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走在乌镇的青石板路上


来源:凤凰旅游

人参与 评论

人们对风景的向往,大多来自别人的描述。如果这位描述者偏偏又是茅盾这样的文学巨匠,那这份向往的迫切,又要平添许多。 风和日丽、草长莺飞的仲春时节,我们踏上了乌镇的青石板路。古镇的规模很大,集市亦十分

人们对风景的向往,大多来自别人的描述。如果这位描述者偏偏又是茅盾这样的文学巨匠,那这份向往的迫切,又要平添许多。

风和日丽、草长莺飞的仲春时节,我们踏上了乌镇的青石板路。古镇的规模很大,集市亦十分繁忙。茅盾故居游人如织,林家铺子依然开张,只是早将新桃换了旧符,到处泛滥着现代的气息。古老的小桥流水人家,如潮的四海游客,相互掺杂出不同于茅盾小说所描绘的另一种风景。

如果不是囿于怀旧的心态,乌镇的风景还算是十分精致的。徜徉在古镇,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那一座座水乡特有的小桥。乌镇水网密布,镇内的主河道——“车溪”支流无数,自古桥梁众多,最多时多达120座,有“百步一桥”之说。千百年来风雨侵袭,不知消失了多少,目前镇内尚存古桥30多座,仍可傲视江南六大古镇。这些古桥样式因地势不同而纷繁多姿,或石拱、或平铺、或雄伟、或轻巧,宛如一个古桥博物馆。在众多古桥中,浮澜桥是现存最古老的,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518年和1780年又两次重建。通济桥和仁济桥是最具特色的,两座分别建于1515年和1518年的古桥相为犄角,相连相生,相互辉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站在哪一座桥边,均可以透过桥洞看到另一座桥,如井中观月,当地人称为“桥里桥”。

通济桥和仁济桥地处镇郊结合部,一边是民居鳞次栉比,一边是翠田绿树,风光十分优美。

乌镇素来文化发达,读书人多,古桥往往刻有桥联,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一些写景的桥联更是画龙点睛,为古镇风景增添许多情趣。如通济桥联:“寒树烟中,尽乌戍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翠波桥联:“一渠翠染诗人袖,终古波清客子心”“浦上花香追屐去,寺前塔影送船来。”荐馨桥联:“水隔一溪依依人影,塘开三里济济行踪。”走在乌镇的古桥上,吟诵着清丽的桥联,不由之间对古镇的种种苛求淡去了不少,心想如此钟灵毓秀之地,诞生茅盾这样大文豪亦是十分正常之事。

在江南六大古镇中,乌镇开发较晚,因而汲取的经验最多,所以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比较规范,全镇分为传统作坊区、传统民居区、传统文化区、传统餐饮区、水乡风情区、传统商铺区。整个古镇经过这样的重新规划布局,既保存了风貌,有相对集中,这是所有江南古镇所没有的。虽然我本人并不喜欢这样太重的人为痕迹,但由于整个古镇因此形成一个回路,大大方便了游客,大多数人还是十分赞赏的。在传统作坊区,有蓝印花布印染、三白酒酿制和姑嫂饼、竹器等制作示范,游客如有兴趣,也可当场DIY一番。

乌镇的民居相对集中在观音桥以东,大多为清代民居。这些民居保存十分完好,梁、柱、门、窗上的木雕石刻十分精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徐家厅和朱家厅。

徐家厅的木雕是乌镇一绝,几乎整个楼厅的木结构都有雕刻,内容多为花鸟鱼虫。其正厅是三开间的通间,四根大柱子上的大梁全是镂空雕花篮,举重若轻,令人叹为观止。

和许多江南水乡古镇一样,乌镇的街道和民居都沿溪、河而建,但一点是其它水乡古镇没有的,那就是乌镇人家的水阁。所谓水阁,就是民居的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有木桩或者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水阁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凭窗可览市河风光,午夜梦回,枕下流水潺潺,别有一番情趣。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如此描写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

水乡人临水而栖,生活做事都离不开水,就是休闲娱乐也离不开水。在古镇,人们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茶馆,而乌镇的茶馆亦十分多,最多时多达60多家。每天清晨,是茶馆最热闹的时候,大小茶馆人头济济,茶客如蚁,江南水乡的风情韵致就在袅袅的水烟中慢慢展开。乌镇最有名的茶馆是访卢阁,相传因茶圣陆羽曾来此拜访茶馆主人卢仝而得名。访卢阁背倚车溪市河,面向中市大街,俯临东市河,开门见桥,推窗凭河,环境十分好。我们游览疲乏,在访卢阁要上一壶碧萝春,一边清清静静地喝茶,一边闲眺车溪风光,舒适惬意,一时乐不思归……

相关专题: 2014乌镇戏剧节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郭小璇]

标签:乌镇 青石板 古镇 旅游 凤凰旅游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