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树皮为衣 黎族人古老的衣服


来源:凤凰旅游

人参与 评论

一、树皮衣的由来 一条只容得一辆车走的公路,从海南S305省道蜿蜒进来,经过几次分岔又分岔,就到了王文奇的家乡。 这里是海南保亭县什岭镇界村,这是一个只有30来户白来人口的小村。村子在一个小山坳里,周

四、树皮衣的发展历程

树皮布是人类服饰从无纺布到有纺布发展过程的有力证据。但问题来了,海南黎族的树皮布源自于哪里,是本地发源的,还是由外部传入的?

事实上,这种树皮布并不独存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的媛尼族、基诺族人,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地区,也有自己的树皮布制作技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处在热带的植物茂盛的地区。

而海南则恰好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的地理中心。那么是不是由中国南方的树皮制作技艺,经由海南又传到了东南亚?

早在宋代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对“琼州”有这样的定义,“号曰生黎, 巢居洞深, 绩木皮为衣”。清代的《黎岐纪闻》记载的更为详细,“生黎隆冬时取树皮捶软,用于以蔽体。”

然而黎族树皮布的历史一定更为久远。在1997年,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所藏的两件石拍被前来考察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邓聪发现,并将其视为树皮衣的工具。而这两件石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邓聪在分析了世界各地树皮布石拍的分布得出结论,“按现今所知在东亚大陆范围, 以珠江口文化的树皮布石拍, 流行于距今5000-6000年前之间, 是迄今东亚已知最古老的树皮布文化系统。由环珠江口南向中南半岛, 越南北部冯原文化有丰富的树皮布资料, 年代可能在距今3500-4000 年之间。泰国及马来半岛的树皮布文化稍晚,在距今3500 年……”

海南大学周伟民教授指出,海南大学周伟民教授在研究海南岛树皮布文化后指出:“如果邓聪的结论是符合实际的话,那么海南岛不是处于源头位置、起码也是从南中国(比如环珠江口)传到中南半岛的中途站。这样一来,或许可以推测,海南岛的树皮布石拍的存在,最早是珠江口的6000年前与云南白羊树石、越南北部冯原石拍之间, 即距今5000-6000年左右。

海南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高泽强进一步指出,“黎族社会的发展是从沿海逐渐向内陆深入的。自西汉至明代,封建统治阶级经过1000多年的经营,到明代中叶终于把大部分的黎族地区置于封建官府的统治范围, 但有小部分黎族地区尤其在五指山腹地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封建统治势力鞭长莫及。黎族树皮布的状况大致也如此,由沿海向内陆退缩。

“一方面由于农业的开发和发展, 原始森林不断缩小, 特别能用于制作树皮布的树种锐减, 难以找到;另一方面是树皮布的制作工艺简单,外表粗糙,不耐用, 所以大部分黎族地区已经很少甚至没有树皮布,记录者与这一带的黎族接触当然也就不会有树皮布的记载了。这便是在唐宋前基本看不到有关黎族树皮布记载的原因。

“唐宋以后, 特别是元明清时期, 统治阶级的统治势力深入到五指山腹地, 整个黎族地区都处于封建官府的统治之下。此时, 在比较偏僻、仍懂得制作和使用树皮布制作衣被的黎族村寨,开始进入了记录者的视线, 所以从这个时候起, 有关树皮布的记载便逐渐多了起来。

“树皮布是人类服饰从无纺布到有纺布发展过程的有力证据, 在海南岛和黎族纺织的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黎族服饰的发展一般经过了树皮布到麻纺织到棉纺织的发展历程。”

五、古老的树皮布制作工艺将逐渐消失

直到上个世纪中叶,什岭镇界村还是一个闭塞的小村落。古老的树皮布的制作工艺得以流传下来。但后来,它又可避免地逐渐消失。

王文奇记得,他十七八岁开始,人们就逐渐放弃树皮布了。从制作成本、舒适程度而言,这是理所当然的一个过程。

现实麻制的衣服兴起,到1970年代,村里和外面的公路通了,村民们也有了布票,可以到集市去买布,从那以后棉开始逐渐取代了麻。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树皮布制作的中止。

直到进入新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政府的干预下被重新重视,像黄运英、王文奇这些人也开始恢复以前所丢失的东西。

但他们面对的情况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不仅是人们不会再穿树皮衣,还包括见血封喉树也不能再让随便砍伐了。以往见血封喉树和槟榔树一样的常见,但后来它变得很是稀少。

1984年,见血封喉树就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因而砍伐见血封喉树的行为被法律所禁止。想要再从树林里去获取树皮,已经不大可能了。

这就是使得王文奇他们面临着材料上的匮乏,许多时候为了技艺的传承,他们以厚皮树或者构树作为替代品。我见到王文奇当天,他也用一段准备好的构树给我示范剥皮的方式。

他向我强调,这种方式仅限于演示,构树皮太薄了,也无法做到见血封喉树的那样的松软。但他由确实弄不到见血封喉树。

两年前,王文奇开始在村里自己种植见血封喉树。这些树如今都已经10几米高。王文奇相信,等这些树长得粗壮了,他又能用见血封喉树来展示真正的树皮衣的制作技艺。

在树皮布这项非遗的国家级传承人黄运英去世后,王文奇目前成了这项技艺最重要的传承人之一,他现在为保亭县级传承人。 他有三个孩子,一男两女,他们都不愿意学做树皮衣,“觉得做这个不好意思”。但村里还有三名村民作为他的徒弟,和他一起传承这项古老的技艺。

(本文作者 许伟明 21世纪经济报道乡土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致力于乡土中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播)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郭小璇]

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 树皮衣 黎族 旅游 凤凰旅游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