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每天300个古村落消失 杭州启动旅游拯救复苏计划


来源:中国新闻网

人参与 评论

近日,记者来到杭州余杭中泰乡空壳村下,沿着蜿蜒的山道一级一级的上山,依稀还能发现一些这座古村的当年的影子。罗认为修复古村落一定要修复公共建筑,如大会堂、民俗博物馆、村民中心等,通过公共建筑公共生活聚拢人气、让乡村找回文化自豪感。

人迹罕至,部分房屋已成残垣断壁,许多院子里遍布青苔和杂草……在浙江杭州西部余杭中泰的竹海中,空壳村就如遗世老人般伫立在山头。

空壳村原名岭上村,因为人去楼空,所以当地就称之为空壳村。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和中国数以千计的古村落一样,尽管有山水画一般的景色,如今的空壳村也摆脱不了没落的命运,慢慢残破的民居,日渐稀少的人烟,这些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古村落正在频临消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中国古村落数量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之间消失了数十万个,折算后相当于每天消失300个村落。

根据规划,2025年前中国约2.5亿农村居民将迁居城镇,城镇化率提升至70%。

“目前要让一个古村落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存活下来,发展旅游业是最有效和最简单的方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住建部传统村落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德胤这样认为。

近日,记者来到杭州余杭中泰乡空壳村下,沿着蜿蜒的山道一级一级的上山,依稀还能发现一些这座古村的当年的影子。

空壳村的历史丰富,在古代,因为临近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的洞宵宫,空壳村是香客与文人骚客到九峰再去洞霄宫朝香必经之路,也是宋高宗赵构的避暑行宫所在地,一时兴盛至极。

当地民居极有特色,房顶均盖小土瓦,外墙用灰黑色的岩碎石一块块砌筑,许多房子只剩残垣断壁,但仍有那么几座房屋完好的保留了下来。

据统计,空壳村现剩房屋17幢,其中本地住户6幢,出租的4幢,空置的房屋5幢,其余房屋均已倒塌。原先数百人的村落现在只有三位老人留守。

走进村民姚师傅家里,院子里立刻传来鸡鸣狗吠之声,让这看上去形同“空壳”的山村多了些生气。

姚师傅是仍然留守村里的3位老人之一,今年已经年过80的他丝毫看不出老态,一头乌黑的头发让人一点猜不出他的年龄。

老人告诉记者,因为当地苦竹是造黄烧纸的好材料,村里许多人家都曾是造纸的作坊,产品远销上海、香港,民国时期村里曾经因为造黄烧纸而兴旺发达。但因为时代变迁,黄烧纸已经不复存在,只有残存下的几条水带,尚能看出当年的繁荣。

现在,陪伴他的只有几只鸡几条狗,但早已习惯了这里生活的老人并不孤独。

“这个地方水好、空气好,想吃什么就种点什么。”听得出来,老人对这里十分留恋。

也正是因为看中了空壳村里遗留下的岁月之痕,杭州商旅集团准备在这里建设一个乡村度假目的地。

修旧如旧,原滋原味,内部舒适,不过杭州商旅总经理陆晓亮认为,作为旅游的民宿,不仅要还原村里原先古老的建筑,更要把村里的文化、历史重新加入进来。

“如果村里完全都是游客,这个村是没有灵魂的。”陆说,“我们希望村庄20%到30%的原住民在里面生活,并且参与到项目中来。他们是活生生的教材,可以通过他们的一举一动,把他们的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甚至历史背景让游客有收获。”

按照规划,当年村里从事生产和表演的老艺人将重新请回来,让他们在原来的村落里居住、生活甚至重操旧业,把他们的手艺和经历代代传承。

不仅仅是老年人难舍故土,年轻人姚伟勤也想重回空壳村,他出生于空壳村,前几年搬到了山下,但是会经常回来看看。看到昔日的家园日渐没落,他也很无奈。

“我愿意回来”,对于古村落的修复开发计划,他很有期待。

在离开空壳村300多公里外的浙江松阳吊坛村,当地政府就邀请了了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香港大学等中国一流大学的建筑师和教授,希望通过对古村落进行小规模的设计和翻修,在保护古村落的前提下,令濒死的村庄恢复生机,成为游客和画家的目的地。

这个项目主持者清华大学罗德胤副教授认为,古村落保护,关键在于激活人心,空心村年轻人离开,但是还有老人小孩生活,空心村不是人的离开,而是公共生活的缺席。

罗认为修复古村落一定要修复公共建筑,如大会堂、民俗博物馆、村民中心等,通过公共建筑公共生活聚拢人气、让乡村找回文化自豪感。

在松阳,罗计划通过将一些小房子连通起来,创造出较大的连续空间,营造出村民中心和图书馆等公共区域。但在修复这些夯土房时,必须保持精妙的平衡,因为负荷增加可能导致墙体坍塌。

罗的观点和杭州商旅集团总经理陆晓亮不谋而合。在余杭空壳村的修复方案中,公共设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杭州商旅规划的公共空间则更为庞大,在古村落,应该有书院,大师可以来授课;有茶馆,游客可以和村民在一起喝茶聊天,有博物馆,历史可以穿越。还有剧院和舞台,传统戏剧和先锋戏剧可以在山野演出;甚至考虑要在空壳村附近山水的幽静之中建设自行车骑行赛道,赛道旁种上樱花树,辅以夜间的灯光,打造一条“樱花夜光”自行车赛道。

陆晓亮还告诉记者,加上对项目周边可开发利用的废弃矿坑、废弃小学及工厂、原生态山地等资源,能集合开发特色民宿、亲子农场、景观艺术、山林图书馆、户外露营、烧烤等特色旅游项目,结合当地的竹文化、茶文化,营造一个能让游客放空身心、放慢脚步、回归自然本态的度假山谷。

当然,在开发旅游业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好旅游开发和保护古村落的关系也是个重要问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认为,城镇化过程中,古村落本身就经历了发展经济的需求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之间的矛盾。

在他看来,在发展古村落旅游的时候,首先还是要强调保护的重要性。

“有些村落保护得好,肯定有人愿意去旅游,旅游肯定会有旅游收益,西方也是这样。但前提还是要保护好,才能吸引人。”冯骥才说。

而罗德胤则认为,从技术角度上来讲,发展旅游和保护并没有本质上的矛盾。但前提是要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不去破坏它。

“保护古建筑的最好方法就是去使用他。现在的问题不是搞不搞旅游,而是怎么搞旅游。”曾经为上百个村庄制定过修复传统建筑的计划罗德胤告诉记者,现在许多古村落想发展旅游,但却缺乏一些专业的知识,在没有掌握技术原则的时候就对古村落进行改造甚至重建,直接就破坏了这些历史遗产。

他认为,政府在改造古村落的时候,需要学习基本的文化保护原则,用正确的方式对村庄进行改造,并引导当地的村民共同建设。这样,就能在旅游中发展更丰富的文化创意产业和高附加值的农业,在保护好文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吸引游客。

“比如村里的原来的产业,造纸、种水稻、做年糕,以及所有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都可以发展体验项目,用这些产业来吸引游客,这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请些美院的学生设计一下,把手工产品的价格卖的更高,这样就有相应的延伸产业了。”罗德胤举例到。

在罗德胤看来,通过挖掘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扩展乡村的文化创意产业,这将是中国乡村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于杭州中泰街道生产办主任史旭莹而言,他更看重古村落旅游带动当地的发展。据他介绍,目前空壳村所在的杭州余杭中泰,山多地少,农业收入有限;原来石矿开采是主业,现在由于环保原因关停并转,工业发展前景渺茫。

杭州商旅集团总经理陆晓亮认为,旅游业最大特点就是惠民,中泰旅游项目将在提供就业、创业、农产品开发等多方面惠及当地民众。

罗德胤表示,如果政府能通过保护古村落开发旅游,为当地的村民做好示范工作,提升村民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村民赚到钱之后,很容易就能反过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形成。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中国的城市人口占到70%就差不多到头了,剩下的人没办法在城里找到工作,必须生活在乡村,从国家的战略角度也必须解决他们的问题。”罗德胤认为,仅靠种粮食是满足不了乡村发展的,而发展旅游业,目前看起来是最佳路径。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洱海边的白族小院里这样说。

杭州商旅现在准备把古村落旅游计划也冠名为“乡愁”系列,不仅仅要上山,还要下海,在东海嵊泗列岛,一个古老的渔村也将获得新生命。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曹晓娟]

标签:古村落旅游 空壳村 文化创意产业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