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六十岁的阿姨 疫情期间跟着他游了40多个欧洲城市
旅游
旅游 > 旅人 > 正文

我六十岁的阿姨 疫情期间跟着他游了40多个欧洲城市

我六十岁、酷爱旅游的阿姨,疫情期间天天追一个男人的直播。

填满手机相册,云游40多个欧洲城市,

这是一个资深旅游爱好者,被疫情憋了三年后的「自我安慰」。

| 三姨手机里收藏的冰山一角

一边震惊,一边带着好奇心,我们找到了这个男人。

他叫栾林,山东人。

在德国待了15年,做了将近10年的中国导游,主要负责接待中国游客和他们的朋友。

疫情于他,何尝不是天翻地覆。

贷款买了小镇的房子,准备在德国定居,疫情就来了。

在这之前,他的工作和生活步步向前。

一切来得如此突然。

和许多在国外的中国导游一样。

失业+房贷+养家,三个担子,一下全压来。

没有给栾林一丝喘息。

和许多从事旅游业的小伙伴又不一样,栾林选择了坚持。

| 德国科隆天主教教堂

他换了一个身份,也换了一个「名字」,

变身旅游主播,用直播带大家「云游」欧洲。

现在更多人愿意叫他在直播间的名字:「欧洲神叨叨」。

端午假期前,城君联系上了叨叨。

我们试图从他的直播经历,

窥探这个被许多人称之为疫情期间「特困」中的「特困」行业。

01

一年变两年两年变三年

一切都没有好起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阿姨每天都会准时打开手机看直播。

炒菜吃饭都一如既往。

一开始我并不注意,只听到手机那头传来的男主播声音温柔、侃侃而谈。

和一般的网络主播不太一样。

慢慢地我也会凑上去看几眼,自称「叨叨」又称大家「家人」的男主播每天都会带大家「云游」欧洲。

| 直播截图 比利时 根特 来源:欧洲神叨叨直播间 截图:三姨

说话挺有条理,专业知识储备丰富,讲的东西挺有内容。

我阿姨是个旅游达人,疫情之前每年都要到世界各地走走看看。

疫情之后她算是憋得慌,叨叨不知不觉成为满足她旅游心愿的好朋友。

在屏幕这端,阿姨和他隔空对话,看到喜欢的博物馆,一键截图保存。

| 截图:三姨

有时吃饭实在忍不住,我还要开玩笑地说,

「小时候你说我吃饭不要看电视,现在怎么你吃饭时却喜欢看手机啦?」

如同我阿姨这般痴迷的,肯定还有不少。

叨叨欧洲时间12点开播(北京时间傍晚6点)。

在直播间的留言区里,大伙总会报上自己所在城市:

我在北京,我在广州,我在上海,我在……

叨叨还是像个导游一样,熟悉的场景,导游的范儿。

可举着手机,一切似乎又都变了。

开直播大半年,对他来说,既有惊喜,又要面对现实。

直播之前,疫情重创旅游行业。

他的业务基本寥寥无几,身边的小伙伴早早换了工作。

海购、开租车、卖保险……这些是导游的基础自救。

一开始,叨叨还抱着「再等等吧,总会变好」的心态,

但一年变两年,两年变三年。

并没有好起来,还似乎变得更糟了。

即使欧洲开始「躺平」,国内疫情一直反复,出国旅游的人数跌至冰点,叨叨连多年积累的积蓄都快要掏空。

挣扎了很长时间,叨叨也开始尝试打临工,

但还是难以舍弃心爱的导游行业。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离开了导游工作,就像什么都不会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叨叨看到了有旅游主播开始通过这个方式「续命」。

将近10年的欧洲游历,让他摩拳擦掌。

做主播这个决定,并没有考虑多久。

出发,带大家伙儿云游欧洲。

每天北京时间下午六点,叨叨准时上线。

开始他的欧洲导游在线直播,每场平均四个小时。

到现在,已经做了200场,平均每场观看人数在2-3万,

跨越了欧洲大部分城市地标、景点。

可以说,不能出国的日子,

有几百万的中国人,通过他的镜头,开启了云游欧洲之旅。

巴特洪堡,去看这座毗邻法兰克福,最受欢迎的一个高雅疗养小城。

比利时的城市烈日,沉浸式进入已有一千年历史的圣雅各教堂。

在风车王国荷兰、德国的不论瑞克、龙堡,

或是法国的里尔、博韦、巴黎,

抑或是匈牙利首都,多瑙河明珠布达佩斯……

欧洲的城市风情,彷佛近在咫尺。

| 德国杜塞尔多夫

02

这个导游「叨叨」不停

「云游」欧洲,也有趣

讲欧洲某个城市的古堡、酒庄、教堂,甚至于一条街道的底气,叨叨还是有的。

他最熟悉的是德国。

因为这里,是他到欧洲的第一站。

| 德国杜塞尔多夫

德国是拥有最多古堡的国家,不是「之一」,是「唯一」。

跟着叨叨,我们可以「近距离」仰望德国的各大古堡。

比如,莱茵河畔,龙堡。

「雄伟的北塔,酷似中世纪的古堡,中间部分很像哥特式的大教堂,城堡左侧就是正厅部分,又是文艺复兴式的建筑。这种将以往气派建筑风格融化在一起的风格,就是历史主义。」

在叨叨的讲述中,古堡有种「活」了一般的魅力。

它的历史,它的过往,

以及它藏匿在细节之处的惊艳,都可以在另外一个视角中挖掘到。

就像叨叨说的,「因为坐落在莱茵河畔,所以更有莱茵浪漫主义的韵味」

「从维纳斯露台看去,是不是很像新天鹅堡。」

你知道古堡上的雕像来历吗?

「那是因为德国人在历史血统方面,从来都不会跟你客气。

用我们的视角来看,他们经常为其他国家的领袖设立雕像。

就好比龙堡之上,左下方的法国查理大帝,右下的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最顶上的是来自古罗马,现在意大利地区的凯萨大帝……」

欧洲的时令风情,叨叨也不忍错过。

比如五一的,足不出户荷兰游。

他去了桑斯安斯的风车村,遍地鲜花,让人眼花缭乱。

大型风车缓缓转动,宁静而美好。

他去了库肯霍夫公园,800多种、700万株郁金香,百花齐放。

他还去了阿姆斯特丹、羊角村、鹿特丹……将荷兰风情全都娓娓道来。

当我们看到直播间里的叨叨,出口成章且游刃有余时。

他却说,第一场直播就想过放弃。

差点语无伦次,差点心态崩了。

「好在,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好像,他们还挺喜欢的」

在鼓励和惊叹中,叨叨渐入佳境。

可从容的背后,是每一天的马不停蹄和刻苦啃书。

当好一个欧洲旅游博主,而且还是知识类输出的旅游博主,神叨叨要花的心思,比过往导游要多得多了。

害怕大家失去新鲜感,不断挖掘新的城市(那些他并不熟悉的)。

所以,他每天的行程,是这样的:

1. 早上6点起床,吃早饭时浏览新闻

2. 七点和运营团队商量直播内容,预习

3. 八点出发去当地图书馆或书店查阅资料

4. 十二点开播

5. 晚饭前开赴下一个城市,准备新的资料

提前一天去到城市,直奔当地图书馆查阅资料,甚至有时开车都得一边听一边学,直到开播前。

这些就是他的日常。

每周陪老婆和孩子的时间,非常少。

「356天,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了」

可看着直播间不断突破的观看人数,

他开始相信,自己的事业,并没有「死去」。

| 德国科隆天主教教堂

03

从山东到德国

十几瓶山东酱料,揣在口袋

神叨叨是个地道的山东人。

2007年12月,作为青岛科技大学的交换生,

他只身前往德国杜伊斯堡留学。

那个年代,老家的人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认识,都还很遥远。

年轻的小伙也只知道,那一定是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说诗和远方、远大的抱负,到底是虚无了些。

「其实,当年很滑稽」

「不说逃荒了,那也得让孩子多拿点东西」,背着满身布袋,神叨叨就这样启程了。

安检的时候,不知道要把所有东西都拿出来。

当他从裤子里掏出十几瓶调料的时候……

这一幕回想起来,还有点可爱。

| 德国杜塞尔多夫

到德国的第一天,他是在慌乱和疲惫中度过的。

抗完了55公斤的行李到家,已是凌晨。

不舍得花钱,在中国超市里,围着架子转了一圈,什么都没买。

最后挑了一包意大利面,0.99欧元。

叨叨记得,当时有个同学很豪气,一出手就是5美元的午餐肉。

「我们都羡慕得不行」

大学校园也和叨叨想象中的也不一样。

幻想中一派和谐的校园,有围墙,还有一群异国小美女共同学习,同学之间的交流没有障碍。

实际上,不是的。

「天差地别」

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

当然德国大学的开放性和独立性,让叨叨有了更多探索自己的可能。

在欧洲待了近15年的他,将近10年都在做导游。

纵然大学学的工科,他也形容自己是一个不具备理工男气质的「文艺青年」。

一个人的时候宅。

和朋友一起的时候,就喜欢带人出去玩。

大学时期的周末,几人一车,常常在法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之间打转。

在德国的留学生活,让叨叨对欧洲的风土人情和城市人文,渐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所以毕业后,因缘际会下,这个学工程的男孩子,一脚踏入导游行业。

第一次带团时的紧张和不安,彷佛还在眼前。

那是在海德堡,要接待一位来自大连的老板和他的助理。

至今让叨叨感激的是,他们对新手导游的包容和理解。

因为主要接待中国老乡,叨叨总能在异国他乡找到特别的亲切感。

疫情之前,中国人是最爱出国游的。

叨叨的导游事业,从来都不愁。

即便是淡季,他都有一半的时间在外带团。

最多的,带过40几人的团,最长的,带过22天。

疫情很突然,也可以说,于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转战直播后,叨叨最多只能维持基本的生计,不可控因素太多。

有朋友说他是个傻子,为什么还要坚持?

父母至今也不知道,他依旧奔忙在旅游线上。

但也正是像我阿姨这样,

越来越多的人追着他云游欧洲,并乐在其中。

给了他信心和勇气,继续前行。

| 德国科隆天主教教堂

04

世界,还是要去看的

刚刚过去的端午,

有人在东山岛看海;有人去了清远漂流;有人飞往了三亚。

6月1日,上海全面宣布解封。

6月3日,全国17个省市宣布恢复跨省游。

这意味着,国内全面崩盘的旅游业开始回暖了。

可出国旅行,似乎还遥遥无期。

你上一次的出国游,是什么时候?

这是一段来自网络的回忆杀:

/两年前吧,春节,还没有因为疫情不能出境,去了冰岛,看了最美的极光。回国后,航线封闭了,想来,还算幸运吧;

/三年前,毛里求斯度蜜月,回来后有了宝宝。当时的计划,等孩子三个月带她出国游……没想到,如今二胎都五个月了;

/三年前的小长假,在美国公路飞驰,从旧金山开往洛杉矶,一路畅通……如今恍如隔世;

/三年前,走遍了世界,俄罗斯、柬埔寨、希腊、泰国、缅甸……那段说走就走的日子,是自由的,是快乐的,也是最想回去的。

旅行,是一段旅程的开始,到一段旅程的结束。

中途的风景、相遇,欢喜、愁绪,都是获得。

只是,我们暂且失去了「去获得」的机会。

在叨叨的直播间,很多人找到了某种久违的「获得感」。

看着阿姨密密麻麻的手机相册,

我不禁鼻头一酸,对于她们来说,

「就像真正去旅游了一般。

我们和这个世界的连接,仍旧充盈着渴望,仍旧密不可分。

人们没有办法停止交流与沟通,为几千年的古堡惊叹也好,为古老的城市沉醉也罢……」

假期,叨叨走在德国汉诺威的街头,

这里慢慢恢复成疫情前的模样。

以及在各大消息里,

希腊游客挤爆了机场,日本黄金周订票赠9倍,

英国大量旅客在机场排起了长队,

美国加州最大音乐节时隔两年后重回沙漠,

吸引了超25万乐迷,空前绝后。

疫情三年,经历过毁灭性打击的全球旅游业,

在漫长的蛰伏和等待里,正在迎来新的转机。

只是对叨叨来说,这个「恢复如常」的希望还是个问号。

在此之前,他只能自救,

而这场自救,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

落笔时,我再次打开了叨叨的直播间。

他坐在东亚博物馆的外边草地上,

微风吹拂着绿树、青草,三两行人路过,河的那边还有列车驶过。

他唱起了一首赵雷的《南方姑娘》。

/北方的村庄住着一个南方的姑娘

/她总是喜欢穿着带花的裙子站在路旁

/她的话不多但笑起来是那么平静优雅

/她柔弱的眼神里装的是什么 是思念的忧伤

/南方的小镇阴雨的冬天没有北方冷

/她不需要臃肿的棉衣去遮盖她似水的面容

/她在来去的街头留下影子芳香在回眸人的心头

此情此景,倒也相映成趣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