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四川美食:舌尖上的非遗 “丰源”资中冬尖


来源:中国网

人参与 评论

清康熙年间,资中人陈永礼对冬菜的历史颇有了解,特别是冬菜不加任何香料自然生香和冬菜在外地久负盛 名极感兴趣,通过多方造访,决定大规模生产冬菜,便请一位李姓技师在冬尖传统加工制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批量加工,并对原料菜有了特别的要求,须取批把叶、齐头黄青菜的嫩尖为原料进行加工制作,使其菜质更加嫩脆,在一些关键加工环节上也进行了改进,为大批量生产细嫩冬尖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出资在资州府沱江南岸(现水南镇石膏小学)购地20余亩,买回一些土陶坛罐,建了工棚和晒坝,请帮工20多名,开始了资中细嫩冬菜尖的大批量生产,外加

中国网12月5日讯 四川泡菜闻名遐迩,其独特的腌制过程,造就了它的美味,有一种特别的“泡菜”叫冬尖,其腌制过程是大大别于常见泡菜,食材选用资中特有的枇杷叶青菜(又叫冬菜)腌制窖储发酵而成。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相传后周时期盘石县(即今资中县)城郊沱江之滨,住着一对农民夫妻,以采药为生。家门前有块菜地,四周长着十几颗枇杷树。满树金灿灿的枇杷被大风吹落满地,甜汁却漫透菜园的泥土,夫妻俩在园里种满了青菜。青菜的叶子长的得象枇杷叶一样,待成熟后味道又甜又香,夫妻俩吃不完,就加盐制成咸菜装入坛中,埋入地下,丈夫又进山采药去了。春去冬来,等丈夫满载而归,妻子杀鸡煮酒时,想起了埋在地下的菜坛。掘土开坛,顿时芳香扑鼻,经久不散。消息传遍村寨,大家依法酿制,采用当地特有的“枇杷叶”和“齐头黄”两种青菜尖梢为原料,经风脱水后加入精盐腌制,自然发酵成熟,其菜黄褐油亮、香气四溢,味带回甜,质地嫩脆,营养丰富。“百里闻香不是花,酱醋麻辣冬菜芽”在民间广为传颂。

康熙年间,资中人陈永礼对冬菜的历史颇有了解,特别是冬菜不加任何香料自然生香和冬菜在外地久负盛 名极感兴趣,通过多方造访,决定大规模生产冬菜,便请一位李姓技师在冬尖传统加工制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批量加工,并对原料菜有了特别的要求,须取批把叶、齐头黄青菜的嫩尖为原料进行加工制作,使其菜质更加嫩脆,在一些关键加工环节上也进行了改进,为大批量生产细嫩冬尖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出资在资州府沱江南岸(现水南镇石膏小学)购地20余亩,买回一些土陶坛罐,建了工棚和晒坝,请帮工20多名,开始了资中细嫩冬菜尖的大批量生产,外加生产豆瓣酱和酱油、食醋,并结合自己的名字取名“资州兴盛永酱园”,意在酱园和细嫩冬菜尖永远兴旺昌盛。开始了冬尖不断外销,取名为“资州细嫩冬菜尖”,(民间俗称“资州冬尖”现称“资中冬尖”),其关键技术历代一直秘不外传。

光绪27年,(1901),骆成骧中状元之后,托人在家乡带了两担冬尖上京,分赠同僚,大学士孙家鼎食后赞不绝口,题诗赞道:“枇杷青菜取其尖,巧制精腌有秘传。调味佐餐冠厨膳,资州冬尖不虚传”。于是更加美名高涨,连李莲英都来索讨,说是“老佛爷闻到香味了”。

随着资中冬尖的名声越来越大,(民国16年)资中又先后建成了德丰亨、道盛元、天福兴、贞记等十来家酱园,形成资中酱园的兴盛时期。

资中冬尖作为资中的地方特产,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兴盛永酱园“丰源”牌资中冬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进步,以其鲜、香、嫩、脆,独特品质和风味,获得了四川省调味“五强”、“金奖”、“铜奖”和“最畅销”产品称号,位居“巴蜀四大名腌菜”之首,被誉为纯天然绿色食品,远销国内外。

2008年,资中冬尖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冬尖用刀剁碎,可作饺子、包子、馄饨的馅儿;可作蒸肉、扣肉的底菜;可以调汤;可以碎肉末炒哨子肉,用以下饭,可口无比,深受大家喜爱。儿时挑食,但就一个冬尖哨子肉末拌饭是最爱。(伍策 尤紫璇 )

[责任编辑:杨春雪]

标签:腌制 调味 食醋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