周刊”从这期开始,陆续刊载,以飨读者

三千里汉水浩荡而来,到襄阳后穿城而过,变成了襄阳人的母亲河,构成了襄阳城的风光带。

且让我们从上游往下数吧。城西二十里,有诸葛亮隐居的古隆中;离隆中不远,是佛教珍品多宝佛塔;自多宝佛塔沿汉水顺流而下,离城十里,便是王粲曾居住过的万山;万山脚下,有晋镇南大将军杜预沉碑的沉碑潭;潭边,有郑交甫遇汉水女神的解佩渚;自解佩渚一路往东,江边就是巍巍襄阳城;襄阳城中有纪念昭明太子的昭明台;城西北角,有晋韩夫人抗击前秦的夫人城;城东南角,有纪念王粲的仲宣楼;江对岸,则是纪念宋代书画家米芾的米公祠;出襄阳城南门继续往西南走,那里有文化名山岘山群峰;群峰中有以晋征南大将军羊祜名字命名的羊祜山,有号称小武当的真武山,有孟浩然登临的望楚山;在岘山的怀抱中,有纪念唐代名相张柬之的张公祠;离开张公祠沿江继续往东南走,经过同样是纪念张柬之的落轿街,就到了岘山的南端岘首山,岘首山上曾有岘首亭,还有大名鼎鼎的堕泪碑;离岘首山不远,是襄阳侯习郁修建的私家园林习家池;距习家池不远的江边,可看到黄祖击杀孙坚的凤林关;凤林关边,有孟浩然故居涧南园;从涧南园再往东南走,就是曾经居住过两千多豪门大户的冠盖里;从冠盖里坐船渡过汉水,就到了孟浩然曾隐居过的鹿门山……

如果把襄阳的这些风景名胜比作一颗颗珍珠,那么,汉水就恰如一根银线,把这些散珠碎玉穿成了一串。如此密集的风景名胜,使襄阳的汉水两岸成了一个风光带、文化带。古往今来,凡是到襄阳的客人,都喜欢沿着这个风光带和文化带走一走、看一看。古时,写汉水的诗多离不开襄阳;写襄阳的诗,也多离不开汉水。

唐代诗人宋之问几次被贬到岭南,襄阳是必经之地。当朋友在襄阳设宴为他送别,并陪他游赏襄阳风景时,宋之问依依惜别、恋恋不舍,感叹在此地停留的时间太短暂。他的《汉水宴别》写道: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秋虹映晚日,江鹤弄晴烟。积水浮冠盖,遥风逐管弦。戏游不可极,留恨此山川。

远眺汉水,一望无际,水天一色,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一叶小舟,渐行渐远,行到天水相连的地方,简直飘飘若仙。秋日的黄昏,西下的夕阳和挂在天空的彩虹,一同倒映在水面上。雪白的江鹤在晴日的烟霭里飞来飞去、时隐时现,尽情地嬉戏玩耍。暮色中,繁华的冠盖里好像漂浮在水里。从遥远的地方吹来的风,带来了悠扬的管弦之音。这样愉快的游玩是没个够的,那就只好把一些遗憾,留给这美好的山水了。

古有“汉水连天河”之说。在秋日的某个时候,穿过襄阳城的汉水流向和横亘在天际的银河走向是完全一致的,银河倒映在汉水中,水连着天,天连着水,让人分不清哪是天上的河,哪是地上的河。宋之问的这首诗不仅写出了这种独特的景观,而且也写出了人在逆境中,朋友之情的珍贵。襄阳的山川,也因为这种难得的情谊,而显得更加美好。

曾经在襄阳生活过的白居易,他的《江夜舟行》写出了汉水的柔美和秀美:烟淡月濛濛,舟行夜色中。江铺满槽水,帆展半樯风。叫曙嗷嗷雁,啼秋唧唧虫。只应催北客,早作白须翁。

月亮荡漾在淡淡的轻烟中,小船穿行在浓浓的夜色里。汉江里水量丰沛,船借风力,只升半帆已疾行如飞。夜空雁阵嗷嗷飞过,两岸秋虫唧唧长鸣。它们都好像在催促北方来的客人快回去,莫为生活白了须发。

白居易的这首《江夜舟行》,一方面说明汉水江阔水深,即使夜间行舟也很安全;另一方面也说明,那些为仕途和钱财奔波的人们也不容易。诗人用雁叫和虫鸣提醒红尘中人,不要忘了自己的家,不要蹉跎了岁月。

晚唐杰出诗人杜牧某次途经襄阳,触景生情,写《汉江》一首: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宽阔的汉江碧波荡漾,白色的鸥鸟在江面上飞行。深春的汉水绿得那么纯净,简直可以用来染绿衣裳。人们忙忙碌碌地南来北去,不知不觉已慢慢老去。夕阳渐渐西沉,一直伴送着钓鱼船归来。

汉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清澈澄碧。而在描写这一特点的诗句中,最妙的有二联:一联为李白《襄阳歌》中的“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另一联,就应该是杜牧这首诗中的“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

大文豪苏轼见多识广,阅世可谓深矣。但他到襄阳看到汉水后,居然情不自禁地生出敬畏之感。他在《汉水》一诗中写道:舍棹忽逾月,沙尘困远行。襄阳逢汉水,偶似蜀江清。蜀江固浩荡,中有蛟与鲸。汉水亦云广,欲涉安敢轻?文王化南国,游女俨如卿。洲中浣纱子,环佩锵锵鸣。古风随世变,寒水空泠泠。过之不敢慢,佇立整冠缨。

离开舟船已经超过一个月了,在沙尘扑面的陆路上行走很是艰难。一来到襄阳就看到汉水,汉江水和蜀江水一样清澈可人。蜀江水虽然很壮观,但江中有蛟和鲸等危险的动物。汉水也是很宽阔的,准备渡过去怎敢掉以轻心?这里曾是文王的教化之地,也是汉江女神出现的地方。在江洲上洗衣的女子,身上的环佩发出叮叮当当好听的声音。古时的风气随着世道的改变而变化,冷冷的江水让人觉得有一种寒意。要过江了不敢怠慢,长时间站在江边整理衣帽。

襄阳是“南船北马”换乘之地,苏轼的这首诗,写的就是在襄阳换乘的一次经历。诗人在灰尘飞扬的陆路上走了一个多月,其间的辛苦可想而知。所以,他到襄阳一看到清澈的汉水,旅途的劳顿便顿时为之一扫。水路旅行比陆路要安逸多了,所以,诗人上船之前,情不自禁地要正正衣冠,向汉水致意。他要感谢汉水,为他的旅行带来方便,带来轻松,带来愉快。

宋代诗人邹浩,入朝后长期任右正言(唐称“右拾遗”,掌规谏之职),上疏论事,总以国君为重,直言不讳,几度沉浮宦海。他在襄阳履职期间及奔波于京城和地方之时,免不了坐船在汉江中往来。汉水本以秀丽著称,《泛汉江》写出了汉水的另一面:雄浑。这在写汉水的诗中实为罕见。山束长江激箭奔,扁舟冲破白鸥群。故人正在笙簧里,一枕滩声谁与分?

长长的汉江被两岸的高山束缚着,湍急的江水像箭一样往东奔流。聚集在江面上的鸥鸟群,被疾驶而来的一叶扁舟冲散,乱嚷嚷地腾空飞起。老朋友正沉浸在笙簧演奏的音乐中,斜倚枕上,这江水拍打江滩的声音,谁能够与我分享呢?

诗人忠心耿耿进谏,却屡屡遭贬外放,心情的沉重无以言表。汉江泛舟,使诗人暂时忘记了这一切,得到些许放松。但深入骨子里的无助和无奈,却仍掩饰不住地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

明代大臣、学者薛瑄,也是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泛汉江》,清新、欢快,所写两岸风景,让人目不暇接:城下扁舟发,江清宿雾销。竹林迎岸出,粉堞背人遥。神女无消息,明珠久寂寥。鹿门看渐近,满耳飒清飙。

清晨,诗人的小船从襄阳城下出发了,江面上薄雾收起,江水愈发清澈。两岸的竹林,一丛丛迎面扑来。襄阳古城的城堞,被甩在身后越来越远。汉水神女久已没有消息,解佩渚也显得有点寂寞。鹿门山眼看越来越近了,一股清新之风从耳边飒飒吹过。

眼前景即心中景。诗人这首诗清风扑面,皆源自他对鹿门诸隐仰慕的清心。

明朝诗人俞士吉,对古人写襄阳和汉水的诗烂熟于胸,他在《汉江鸭绿》一诗中,化用了大量前人的名句和典故:落日行大堤,爱此春江绿。谁云可染衣,华我襄民服。谁云可作醅,取我襄民足。临流不敢唾,聊以鉴眉目。轻风生微澜,胡能照心曲。无端双白鸥,飞来镜中浴。试问沧浪翁,借尔槎头宿。飞梦绕天河,弗顾鳊鱼熟。

傍晚时分,诗人在大堤上悠闲地散步,他非常喜爱春天汉水的绿色。看到碧绿的江水,就想到了李白的“遥看汉水鸭头绿”,想到了杜牧的“绿净春深好染衣”。由这些诗句,诗人又联想到造酒的前提条件是有足够的粮食。既然汉江就像一个大酒池,那么襄阳人民一定是丰衣足食的。诗人非常珍惜汉水的洁净,面对明丽而清澈的江水,他连吐一口唾液也不忍心,只能把它当作一面镜子来照自己的眉目。突然,不知从哪里飞来两只鸥鸟,在明镜似的江面上下翻飞。诗人太爱这美丽的景色了,他忍不住征求船翁的意见,要借他的小船来睡一宿,在梦中绕着天河飞翔,至于鳊鱼熟了没熟,顾不上了。

这首诗,诗人引用了很多与襄阳有关的典故。他知道襄阳最好玩的地方是大堤,他知道汉水流进襄阳的一段叫沧浪,他知道划船的艄公叫沧浪翁,他知道襄阳有一景叫汉水连天河,他知道襄阳有一名产叫缩项鳊。诗人对汉水的珍爱,对襄阳的珍爱,对自然的珍爱,即使放到今天,也应该受到尊重,得到承继,着力发扬。

相关专题: 智慧襄阳  

[责任编辑:郭小璇]

标签:汉水 鹿门山 笙簧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