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长城与丝绸之路,谱写了战争与和平的史诗|大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旅游
旅游 > 极致之旅 > 正文

秦汉长城与丝绸之路,谱写了战争与和平的史诗|大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长城。有的人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八达岭,一见倾心。也有的人对“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山海关,念念不忘。

但长城之长,不止于一关一钥,不留于一朝一代。它纵跨历史长河,从战国到明清;横跨中华大地,蜿蜒曲折,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东三省、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十五个省区市,皆有生威之雄姿。

2019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次年11月,国家文化公园办公室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国家文化公园形象标志设计方案。

长城,被作为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项目,展开了系统性的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和数字再现建设。

今天,凤凰网旅游想把目光聚焦于秦汉,把范围划定在河西,聊一聊秦汉长城与丝绸之路相伴相生的那些尘封往事。

从2021年开始,凤凰网旅游《大美中国》栏目将推出【大美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的走廊】系列,用不同的视角,为你探秘我国的国家公园。

文:章鱼

编辑:李琦

策划:许玥

01

为什么是秦汉?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烽火戏诸侯”的亡国惨剧。

到了春秋战国,列国争雄,互相防御,修筑长城。但因大多长城段沿各国疆域修筑,长度较短,方向混乱,尚未形成连绵不断之势,与今日的万里长城相去甚远。

图片

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

为彻底消灭分裂割据局面,秦“堕毁城郭,夷去险阻”,内地诸侯国长城和关隘被拆毁。

原本秦、赵、燕三国北境抵御胡人的长城互不相连,布局依据各自的国界,对已然统一全国的秦而言,这些长城片段的存在并不合理。

于是,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乃使蒙恬将三十万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秦代长城现在还保存着几段遗迹。

如果你驱车前往距离山西大同西北五公里地方,就会发现一段土色皆紫的长城,当地人称其为“紫塞”,据说修筑于秦。

图片

(长城之山西大同段)

再往西进,在甘肃岷县城西十公里,开城县、环县一带也都有秦朝长城遗迹。

今日的我们,看着这些略显“土味”的遗址,很难把这些小小的石堆或者土堆与昔日的万里长城联系起来。

可就是它们,在未被岁月侵蚀之前,屹立在西北之地,不仅能“却匈奴七百余里”,还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图片

长城阻挡着游牧民族的骚扰,也保障了内地的生产,对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而言,居功至伟。

秦长城也为历朝历代打了个样——东西延绵的万里长城初步奠定了格局,以后各个封建王朝所修筑的长城,为防御来自北方的侵扰,大体也呈东西走向。

站在高处,俯瞰包头秦长城遗址,依然可见古长城依山就险、因坡取势、状若游龙,每隔一段尚能辨清古代烽火和障城的遗迹。包头秦长城内外,共留有8-9座古城遗址。

图片

(包头秦长城遗址。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山地则多用石砌或土石混筑,一般石砌长城遗迹保存尚好。现存的一般为外壁高度在4米以上,基宽4米,顶宽2米左右。)

到了汉朝,随着汉王朝与匈奴在西域的争霸战争,一条西起甘肃敦煌西,东至朝鲜平壤南,长达1万多公里的“外长城“拔地而起。

以壕沟或利用自然地形作屏障,由烽燧、古堡、亭障等组成,在汉代书简中被称为“塞”。

汉朝修筑长城,除了军事上的防御之外,汉长城的西部还起着开发西域屯田、保护通往中亚的交通大道“丝绸之路”的作用。

长城工程规模的宏大,也远出秦皇长城之上。

而汉武帝时期,主要建筑河西走廊的长城。

02

为什么是河西?

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放在哪个时代都是真谛。

陆上丝绸之路的缘起,要从我们熟悉的汉武帝派张謇出使西域讲起。

图片

汉王朝通过战争和和平谈判双管齐下,开辟了一条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但北方边境游牧民族时常南下侵扰,烧杀抢掠,临近丝绸之路干道的一些国家也总是阻碍交通,该如何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是的,靠长城。

为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和西北边陲长治久安,汉武帝于公元前120年任路博德为强弩将军,驻守河西始筑河西长城。

图片

河西长城的经营,对敌方的通路务求“隔绝”,对“以通西域”的“汉道”,则力保通达。

也正因为长城保护“汉道”“大道”,是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保障,所以河西长城和丝绸之路,重合度极高。

修筑长城和使用长城,带动了长城沿线的经济开发,堪称中原联通西北的高速公路,为塞上西北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农耕文明。

汉王朝为了充实边防,建立制匈奴、通西域的强大根据地,在河西筑长城、列亭障,设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4郡及其所辖35个县,移民实边,屯田积谷,由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大规模的开发经营。

图片

为构筑和护卫长城,数以百万的屯垦军民带着中原的先进生产工具、技术和经营方式,在边疆建立起新的农业经济区,极大的促进了边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河西一跃成为我国西北的富庶之域。

在甘肃省大湾城古堡,出土过很多“卒马田官”的“周边”,田卒名籍、牛籍、甚至还有衣物簿,附近有古代田渠遗迹,据考证这里曾是一屯田区。

河西长城的存在,为丝绸之路和沿途的绿洲城市提供着强大的军事保障,是汉族人民与西域少数民族交易的安全感来源。

然而,和平总是难得,这里从来都是战争与和平交织并行的地段。

03

“秦汉长城图”,硝烟中的关市贸易

作为人类历史上持续修筑时间最长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本身就是一条有形的文化界线,是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草原游牧和定居农耕的分野。

图片

但长城的伫立并非隔绝文化的堡垒,相反,它在促进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的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功勋卓著。

战争年代,河西长城是抵御外敌南下的坚实堡垒,和平时期,则是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助力秦汉文化西北方向扩张的强辐射带。

长城“关市”的繁荣,甚至成为游牧区与农耕区经贸往来的重要条件。

秦汉是经营北部长城地区最好的时候,移民规模很大,有时一次就达十多万人。饱经战乱之苦的长城地区,也曾多次出现牛马布野的繁荣景象。

图片

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当时长城一线,“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是汉代“立功西遐,羁服外域”,实现“兵威”“肃服”的基本策略。丝绸之路就是在这样的军事背景下实现了沟通东西文化的效用。

长城的修建和移民的到来,带动了贸易。长城带贸易甚至比丝绸之路要早得多。

秦王朝的长城经营,使得长城以外的“戎狄”通过这一建筑实体认识了“秦人”的文化,并保持了长久的历史记忆。直到东汉时期,西域地方依然把中国人称作‘秦人’。

汉代北部边疆的“关市”,自汉文帝时期已经开始发挥加强经济交流,促进民族往来。

自汉武帝时期起,北边“关市”在新的条件下得到了新的发展。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图片

汉与匈奴间直接的丝绸贸易,主要是通过“关市”实现的。丝绸输出,是通过长城“当路塞”而外运的。丝绸由此通道西运的最初路段,就是长城交通带。

丝绸之路促进的物资流通,不仅有丝绸向西的输出,也有与此反方向的由西向东输送的草原民族提供的物产。

“骡驴馲駞,衔尾入塞”,西方“奇畜”通过长城大规模进入汉地,成为重要的生产、交通工具。

图片

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桃陆续移植内地,饮食文化逐渐融合。

佛教文化与西方歌舞艺术也沿着丝绸之路和河西长城,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敦煌。

敦煌莫高窟,便是丝绸之路不同文化艺术最频繁融合的历史见证。丝路明珠敦煌,也成为传播丝绸之路文化的珍贵宝库。

图片

汉朝统治者也曾利用“关市”对匈奴人的吸引,使“胡人著于长城下”。

可惜,和平并非长城边境的常态。

一旦烽烟燃起,战火连绵,匈奴“攻当路塞”,汉军“击胡关市下”,昔日“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长城关市繁华,便只剩战火硝烟,遍地狼藉。

如今,时代更迭,岁月流转,来往于丝绸之路的驼铃声早已远去,河西长城之上的狼烟烽火也不再是战事到来的象征。

唯一能证明历史的,是伤痕累累,断壁残垣,但仍旧雄伟屹立的秦汉长城。

关于国家公园,你还想了解哪些故事,欢迎留言区来撩,写下你对国家公园的理解与展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