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像抓经济一样抓民生
…… 到2014年12月底,《襄阳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13个子项目中2014年度应该完成的项目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襄阳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给这个县山区农民带来了新机遇,点燃了农民发家致富的新希望。
2014年7月,襄阳市委、市政府根据群众提出的2.3万多条意见和建议,推出了史上投资最大、受益居民最多、改造难度最大的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决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三年时间,在保障房、社区(农村)卫生、养老、就业、公共交通、公共文化、农村安全饮水、城乡生活垃圾等13个方面的民生难题实现突破。半年时间过去了,项目进展如何?群众生活发生着怎样的改变?这其中,又有哪些做法值得观察与思考?本报今天起,分上、下两篇给予关注,以飨读者。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含纳着节奏与速度。
数字是无味的,但数字凝聚着力量与期望。
全市新开工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住房和公共租赁房5.2万多套,竣工17515套,分配入住14032套。纳入年度改造计划的325个“三无”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全部竣工。完成投资36.5亿多元。
全市新建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74个,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408个,新增养老床位2602张。总投资3亿多元。
投资6000多万元,将602家不达标的村卫生室改建一新;投资100万元,完成城区10家社区卫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投资1.6亿元,完成98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
到2014年12月底,《襄阳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13个子项目中2014年度应该完成的项目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圆满答卷靠正确政绩观书写。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在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上强调,人民幸福是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地方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和终极目标,要像抓经济一样抓民生保障。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老百姓内心的幸福感受,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实现劳有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自豪感。
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列入2014年度改造计划的13个子项目,仅襄阳市财政的支出达268.6亿元,同比增长25.2%,占该市财政总支出的75.5%。在这一年,襄阳市委常委一班人的脚印,刻在了“三无”小区居民家里、印在农村饮水安全的施工现场、落在农村卫生室门口,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与群众同呼吸,感受着群众艰难,喜悦着百姓的喜悦。
行动最有说服力。13名市级领导分头主管13个改善子项目,13个市直部门分头主抓,并在媒体上逐一公示,12345政府公共热线、网络向民众开放,哪个项目进度慢、遇难题、没办好,第一时间解决。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形成。
创新是最有效的法则。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市场之手的有效作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改善民生项目建设中来。政府掏出3亿元,动员社会力量建设保障房,竟撬动30亿元的投资,开工建设5.2万多套各类保障房。民营资本首次进入养老行业,对社会创办的养老机构床位给予床位补贴和运营补贴,全市社会办养老机构达到41家,增加了14家。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2.1万多套保障房开始受理低收入家庭报名。10.2万住在“三无”小区里的居民今年过春节将不再自己掏钱请人清运垃圾。樊城区牛首镇中学300多名学生的操场铺上了塑料跑道,第一次飞奔在如荫的足球场。全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汉江襄阳段水质保持在二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5天,占有效天数的80.6%
群众最有发言权。襄城区真武山街办凤雏社区居民做起了社区志愿保洁员:“政府掏这么多钱帮我们清运垃圾、整治环境,我们也应该做点事,尽点力”。因为小区路面破损、环境太脏,樊城区清河口街办林物小区居民杜玲原来不敢请朋友到家里,怕客人说她住在“贫民窟”,现在也敢在家里请客了。爽朗的笑声、轻快的脚步、开心的笑脸诉说着生活改善的幸福与满足。
实践最能出真知。“三无”小区里的垃圾和干部作风其实是一个课题。它再一次告诉我们,从严治党、改进作风必须具体而不是抽象、认真而不是敷衍地抓。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
这是襄阳改善民生行动计划之外的答卷、追求和新的实践。
现场踏访①
民心是无言的勋章
——襄城区凤雏社区矿山小区改造样本
襄城区真武山街办凤雏社区矿产公司小区有多老?居民楼墙壁上依稀还在的“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的标语,透露着它诞生的年代。
65岁的居民张树春在这个小区住了30年,曾经多次向市、区环卫、住建部门反映垃圾成堆问题。如今,居民成了小区卫生保洁志愿者。
垃圾其实是一道考题
上世纪90年代,襄阳国企大多数改制,企业当年建设的职工小区,也被遗忘。老企业不管、所在县(市、区)不想管、市里管不着、居民自身又不愿意掏腰包整治。“三无(无物业、无主管单位、无基本公共设施)”小区成为都市襄阳的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矿产小区就是如此。襄阳市矿产公司破产之后,147户居民只有在过春节时筹一点钱,请人将积攒了一年的垃圾运走。
去年4月20日,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探访3个“三无”小区之后,眉头紧锁,“居住在‘三无’小区里的群众大多是下岗职工,生活还困难,如果连最基本的卫生就难保证,何谈践行宗旨?”
全市大调查。“三无”小区竟达610个,3.6万多户,10.2万人长期被垃圾骚扰。
眼皮底下的问题,为什么长期熟视无睹?
垃圾,其实是一道政绩观的考题。
其实不是钱的事
“三无”小区环境综合整治端进襄阳市委常委会。
每改造好一个小区,市财政补5万元,每个市直部门至少帮扶一个小区,每个小区至少帮扶5万元。县(市、区)补3万元。经费开支渠道:“三公”经费。
去年4月28日,襄阳市发改委主任张劲松私访矿山小区后,心情难平。
楼房太旧,下水管道破损,生活用水排放不畅,空气中弥漫着臭味。大白天的,居民也将窗户紧闭。楼梯间堆满了杂物,上下楼要侧身,稍不注意,身上就沾满灰尘。
钱路有了,可是社区党支部书记朱立珍还是不动手。
她算了账,所有部门支持的钱全部到位,将矿山小区环境整治好还是不够。
襄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兆民发动市建委、市国资委从办公经费里又挤了26万元。
其实,不是钱的事。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朱立珍说,仅垃圾就清了近200车出去。
到2014年底,纳入2013年改造计划的325个“三无”小区已全部改造完毕并通过验收,总投资达到6500多万元。
民心是无言的勋章
77岁的婆婆李帮凤腿有点跛,要是在以前,她才不愿意下楼倒垃圾。
去年12月26日下午,她提着垃圾桶、佝偻着腰,提着装垃圾的铁筐,沿着刚竣工的水泥路,一跛一跛地往刚刚购置的塑料垃圾桶走去,沿路上不停地捡起个别居民扔下的烟头、纸霄。
李帮凤说:“政府帮我们把环境整治好,我们自己也要珍惜啊。”
张树春带着记者在小区查看,下水道已重新安装,新增了两个塑料垃圾桶,还新添了健身器材。言语间透露着自豪与喜悦。
襄城区区委书记王军却在反思,居民眼皮底下的困惑为何长期熟视无睹?为什么非得领导重视了,才开始整改?政府每年干了很多实事,为什么这次掌声这样烈?
难题办在百姓心坎上、认真而不是敷衍!言必信,行必果。襄阳再出新政,有条件聘请专业物业公司的,聘请专业物业公司管理;不具备实施专业物业管理条件的,由社区居委会提供单项物业服务;原产权单位仍在的,由原产权单位负责牵头统一管理服务;因规模较小(100户以下)不具备实施物业管理条件或不适宜社区管理的小区,由居民(业主)代表或楼栋长牵头,按照居民(业主)公约实施自行管理服务。
市里设立三年过渡期。从2015年开始连续三年对建立了物业管理工作机制的小区实行补贴,每年每户252元。
民心是无言的勋章。襄阳市长别必雄说,2015年确保将剩下的285个“三无”小区环境整治工程干完。
数字点击:市区均按照“三无”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制定了2014至2015年度整治计划,制定了“三无”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方案,2014年度325个“三无”小区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
现场踏访②
路通心通财通
——保康县通村公路建设管窥
保康,襄阳唯一山区县,全国重点贫困县,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是它的代名词。
过渡湾镇茶庵村,全县蓝莓产业大村。路不通,蓝莓常常烂在家里。
黄堡镇三管石村,位于谷城、南漳和保康三县交界,山高、路远、贫穷,祖祖辈辈盼路不见路。山有千丈高,地无一亩平是对这个村地理条件的生动描述。
龙坪镇,保康高山反季节蔬菜的重点镇,家家户户都种菜,这里山高路险。每到蔬菜收获季节,农民肩挑背扛去卖菜,仍难以改变菜烂在地里的窘境。
《襄阳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给这个县山区农民带来了新机遇,点燃了农民发家致富的新希望。
去年6月,县委书记叶丛私访三管石村发现只需要在位于该村的龙潭河上架一座桥,村里就贯通三县。
一个月后,67万元投下去,一座长30米、宽5米的石拱桥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年近七旬的张老汉高兴地说:“在三管石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就盼着这一天呢。”
好事频传。去年8月,一条长27公里的水泥路通到了茶庵村蓝莓基地;9月,长35公里柏油路延伸到龙坪镇近万亩高山蔬菜地头,闻风而动的商人接踵而至,菜价迅速窜升10%。去年该县新增通村公路里程达到170.2公里。
路通,心通,财富通。
龙坪镇村民廖光兴说,去年卖菜收入超过了10万元。
数字点击:投资6.48亿元,新修县乡公路247公里,新建通村公路1165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127.5%,新建农村桥梁1311延米、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完成983公里,均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观察
让群众得到实惠
群众能否得到实惠、群众生活品质是否得到改善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尺。短短的半年时间,《襄阳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明显进展,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实践再次证明,让群众得到实惠,才能收获民心,才能强基础。
固步自封不行,创新方式方法才有出路。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稳定多元”的筹资机制,才能使改善民生工作充满活力。
软懒散不行,必须强化责任意识。《襄阳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是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既是民生工程,又是民心工程。只有强化责任意识、形成工作合力,咬紧目标不放松,一件事接着一件事,一年接着一年抓,才能保证改善民生年度目标任务得到坚决的贯彻落实,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关起门抓民生不行,必须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襄阳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抓手,是推动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改进作风的有效手段、维护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干什么,问需于群众;怎么干,问计于群众;干得成效如何,请群众评价。引导群众参与、监督民生工程建设全过程,群众才会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感觉到干部作风的转变。
这是《襄阳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留给我们的答卷。
撰文:邓洪涛杨戈张栋梁罗雯
湖北日报讯图为:蓝天碧水工程使襄阳的天更蓝了,水更碧了。(视界网邓少宏摄)
图为:改造后的长虹路夜色迷人(视界网叶强摄)
图为:2014年襄阳市投入2000多万元,新开通了7条通往农村的公交车。
(视界网杨韬摄)
图为:枣阳市新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74家,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470个。图为枣阳市社会福利院请来医生为院民针灸。(视界网李晓军摄)
图为:2014年完善城市森林绿道170公里。(视界网安富斌摄)
图为:大力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共建美丽乡村。图为谷城县五山镇一角。(视界网薛东普摄)
2014年7月,襄阳市委、市政府根据群众提出的2.3万多条意见和建议,推出了史上投资最大、受益居民最多、改造难度最大的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决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三年时间,在保障房、社区(农村)卫生、养老、就业、公共交通、公共文化、农村安全饮水、城乡生活垃圾等13个方面的民生难题实现突破。半年时间过去了,项目进展如何?群众生活发生着怎样的改变?这其中,又有哪些做法值得观察与思考?本报今天起,分上、下两篇给予关注,以飨读者。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含纳着节奏与速度。
数字是无味的,但数字凝聚着力量与期望。
全市新开工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住房和公共租赁房5.2万多套,竣工17515套,分配入住14032套。纳入年度改造计划的325个“三无”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全部竣工。完成投资36.5亿多元。
全市新建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74个,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408个,新增养老床位2602张。总投资3亿多元。
投资6000多万元,将602家不达标的村卫生室改建一新;投资100万元,完成城区10家社区卫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投资1.6亿元,完成98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
到2014年12月底,《襄阳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13个子项目中2014年度应该完成的项目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圆满答卷靠正确政绩观书写。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在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上强调,人民幸福是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地方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和终极目标,要像抓经济一样抓民生保障。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老百姓内心的幸福感受,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实现劳有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自豪感。
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列入2014年度改造计划的13个子项目,仅襄阳市财政的支出达268.6亿元,同比增长25.2%,占该市财政总支出的75.5%。在这一年,襄阳市委常委一班人的脚印,刻在了“三无”小区居民家里、印在农村饮水安全的施工现场、落在农村卫生室门口,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与群众同呼吸,感受着群众艰难,喜悦着百姓的喜悦。
行动最有说服力。13名市级领导分头主管13个改善子项目,13个市直部门分头主抓,并在媒体上逐一公示,12345政府公共热线、网络向民众开放,哪个项目进度慢、遇难题、没办好,第一时间解决。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形成。
创新是最有效的法则。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市场之手的有效作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改善民生项目建设中来。政府掏出3亿元,动员社会力量建设保障房,竟撬动30亿元的投资,开工建设5.2万多套各类保障房。民营资本首次进入养老行业,对社会创办的养老机构床位给予床位补贴和运营补贴,全市社会办养老机构达到41家,增加了14家。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2.1万多套保障房开始受理低收入家庭报名。10.2万住在“三无”小区里的居民今年过春节将不再自己掏钱请人清运垃圾。樊城区牛首镇中学300多名学生的操场铺上了塑料跑道,第一次飞奔在如荫的足球场。全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汉江襄阳段水质保持在二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5天,占有效天数的80.6%
群众最有发言权。襄城区真武山街办凤雏社区居民做起了社区志愿保洁员:“政府掏这么多钱帮我们清运垃圾、整治环境,我们也应该做点事,尽点力”。因为小区路面破损、环境太脏,樊城区清河口街办林物小区居民杜玲原来不敢请朋友到家里,怕客人说她住在“贫民窟”,现在也敢在家里请客了。爽朗的笑声、轻快的脚步、开心的笑脸诉说着生活改善的幸福与满足。
实践最能出真知。“三无”小区里的垃圾和干部作风其实是一个课题。它再一次告诉我们,从严治党、改进作风必须具体而不是抽象、认真而不是敷衍地抓。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
这是襄阳改善民生行动计划之外的答卷、追求和新的实践。
现场踏访①
民心是无言的勋章
——襄城区凤雏社区矿山小区改造样本
襄城区真武山街办凤雏社区矿产公司小区有多老?居民楼墙壁上依稀还在的“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的标语,透露着它诞生的年代。
65岁的居民张树春在这个小区住了30年,曾经多次向市、区环卫、住建部门反映垃圾成堆问题。如今,居民成了小区卫生保洁志愿者。
垃圾其实是一道考题
上世纪90年代,襄阳国企大多数改制,企业当年建设的职工小区,也被遗忘。老企业不管、所在县(市、区)不想管、市里管不着、居民自身又不愿意掏腰包整治。“三无(无物业、无主管单位、无基本公共设施)”小区成为都市襄阳的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矿产小区就是如此。襄阳市矿产公司破产之后,147户居民只有在过春节时筹一点钱,请人将积攒了一年的垃圾运走。
去年4月20日,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探访3个“三无”小区之后,眉头紧锁,“居住在‘三无’小区里的群众大多是下岗职工,生活还困难,如果连最基本的卫生就难保证,何谈践行宗旨?”
全市大调查。“三无”小区竟达610个,3.6万多户,10.2万人长期被垃圾骚扰。
眼皮底下的问题,为什么长期熟视无睹?
垃圾,其实是一道政绩观的考题。
其实不是钱的事
“三无”小区环境综合整治端进襄阳市委常委会。
每改造好一个小区,市财政补5万元,每个市直部门至少帮扶一个小区,每个小区至少帮扶5万元。县(市、区)补3万元。经费开支渠道:“三公”经费。
去年4月28日,襄阳市发改委主任张劲松私访矿山小区后,心情难平。
楼房太旧,下水管道破损,生活用水排放不畅,空气中弥漫着臭味。大白天的,居民也将窗户紧闭。楼梯间堆满了杂物,上下楼要侧身,稍不注意,身上就沾满灰尘。
钱路有了,可是社区党支部书记朱立珍还是不动手。
她算了账,所有部门支持的钱全部到位,将矿山小区环境整治好还是不够。
襄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兆民发动市建委、市国资委从办公经费里又挤了26万元。
其实,不是钱的事。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朱立珍说,仅垃圾就清了近200车出去。
到2014年底,纳入2013年改造计划的325个“三无”小区已全部改造完毕并通过验收,总投资达到6500多万元。
民心是无言的勋章
77岁的婆婆李帮凤腿有点跛,要是在以前,她才不愿意下楼倒垃圾。
去年12月26日下午,她提着垃圾桶、佝偻着腰,提着装垃圾的铁筐,沿着刚竣工的水泥路,一跛一跛地往刚刚购置的塑料垃圾桶走去,沿路上不停地捡起个别居民扔下的烟头、纸霄。
李帮凤说:“政府帮我们把环境整治好,我们自己也要珍惜啊。”
张树春带着记者在小区查看,下水道已重新安装,新增了两个塑料垃圾桶,还新添了健身器材。言语间透露着自豪与喜悦。
襄城区区委书记王军却在反思,居民眼皮底下的困惑为何长期熟视无睹?为什么非得领导重视了,才开始整改?政府每年干了很多实事,为什么这次掌声这样烈?
难题办在百姓心坎上、认真而不是敷衍!言必信,行必果。襄阳再出新政,有条件聘请专业物业公司的,聘请专业物业公司管理;不具备实施专业物业管理条件的,由社区居委会提供单项物业服务;原产权单位仍在的,由原产权单位负责牵头统一管理服务;因规模较小(100户以下)不具备实施物业管理条件或不适宜社区管理的小区,由居民(业主)代表或楼栋长牵头,按照居民(业主)公约实施自行管理服务。
市里设立三年过渡期。从2015年开始连续三年对建立了物业管理工作机制的小区实行补贴,每年每户252元。
民心是无言的勋章。襄阳市长别必雄说,2015年确保将剩下的285个“三无”小区环境整治工程干完。
数字点击:市区均按照“三无”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制定了2014至2015年度整治计划,制定了“三无”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方案,2014年度325个“三无”小区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
现场踏访②
路通心通财通
——保康县通村公路建设管窥
保康,襄阳唯一山区县,全国重点贫困县,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是它的代名词。
过渡湾镇茶庵村,全县蓝莓产业大村。路不通,蓝莓常常烂在家里。
黄堡镇三管石村,位于谷城、南漳和保康三县交界,山高、路远、贫穷,祖祖辈辈盼路不见路。山有千丈高,地无一亩平是对这个村地理条件的生动描述。
龙坪镇,保康高山反季节蔬菜的重点镇,家家户户都种菜,这里山高路险。每到蔬菜收获季节,农民肩挑背扛去卖菜,仍难以改变菜烂在地里的窘境。
《襄阳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给这个县山区农民带来了新机遇,点燃了农民发家致富的新希望。
去年6月,县委书记叶丛私访三管石村发现只需要在位于该村的龙潭河上架一座桥,村里就贯通三县。
一个月后,67万元投下去,一座长30米、宽5米的石拱桥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年近七旬的张老汉高兴地说:“在三管石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就盼着这一天呢。”
好事频传。去年8月,一条长27公里的水泥路通到了茶庵村蓝莓基地;9月,长35公里柏油路延伸到龙坪镇近万亩高山蔬菜地头,闻风而动的商人接踵而至,菜价迅速窜升10%。去年该县新增通村公路里程达到170.2公里。
路通,心通,财富通。
龙坪镇村民廖光兴说,去年卖菜收入超过了10万元。
数字点击:投资6.48亿元,新修县乡公路247公里,新建通村公路1165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127.5%,新建农村桥梁1311延米、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完成983公里,均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观察
让群众得到实惠
群众能否得到实惠、群众生活品质是否得到改善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尺。短短的半年时间,《襄阳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明显进展,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实践再次证明,让群众得到实惠,才能收获民心,才能强基础。
固步自封不行,创新方式方法才有出路。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稳定多元”的筹资机制,才能使改善民生工作充满活力。
软懒散不行,必须强化责任意识。《襄阳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是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既是民生工程,又是民心工程。只有强化责任意识、形成工作合力,咬紧目标不放松,一件事接着一件事,一年接着一年抓,才能保证改善民生年度目标任务得到坚决的贯彻落实,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关起门抓民生不行,必须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襄阳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抓手,是推动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改进作风的有效手段、维护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干什么,问需于群众;怎么干,问计于群众;干得成效如何,请群众评价。引导群众参与、监督民生工程建设全过程,群众才会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感觉到干部作风的转变。
这是《襄阳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留给我们的答卷。
29岁小伙恋上62岁老太 称做梦都梦到她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图片新闻
视频
-
实拍日本“最美玩家”打街霸
播放数:190645
-
国行版索尼PS4主机开封仪式
播放数:123261
-
越南小哥用生命Cosplay火女
播放数:172892
-
杨幂代言手游拍广告曝光素颜脸
播放数:78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