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13项“非遗”线索出炉
本报海口12月17日讯(记者杜颖通讯员刘实葵)省文体厅非遗文化处利用1年时间组织专家调研组赴三沙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日前已完成报告。经调查,南海总计有13项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出炉,包括深海、
本报海口12月17日讯(记者杜颖通讯员刘实葵)省文体厅非遗文化处利用1年时间组织专家调研组赴三沙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日前已完成报告。经调查,南海总计有13项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出炉,包括深海、浅海捕捞技术,以及南海更路簿、祭祀兄弟公、幼儿避邪吉祥物等均被甄选入榜,海洋特色凸显。
2014年初,我省文化主管部门启动了三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赴三沙多岛屿开展细致调查,尤其是对西沙群岛海域进行了重点普查。同时,为了完善相关资料,文体厅还组织专家根据活跃在三沙市的渔民籍贯情况,到文昌、琼海及万宁等地区走访调查熟知和了解三沙市情况的渔民,基本摸清和掌握了三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情况、传统技艺以及民风民俗。
据悉,此次普查也是自我国有“非遗”保护以来,我省首次组织的对三沙的“非遗”普查。据非遗文化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非遗”线索乍听起来与普通渔民日常生产劳作无异,但却不乏特色。比如深海捕捞技术抓鱼采用的是特殊的鱼箭,浅海捕捞技术中捡螺一项也很有特色,由于早期南海海上生活条件很差,渔民到海边怕布鞋湿,都是把鞋放在船上,穿自制的木屐,拿根拐杖,挎个竹篮,在海边捡螺,雨大时,加穿蓑衣。
这些“非遗”线索在经过完善后都可以作为市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有的甚至可以申报作为省级“非遗”项目和国家级“非遗”项目。
调查报告也显示,从资源现状来分析,尽管三沙市地区历史悠久,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方面仍比较淡薄,很多习俗都涉及海洋文化,但是生活习惯与琼海、文昌等沿海市县的渔民趋同,显然,三沙市更多的特色民间文化还在培育、酝酿之中。
29岁小伙恋上62岁老太 称做梦都梦到她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图片新闻
视频
-
实拍日本“最美玩家”打街霸
播放数:190645
-
国行版索尼PS4主机开封仪式
播放数:123261
-
越南小哥用生命Cosplay火女
播放数:172892
-
杨幂代言手游拍广告曝光素颜脸
播放数:78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