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旅游孙小荣:中国城镇化将改变世界城市格局


来源:凤凰旅游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旅游讯:近日,由凤凰旅游主办的第三期凤凰文旅沙龙“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新机遇”在北京大学廖凯原楼成功举办,本期沙龙“政”、“研”、“企”三方主体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旅游业发展的新政策、新机遇进行深

凤凰旅游讯:近日,由凤凰旅游主办的第三期凤凰文旅沙龙“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新机遇”在北京大学廖凯原楼成功举办,本期沙龙“政”、“研”、“企”三方主体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旅游业发展的新政策、新机遇进行深入解读、剖析,为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建言献策。以下为凤凰网旅游频道主编孙小荣发言整理。

凤凰网旅游频道主编孙小荣

从2009年开始,这几年国家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非常大。2009年发布41号文件,就是《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2013年颁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今年8月份连续发布三个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一个是《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一个是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还有一个是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什么在短短两三年内出台这么多意见?我想从城市文化层面来浅谈下认识。 

 

旅游产业推动国家文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旅游是依托于资源的一种产业,核心是玩文化。我认为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文化战略意义。

第一、大力提升国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中国近三十年过快的发展速度创造了很多奇迹,改善了人民生活,但也让我们丧失很多东西,在本土文化传承层面、意识形态层面、道德理念层面等,都受到世界发达国家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很多老祖宗创造的优良传统被我们丢弃,大量舶来品引进来成为文化主流价值,这里存在很多的矛盾。

在新时期,需要深刻的变革和修正,需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来指导中国当下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那么,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重新梳理我们优秀的文化资源,重新整合中国本土文化在新时代的文化价值,经由旅游行为潜移默化的渗透,回归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来提成国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提升中国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第二、推动文化强国,输出中国文化价值观。

国家之所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要促进文化繁荣,让世界更多的人享受中国文化,比如老子提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两千年前就成为世界公认的发展理念,在今天更显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另外,新时代很多中国新文化、新经验也值得与世界共享。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中国都是资源大国,尤其是文化大国,但不是文化强国,现在“文化强国”成为国家战略。旅游行为本身是动态的,直接带动的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旅游是和平的使者,也是文化交流的纽带,旅游产业的繁荣有利于输出中国优秀的文化主流价值观。

第三、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话语主导权。

现在整个世界的经济态势是发达国家增速减缓,新型发展中国家增速加快,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还在持续,军事竞争还在胶着,服务业飞速发展,但归根结底,世界未来发展的竞争是文化竞争,哪个国家文化越强大,带给世界人民的福利越多,在世界的主导地位也就越强大。因此,中国旅游产业的繁荣,将极大地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话语权。

旅游塑造“城市精神”,推动城市转型

第二个方面,我想谈谈旅游与城市的关联,以及在推动城市转型方面发挥的作用。

   为什么每座城市都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产业?41号文件发布后,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24个把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主导产业之一。因为旅游从根本上推动城市改良,寻找城市灵魂,塑造城市精神,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一、中国城镇化将改变世界格局。

中国城镇化不仅仅是中国的事,更是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世界银行前经济学专家、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说过一句话:“21世纪初影响世界,改变世界格局的两件大事,一个是美国的科技革命,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因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改变世界城市及经济格局。

大家现在能够感受到为什么是这两件事,现在大家都讲智慧旅游,我们提到的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我们都在使用的苹果手机、APP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几乎全部产自美国。现在谈智慧旅游,如果我们不用美国的信息科技你如何实现,我们能回到老祖宗的古老传统的生活方式吗?

因此,城镇化进程一定离不开信息科技的推动。我们讲智慧旅游,将是要用美国先进的信息技术,让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或者是优质的资源产品,具有符合当下时代精神的一种新型表达和呈现,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服务于世界人民。

智慧旅游是什么呢?并不是说你用了某一个技术或者某一个工具,或者你在城市里建造一套智能系统就是智慧旅游。智慧旅游的“智慧”应该教会人在生活、工作中有判别能力、按时行动的能力、寻找出路的能力和辨别标识的能力等。如果完全依赖智能和技术,人类自身大脑的智慧退化的话,那就不叫智慧,那是世界级的灾难。

二、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城市化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不仅仅是中国,全世界都面临城市转型的困境。为什么选择旅游产业推动城市转型?因为旅游有本身的属性。刚才两位主讲嘉宾已经谈到旅游产业的很多属性,在推动产业融合、提升就业、资源优化配置、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积极的作用。

城市转型是世界性的话题,18世纪中叶世界发生工业革命,到现在200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四次重大的变革,一是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二是两次世界大战;三是美元金融革命;四是信息技术革命。

与此相对应,世界城市也经历了四次变革,首先是工业扩张,英国工业技术让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对工人的需求数量猛增,英国好多农村人聚集到城市,随着工业革命的蔓延,引发世界城市第一次扩张。因此,城市发展历史几千年,但是真正现代城市是从工业革命开始。好多人进入城市以后,城市规模在急剧膨胀,引发很多问题,比如交通拥堵、犯罪率上升、贫民窟、环境污染等。

然后20世纪上半叶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很多世界性大城市经过战火洗礼,战斗机狂轰乱炸,一方面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摧毁,一方面是战争在市民心理产生的阴影。为了改良城市,进行了一场席卷西方的城市美化运动。

第三次是冷战期间,也就是美元成为“世界货币”,成为世界金融体系核心引发的金融革命。汽车进入私人家庭引发城市革命,金融投资推动了城市改良运动,试图修正过去以发展工业经济为核心,而以牺牲人的舒适、健康生活为代价的不合理发展模式。

第四次是新世纪以后,世界范围内每个城市都在找出路塑造城市精神,寻找城市与人和谐相处,有效互动的理想模式。

 

人类的“理想城市”梦想

 

城市精神归根到底是文化精神,文化精神归根到底是人的精神,因此,城镇化就是人的城镇化。未来解决城市与人并存的合理方式,人类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动态的城市发展变化中,寻找一种人更合理地建设城市,城市更好地服务于人的理想模式。

100年前出现了很多对世界城市发展产生影响的重大建筑师和规划师,如果今天在座的各位有研究城市规划或者城市建筑的,下面我提到的这些响当当的人物,你们应该非常熟悉,他们许多前瞻性的构想,对于我们今天思考新型城镇化道路仍然存在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而他们构想中的各种形态的未来城市,也正是我们今天生活着的城市。

第一位是英国的霍华德。他提出“田园城市”的理念,认为当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体量的时候就应该停止发展,应该在旁边建一个新的城市,来承载超负荷城市的发展余量,城市与城市之间,应该用绿地和田园相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卫星城。

第二个人也是英国人,叫格迪斯,他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采用道法自然的阴阳学说,提出城市规划和发展应该因地制宜,应该和当地地形地貌相辅相成,而不应该像今天中国某些地方,要建一座新城,就把整座山毁了,海边要建一座城,就把海填了。格迪斯提出一个“组合城市”的概念,认为城市不应该过大,城市之间的功能要相辅相成,形成有效互补,城市与城市之间距离不应过大,通过组合达到一种即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的集约化发展模式。

还有一个大师是法国的柯布西埃,他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实现,他死后在中国雄心勃勃的城市化运动中备受推崇。柯布西埃提出了“立体城市”,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垂直城市”的理念。摩天大楼就是他提出的,这样的大楼下面可以是城际交通网,地面楼宇之间可以是飞机场,每个人的住房使用面积降到最低限度,只有4平方米,把所有人装进一个摩天大楼里,一座城市就是一栋庞大的建筑,他认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一直以来,柯布西埃的未来理想城市被批判为“最没有人性化的城市”,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没有柯布西埃,也就没有现代城市建筑,因为世界级的大都市,几乎都是由柯布西埃式的建筑组成。前段时间新闻报道,万科集团投资400亿建立体城市,这就是柯布西埃理想城市的中国版。

然而,尽管许多的伟大规划师和建筑师创造了很多城市理想模式,但世界城市的发展更多地是以各种模式混合的形式建设而成,事实上,城市始终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迁,没有永恒的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城市。

 

中国城镇化面临的挑战

现在中国城镇化存在哪些问题?我最近在读一本叫《国外城镇化比较研究语经验启示》的书,这本书的主编新玉言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存在几个困境,我这里跟大家分享下。

首先,存在大量的半城镇化人口。

也就是说部分农村人口转移到了城市,但由于户籍制度的制约,这些人并不能享受城市市民应该享受的城市服务和相关福利。比如北漂,为这座城市奉献了青春,但是因为孩子上学问题、父母养老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不得不逃离北京。他们曾经或正在生活在这座城市,却永远不属于这座城市。

其次,土地城镇化远远大于人口的城镇化。

好多大都市城郊拥有土地的农民,由于开发商一个大项目的建设,可能这些人全部被赶跑了,丧失了赖以生存的村庄和土地,为了生存就往城市跑,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更多的生存空间,有更多的发展前途,但是跑到城市以后他们成了美丽世界的孤儿。这些原本属于城郊的土地可以很快被大都市吞并,但丧失土地的农民却成为盲流,没有享受城镇市民的待遇。

再次,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

过去过于追求速度,简单粗暴的城市开发,让城镇的空间布局杂乱无章。一般合理城市空间布局是上班的时候,你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就可以到,这是最合理的。但是在北京每天上班一个半小时的公共交通距离,已经算是很理想了,你看一下天通苑,或者燕郊,几十万人居住在一个区域,上班单位在几十公里以外中心城区,很多大都市周边这样的城镇,成为了“睡城”,甚至“鬼城”、“独岛”,空间布局的不合理,造成资源的极大耗费。

中国的城市改造有一个简单模式,旧城改造会存在很多的麻烦,拆了要安置市民,建新的之后又要把居民搬进来,又要土地赔偿,又要建安置房,时间周期很长,投入也很大。所以索性想出了一个最省时省力省事儿的办法,在旧城区郊区空间地上重建一座新城,于是一座座高楼在很短的时间内拔地而起,简单高效。

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们经常说“深圳速度”,我那时候上小学,老师给我们的解释,“深圳速度”就是5分钟时间盖起一座高楼大厦。当然,这的确夸张,但是也说明中国城市化运动的速度,的确能够震撼人心。

 

旅游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先导作用

为什么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旅游产业会首当其冲?这是由旅游的特性决定的。我简单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第一,关联性大,拉动力强。

据世界旅游组织调查研究,旅游产业每投入一美元,将会产生三美元的回报。这是因为旅游牵涉各个方面,当我们置身于一座城市,这个城市的一切都会成为我们体验的元素,城市的一切建筑,一切道路布局,一切产业,一切行业,包括道路上的行人,阳光和空气,都可以成为旅游体验的元素。我们在城市景区买一瓶矿泉水,旅游统计数据会把这瓶矿泉水计入当年旅游总收入。因此,旅游就是世界,旅游就是整个城市。所以,我们现在倡导“全域旅游”、“全城旅游”。

第二,无污染,重保护。

旅游也有污染,比如游客携带的生活垃圾、景区超负荷对于资源致命的破坏、游客不文明行为对于不可修复性资源的伤损等,但是这些污染与工业污染相比,是微乎其微的。

大家听我说话,有些人会听出来我口音比较重,我是西北人,老家在很偏僻的大山里,除了山、树和石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到底怎么发展?原来是靠天吃饭,后来有投资进去了,就是开矿,把整个山皮、植被全部剥掉,把山体轰炸粉碎,浇上化学药剂浸泡,最后过滤出很少的矿物质。那个混合着化学药品的水流到哪里哪里寸草不生,牲畜、野生动物沾到水马上死亡,这就是工业!有山有水的地方怎么样最好发展呢?旅游是最好的发展。旅游是以资源为核心,本质上就有保护资源的功能,保护文化,保护山水,保护人性。

第三,达到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的融合。

原来农产品就是农产品,现在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了。原来农业产品就是农业产品,现在变化旅游产品了。我们去一个地方旅游,不仅要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走的时候,还要有带头,就是带点当地的特产给家人、给朋友。

第四,优劣势的转化,解决就地就业。

很多偏远地区没有工业,没有钱,一无所有,但是正因为偏远,没有钱,没有出路,这些地方保留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保留了优质的山和水,保留了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优质文化,保留了大都市已经丧失的淳朴民风,所以它们是旅游最大的宝藏。开发以后,可以就地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提升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对于未来中国城镇化而言,比建设高楼大厦更重要的是解决人跟城市之间的情感问题,也就是让每一座生活在城市的人找到心灵上的归属感。习总说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乡愁是一种人与居住地最柔软,最永恒的情感。

变就是永恒的不变,我们要给理想一点时间!

相关新闻:

标签:凤凰文旅沙龙 新型城镇化 孙小荣 新机遇 凤凰旅游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