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剧场版《青蛇》乌镇演出后,几乎获得了业内的一致好评。演员黄磊表示,只有《青蛇》才能让这样的夜晚发生,当晚这场雨就是为《青蛇》而降。编剧史航称:"《青蛇》演出,观众岿然不动,水接戏,天洗兵。"
谈到戏剧对于当今生活的影响,《青蛇》导演田沁鑫认为:"戏剧艺术是可以改造生活的。"她说:"上海文广请我做艺术委员会委员,戏剧界只请了我,对我来说是一份荣誉,同时也是责任。如何做符合人性的作品,是需要和观众共同来做的。把关这个事情,只要戏是清洁的、温暖的、启迪人心的,具备可视性、观赏性、思想性、艺术性,就可以推荐或者共同来策划。"
谈到目前戏剧的生存状态,田沁鑫认为"艺术和商业并不矛盾,但是所有艺术创作从钱出发是不行的,戏剧市场好就只要市场这是理解的偏颇,在市场培育比较好的情况下,要做有高度的作品。"
田沁鑫认为,戏剧不能一味地追求娱乐性,她说:"幽默是可以的,幽默是一种更宽广的胸襟,在生活里无法解决的困境,用幽默方式来表现是可以释然的。幽默可以帮助生活,但它不是纯粹搞笑。比如像意大利喜剧就很幽默很机智,幽默是更大的关怀,跟恶性搞笑完全不是一个境界。"田沁鑫说:"娱乐是有精神的,不是泛娱乐化,低俗和通俗只是一个字的差别,但却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通俗和大众审美没有问题,但是低俗、贱味在审美之下,无论是道德审美还是艺术审美。"
田沁鑫提到:"我在处理我的戏剧时,一直希望有亦庄亦谐、诙谐幽默的东西,有情怀的表达。比如《青蛇》,是六百年民间传说,戏剧语言很美,但它又有民间的气质,用宋话本、宋传奇的方式解构市井民风的语言,这些语言活泼但不是恶意搞笑。我在协调自己戏剧情怀表达时注重做到雅俗共赏,走中庸路线。"
田沁鑫说:"古老的民间传说却是互联网时代的语言方式,但不是恶性的,是一部中庸唯美的作品,语言方式落地,不矫情、不做作。我做的这些舞台剧里可视性和流动性是东方戏曲艺术里具有的游戏精神。审美上来讲这是严格意义上的东方审美,技术上来讲我们跟国外的优秀艺术家合作来共同打造东方故事,使它更加国际化,所以我认为我的戏剧也是具备宽广的心胸,可以国际化,中西合璧。"(京华时报)
第二届乌镇国际戏剧节开张,我停留四夜,连看四出。水剧场《青蛇》,全程大雨,眼瞧浑身湿透的小青蛇几度直扑法海和尚,搂颈勾腰,作状舌吻。翌日是印度孟买剧团的莎翁《第十二夜》,满台男女穿红戴绿疯疯癫癫,我终场痛笑,总算领教了宝莱坞活色生香的技艺。接着是三位英国老男人出演的《莎士比亚全集》,片刻不停的连串道白兼以撒泼打滚,我也痛笑终场,英国人到底是老牌的剧场公民。第四日,戏剧节主席陈向宏做主退了我午间离去的机票,要我留下看韩国独角戏《墙壁中的精灵》。
此剧改编自西班牙内战的真人真事,统治、解放、革命、内战,归结为一位女子的叙述。百年中国太熟悉这类情节,只是被说滥了,且从未说好——现在我来试着描述这位五岁即跟母亲上台演戏的韩国大师。
是夜八点整,观众席静下来,在头排观众那里,聚光灯忽然照亮67岁的高丽美人金星女。像是下班的母亲、众人的外婆,又如唐宋贵妇、韩国母后,她周身带着大演员的松弛、从容、调戏感,打量大家,抱歉似的笑笑,回身走向为她设置的空旷舞台,随即在无数猝不及防的瞬间,眼睁睁变成幼童、少女、大姑娘、亡命者、无赖、村夫、人民军……我立刻忘了前三场话剧,我相信,我看见,此后的两小时,全场为之折服。
但愿熟知现代戏剧的老手告诉我:各国有的是比这更为精彩的独角戏;金星女使我相信,世界上只有她足以胜任。除了在纽约观赏两次实验剧独角表演,这是我头一次观看韩国话剧(韩国影视的优异因此显示背景、显得合理),头一次目击老女星的表演抹煞了年龄(在天分与演技之间,金星女浑身散发不可思议的姑娘气和女儿性),头一次领教一出剧目不可添加一人(据说此剧戏仿的角色多至三十位),最后,头一次发现韩语居然这般迷人而完美,与莎剧经典独白和布莱希特的德语叫嚣不分仲伯(当她高声娇嗔:"不、不、我不嫁人!"或模拟乡下男人的呵斥与沉痛,我想不出汉语、日语能够说得同样动听)。
我不愿说,这是我唯一一次被话剧感动。她的每秒钟的真挚来自假装,即所谓扮演,但她瞬息万变的假装使这真挚更其质朴而天然。她全程控制的动作和语调,从容不迫,俱皆正好,三两下子,已足传达生死悲喜,半点不用力气。自始至终抓住观众,是我今次所见后三场戏剧的起码水准——应该说,起码的道德——金星女分分秒秒的哄骗,夺走我的理性,甘愿感动(当她快乐地唱出十二个月份的区别,我流下热泪),是夜,我重拾对话剧和表演的无保留的敬意,满心感激。(南方周末特约评论 陈丹青)
进入乌镇古朴的国乐剧场,可见舞台后方一张夺目的背景,上面画着的是莎士比亚那张著名的肖像,不过被彩色的颜料涂成了"咖喱味"。戏还未开启,就令人嗅到了浓浓的异域风情,可以看做是对莎翁的一种无声的致敬。
戏开启,演员全部上台,背对观众,向这张肖像双手合十鞠躬,拜台一事完成得谦卑简朴。全剧11位主角和3位伴乐师从头至尾都在台上,每个段落都有数位演员在台前表演,其他的人则坐在舞台靠后方的一个台子上,扮演群众、演唱和声部或者休息。"间离感"一蹴而就,却因为他们始终都被舞台和剧情的气场包围着,丝毫没有出戏和不妥感。
印度歌舞风格鲜明,颜色明快的服装、曼妙的舞姿和富于节奏感的音乐总是令人过目不忘,一听即懂。而这些,都被他们最大程度地运用于这一次戏剧创作中。选择《第十二夜》这样一个喜剧来二度创作,显然也是一个聪明之举。原著中的反串、误会、爱情和手足情深设计得巧妙、紧实,其中不少令人啼笑皆非或是唏嘘不已的部分,都让印度歌舞这一元素的存在变得自然而重要。剧情的转折和人物的切换,几乎全部依此完成,悲喜杂糅得有趣而流畅。
而我们又万万不能忘记的事情是,歌舞在印度的意义不仅仅是娱乐、表演或承担"美"的展现这么简单,舞是跳给神的,身姿舞步里皆有传统的魂灵和对信仰的坚定。在这里,我们能明确地感受到,戏剧就是信仰。他们对人物的挖掘演变成一首歌一支舞,就是虔诚。
当戏至末尾,所有之前命运系错的盘扣一一解开,大家穿上好看的盛装,跳起最后一支欢愉的舞。灯光亮起来,他们清亮的双眸盯住观众席里每个人的眼睛,用妖娆的手指挑逗你进入一个无忧的空间,你会在心里重新整理"戏剧的意义"这个命题—是为了寻找,寻找快乐的途径,寻找一个永远的善终,寻找那份不再会改变的平和。(京华时报 吕彦妮)
华人世界第一前卫剧团,乌镇亮相。波谲云涌的朝堂之上,势力纷争人心难测,充斥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紧绷感。明朝万历年间六个人物独脚戏,结合昆剧与多媒体,以公元1587年为坐标,折射历史长河的厚重与苍凉。
"万历十五年"——中国历史上一个无足轻重、平淡无味的年份。任职"首辅"已满四年的申时行,以圆滑手腕达成"大事化小"的政治成果。然而,这一年并不如想象般四海升平。清算"前任"首辅张居正运动刚结束,崩解了他生前强势改革建立的十年"万历中兴":抗倭名将戚继光被调职流放;古怪官僚海瑞却得以复职。一场从党派私利出发的人事震动,使得国家元气大伤。
一度希望励精图治的万历皇帝(明神宗),因立储一事与朝官斗气而怠工多年不上朝,偏偏,他是统治明朝时间最长的皇帝,而唯一能扭转颓势的申时行,却又轻易放过这个制止中国走向衰败之路的契机。于是,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王朝,就在此种政治僵局下,逐步迈向崩溃边缘……
进念·二十面体于一九八二年成立,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资助,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实验剧团。从事多元戏剧艺术创作,致力拓展香港文化艺术新领域,发展数位媒体及跨媒体等新类型艺术模式,积极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主推艺术评论及文化政策研究等工作。进念·二十面体的实验性不断启发华人社会的艺术和舞台美学发展。
编剧、导演、设计、故事:胡恩威,进念联合艺术总监暨行政总裁。从事编剧、导演、监制和策划等多方面的工作,作品曾应邀于北京、南京、上海、苏州、东京、新加坡、台北、柏林、布鲁塞尔、克拉科夫等世界各地演出,主题涵盖文学、历史、时政、建筑、宗教,包括《华严经》、《万历十五年》、《半生缘》、《东宫西宫》系列,昆剧《临川四梦汤显祖》及《紫禁城游记》等。
《追忆》是由欧洲先锋派代表——欧丁剧团所呈现的一场有音乐和歌唱的室内演出。它讲述了一个关于两个孩子——摩西和斯黛拉的故事。两个孩子被驱逐出家园后无法归家的困境,还有一个在树下唱歌的陌生人……剧中人以此来表达回忆的沉重负担和不能忘却的承诺。
这部剧作献给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幸存下来,之后又自杀的作家普里·利未(Primo Levi)和简·埃默里(Jean Améry)。此戏将于古朴静谧的沈家戏园上演。这个关于摩西和斯黛拉的故事,它的原型来源于亚法·叶里阿奇的书作——《大屠杀中的哈西德教徒》。
《追忆》的每场演出,只允许40位观众入场观看。
欧丁剧团:欧丁剧团于1964年在挪威奥斯陆创立,1966年搬至丹麦赫斯特堡时,曾改名为"北欧剧场实验室",而今该团成员来自三大洲十二个国家。身为全世界最受尊崇的实验剧场,欧丁剧团自创立起全面展开多元的剧场活动。欧丁剧团带着训练技巧、街头表演、即兴以及演出,与当地小区交换他们的舞蹈、音乐、歌唱、口说文学、传统甚至宗教仪式。尤金尼奥旅游世界各地与各地传统艺术经验交换的延展,他仔细观察峇里岛音乐,印度舞,日本能剧,中国京剧等,并撷取其中肢体、声音等表演语汇而成为剧场训练或表演题材的重要元素。这样的经验交换仪式,将欧丁带出欧洲大陆,足迹遍及亚洲、北中南美、大洋洲甚至非洲等近五十个国家。也影响八〇年代尤金尼奥创立剧场人类学及其学校。
去年暮春,今年晚秋,又一次,以戏剧的名义,相聚在乌镇戏剧节。水井边,石桥上,大树下,白莲塔前……随时随地,都有年轻的剧团在表演。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你可以看到很多戏剧大师曾经的影子,比如,也许你会想起1989年在中央戏剧学院煤堆上排练《等待戈多》的那个一脸愤青的孟京辉。
而这一次,孟京辉改编的自让•日奈的《女仆》在午夜十一点半于蚌湾剧场上演。没错,孟京辉的新戏《女仆》就是这样在乌镇戏剧节上亮相的,一场午夜惊奇。在一天和另一天的交界点,在现实和臆想的交界点,而今年49岁的孟京辉,站在"不惑"和"知天命"的交界点,他依然玩得很先锋,比大多数"青年导演"还要年轻。
走进剧院,两盏白炽灯照着舞台,舞台上摆着两把折叠椅,椅子坐垫的皮已经磨破,露出棉絮。椅子对面的桌子上放着一堆花生,地上摆满了啤酒瓶和一只尿盆,花生壳子撒落一地。现场像一个洞穴,很多观众脸上同时挂着困意和兴奋,有一种心照不宣彼此同谋的氛围,令人想起了基廷老师和自己的学生在学校熄灯后组织的"死亡诗社"。观众席没有座位号码,随意入座。
戏开始了。一束光,在幕布上照出一个门框,一个人影站在门框里抱着吉他弹奏,旁边是另外两个人影,他们颤抖着,颤抖着,然后死死地抱在了一起。三个男演员,脸上画着白色的妆,戴着假发。如果说孟京辉的《寻欢作乐》探讨的是"什么是幸福?",那么《女仆》则是讲述了参差百态的幸福中的一种,两个地位卑微的女仆如何通过角色扮演,获得她们无法企及的一切:身份、地位和金钱。她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情人戴上手铐,太太眼泪汪汪,他们伤心至死,我们自在逍遥。"
"我知道我们懦弱,但是我们得挣巴,死也得挣巴。"这是一句戏中台词。挣巴,北京方言,反抗的意思。按照孟京辉给出的金字塔结构,反抗有三个层面,最上层的反抗形式是革命,中间是反抗,底下的就是挣巴。《女仆》这部戏,是戏中两个女仆的挣巴,是三个年轻戏剧演员的挣巴,也是盛名之下的孟京辉的挣巴。
"我知道我们懦弱,但是我们得挣巴,死也得挣巴。"这是一句戏中台词。挣巴,北京方言,反抗的意思。按照孟京辉给出的金字塔结构,反抗有三个层面,最上层的反抗形式是革命,中间是反抗,底下的就是挣巴。《女仆》这部戏,是戏中两个女仆的挣巴,是三个年轻戏剧演员的挣巴,也是盛名之下的孟京辉的挣巴。(东方网)
大导林兆华首次乌镇亮相!在嬉笑怒骂、插科打诨中,道出离奇悬案,映出人情百态、世间万象,横亘人生的生死难题在此被哄笑悄然掩过……《拍案惊奇之一鸟六命》是丰硕果实林兆华戏剧创作中心推出的首部作品。
北宋徽宗年间,发生了一起无头公案。富二代"沈小官"与"一般人"以画眉作为赌注,赌其取下项上人头后不死为赢,然而,沈小官头颅不知去向。
一只画眉引起的无头公案,前后死了六个人,惊动了官人,害死了生意人,牵连了三穷人,伤害了有钱人,自"作"的沈小官作为死人如何看待这场闹剧?画眉背后的真凶到底是谁?听"穷人"唱着小曲娓娓道来。
生意就是B to C ,买卖就是B to B ,新商业概念古代就有?看生意人黄澄澄分析生意经。赚钱不易各有难处听一般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艺术总监、导演:林兆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1984年至1998年任北京人艺副院长。他是中国最著名及受尊重的导演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戏剧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兼职与客座教授。自80年代中期起,林兆华的作品开始受邀至海外演出,如《北京人》、《哈姆雷特》、《故事新编》、《理查三世》、《狗儿爷涅盘》、《阮玲玉》、《茶馆》、《鸟人》等。
由郭琪编剧、杨婷执导,陈明昊等优秀演员主演的黑色悬疑喜剧《开膛手杰克》近日作为乌镇戏剧节"华人小剧场精选"单元的重头戏亮相乌镇秀水廊剧园,主持人何炅,演员胡歌、黄磊,台湾戏剧导演赖声川以及日本国宝级戏剧大师铃木忠志都抽空前来观看。从11月11日起,该剧将班师回京,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上演至24日。
黑色悬疑喜剧《开膛手杰克》讲述的是1888年在伦敦东区发生的连环杀人案,很多妓女惨死,但这个百年迷案一直未破,"开膛手杰克"到底是谁也只是存活在传说中。悬疑喜剧《开膛手杰克》就是以此为背景,讲述了生活拮据的助理探长罗贝特曼迫于生活,为了升职加薪接下了这个棘手的悬疑案,然而扑朔迷离的案情让他无所适从,在一连串滑稽可笑的审讯背后,却隐藏着更加令人心寒的真相。话剧《开膛手杰克》即是通过黑色幽默的手段,让人直视每个人心中都有的恐惧和脆弱,正如优秀演员郝蕾看过该剧所说:"大多数人不能接受真相,因为真相是残忍的。《开膛手杰克》打开的是'人心',脆弱者不宜观看。"
该剧仅有陈明昊、赵红薇等3位演员,他们在剧中演绎12个角色。主演陈明昊去年在首届乌镇戏剧节中凭借一部导演作品摘取青年竞演单元桂冠后,他在乌镇也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走在乌镇戏剧节的小巷子里,经常碰到和他打招呼的观众。(北京晨报 和璐璐)
台湾近年来创作戏剧的代表性作品。戏中打造的"萝莉少女"是当下众多偶像团体的写照。虚饰出的光鲜之下,是女孩们丧失自我的精神世界,以及彼此依赖却也彼此残害的脆弱关系……
令人赏心悦目的美少女团体——萝莉少女( Loli Girls )成军十年。在镁光灯下,三个少女成员习惯卖萌装与可爱,她们只要在一起便青春无敌,世界上好似就再无任何难题。然而再无敌的青春也有赏味期限……一段隐藏十年的单恋,在三人之间掀起了一场爱情风暴。冻龄少女的面具开始浮粉龟裂,再也遮掩不住可爱背后的矛盾与残酷。这是一场前所未见、考验着爱与友情的风暴。
在黎明破晓前,她们能否找到真心祈求着的爱与被爱?或亦是在日出之后,她们终将面临各自失落与孤独的存在……
编剧、导演:杨景翔,近年来在台湾活跃的新锐导演。台湾艺术大学戏剧系本科毕业,台北艺术大学剧场艺术研究所导演组艺术硕士,师从赖声川老师。现为台湾艺术大学客座助理教授。
2012年,杨景翔代表台湾前往日本参与"利贺艺术节——亚洲导演竞赛"时深受启发,决心突破台湾剧场既有的创作方式,以探索的概念出发、演员与剧作家的有机合作为原则,试图发展台湾当代戏剧语言的独特性与可能性。2013年创团首作《在日出之前说早安》在两厅院新点子剧展一鸣惊人,获得业界良好赞誉。
杨景翔演剧团: 杨景翔演剧团是台湾近年来活跃于小剧场的代表性团队,由新生代编、导、演剧场鬼才杨景翔领军,与蔡佾玲、詹慧君、卡霞(Kate Stanislawski)于2013年共同成立,以"透析时代气氛,纪录当代现象"为目标,并且透过跨文化的角度和寓言式的文本来体现当代生活的样貌。
玛丽-辛默曼编导的这部作品,从整体看似乎更接近百老汇的风格。这不奇怪,毕竟她没有声称(也没有必要)复制中国的表演传统;而我们欣赏这部作品,最想看的是它有哪些不同,而不是跟我们的版本有多大的相似,至少我是抱着这种心态。说实在的,从剧本层面,我很惊讶这部美版基本上没有新的诠释,所有情节都跟经典版本如出一辙,从断桥相逢到盗仙草,该有的都有,但它没有徐克电影版那种重新解构的野心,当然也没有电视剧版那样添枝加叶。作为两小时的话剧,剧情略显单薄。那无处不在的叙事者显然是为不熟谙该故事的美国观众准备的,有效地把过场信息传递出来。但这种画外音式的手法是一把双刃剑,效率高但较为无趣,到了中国更是显得多余。
这版《白蛇》最大的亮点,在于舞台造型。白娘子和小青两个主要角色,分别手持着一条白蛇和一条青蛇。这种人物和动物共存的木偶技法,在舞台版《狮子王》中大放异彩,到了话剧《战马》更是发挥到炉火纯青的高度。但在国内,至少我没有见过,而且在《狮子王》之前简直难以想象,总觉得这样处理会太像儿童剧。我们的孙悟空是直接模仿猴子,不是在演员身上增加一个猴子的头或猴子的身体;而戏曲《白蛇传》中的蛇,一般都是用意会暗示。早年的舞台技术可能不方便使用真的蛇,但即便现在能做到,那也是违反中国传统美学的。
人物塑造以小青最为出彩,这跟许多中国版本一脉相承,有些索性把青蛇扶正为第一女主角,那是因为,中国古典故事的大小姐通常比较矜持,而一旦矜持处理不当就变成了苍白,而丫环则可以把活泼机智尽情发挥出来。本版的青蛇索性走谐星路线,融合了动作喜剧的因素,跟我们常见的小青比起来就略微癫狂了一些。法海的性格和动机非常鲜明,演员气场也极强。尽管剧本整体上没有摆脱我们的套路,但许仙的塑造加入了微妙的现代意识,人物不像咱们常见的那么被动和优柔寡断,即便是被白娘子相中那段,也赋予了心理依据;其次,人物虽憨但颇为可爱。白娘子显然不具咱们京剧中那份仙气,也不似赵雅芝那么温柔贤淑,但大气和智慧是不缺的,这是一个很立体的人物,无需文化背景也能感受其魅力。
辛默曼《白蛇》给我的最大启发,是她不拘一格的灵感来源:该剧有歌有舞,但它不是音乐剧;它的灯光舞美均很讲究,但并非全盘承袭某种风格;它用木偶再现象形的蛇、用长指尖演员来外化其他角色的内心活动,但它不是一个先锋作品。所有这些貌似互相矛盾的元素,在这部话剧里变得水乳交融,形成一种统一风格,让我们看到一个既熟悉又新奇的经典传说。(北京青年报)
我是在所有人当中孤独。身边围绕着一群人,却感到孤独,这是最大的孤独。 —— 让•科克托《访谈录》
《人类的声音》是一部一个人的戏剧,写于1930年。在科克托一系列的先锋戏剧中,这部短小独幕剧出人意料的显得严肃。它探讨的是人类情感(精神)世界的孤独,这种孤独曾经萦绕了科克托的一生。很多人或许并不一定理解,越是反常,越是具有破坏力的艺术家,内心其实比一般人更深刻的感悟到这个世界的荒谬,而这种对荒谬的感悟反过来也会影响艺术家的情绪。人的不幸多出于智慧和颖悟,普通人的痛苦虽然实在,却无深度。这部歌剧虽然写的是一个女人的绝望,但何尝不是在说科克托自己呢?
"我是在所有人当中孤独。身边围绕着一群人,却感到孤独,这是最大的孤独。"科克托曾经流露出这种难缠的内心况味,个人的醒悟意味着什么呢?人类渴望游戏,渴望被爱抚,实际上显示的是孤独的无情和可怕,在这里游戏变成了抗拒,抗拒这个世界的冷酷和阴暗。科克托的创作多有游戏之感,只是这部独幕剧显示了他作为严肃戏剧家的一面。
《人类的声音》于1958年"六人团"成员之一的普朗克将她谱写成了歌剧。关于这部独特的歌剧,曲作者普朗克曾经写过:
"我想为了尊重《人声》(即《人类的声音》)那完美的结构,我需要许多的尝试,从音乐上来说,这与即兴创作是截然不同的。科克托那简短的句子是如此的富有逻辑性、富有人情味、充满意外、以至于我需要创作一部既严格地具有条理性又充满悬念的作品。实际上,当惟一的角色在倾听他的对话者时,音乐就沉默了,而随后,音乐回答的意外又使人想起刚才所听到的。"
《莎士比亚全集(浓缩版)》讽刺了莎翁作品,并由三位演员演出莎士比亚所有的作品——以极可笑的浓缩方式或变形方式爆笑呈现。
观众可以在97分钟内看完37出莎士比亚的剧作!三位演员以极不敬的态度极速穿梭于莎士比亚全集之中。演员融歌唱、舞蹈、戏剧于一身,尽显风趣幽默。整台演出中,满是快速换装、场景切换、角色互串甚至男扮女装。《莎士比亚浓缩全集》在伦敦西区的Criterion 剧院持续上演了9年。
它既不是恶搞,也不是精选,而是以一种戏说的方式,通过近乎荒诞、富于幽默的演出,让观众在短短的时间里看尽莎翁笔下的人生百态。
浓缩莎士比亚剧团:浓缩莎士比亚剧团源自加州1981年的街头表演,收入都是传递帽子希望观众捐钱。从那样的开始,浓缩莎士比亚剧团已经创立七种舞台表演,两种电视特别节目,许多失败的电视试验以及许多收音机作品——全部都在全世界演出,被全世界看到。剧团的行程遍布全球,包括在白宫停留,以及肯尼迪中心、林肯中心、伦敦西区、西雅图定目剧场、美国定目剧场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只为笑戏剧节"演出,并且远至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日本、马耳他、新加坡、比利时和百慕大做演出,还加上无数城市中和大学中的演出,遍及美国、英国和爱尔兰。
关于"高跷"与"圆舞曲",印象里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似乎可以说是一俗一雅,一中一西,,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恐怕很难想象到可以把这两种风格迥异的艺术融合起来形成浑然一体的新的舞蹈形式。
这部著名的作品此次演出是为乌镇美丽的诗田广场量身打造的。古朴精致的中国旧时丝绸工厂前广场与意大利古老的露天广场遥相呼应。这出戏历史悠久:多年来,根据他们长期重复上演的剧目的做法,贝加莫口袋剧场对这出戏做了不同的处理,而现在力荐的是它的完整版本。
用一条红线为象征,一个好动的女孩,逃避了家教神甫的管制,在一个大型的舞会开拓了他对于成人世界的认知。一只顽皮又狡猾的猴子,试图用一个金色的球来引诱她……
高跷已是露天剧场的经典道具,再此,高跷把这出充满低胸服饰、面纱和燕尾服的晚会放大成闹剧,来反抗我们文化生活中沉闷如铅灰的氛围。
意大利贝加莫口袋剧场:意大利贝加莫口袋剧场(Teatro Tascabile Di Bergamo,简称TTB), 由伦佐•韦斯科维先生于1973年创立,所跟随的模式是波兰实验剧场大师葛洛托夫斯基的剧场实验室和丹麦尤金尼奥•巴尔巴的欧丁剧场。口袋剧场位于意大利北部贝加莫,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这就是"剧场实验室"的活动所,进行对户外剧场,东方舞蹈剧场、剧场理论和演员训练方式的实验。 口袋剧场的特色是"团队剧场"。工作是根据每一位团员互相之间的互动,就像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工作室一样:并不是一个"团",但是是一群持续每日互相合作的个人,不只是要做出戏剧演出,更是要努力研究创作背后的一切。所使用的专门以及自动的创作方式并不是为了得到立即的成果,而是要持续而平行地进行文化的升华。
《进步颂》是由今年乌镇戏剧节的荣誉主席——受人尊敬的尤金尼奥·巴尔巴先生,携其创立并导领数十载的丹麦欧丁剧团带来的戏剧作品。该剧团已成为世界上最受尊崇的实验剧团之一。在国乐剧院梦幻的情景中,观众将获得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来观赏一群天资卓著艺术家的精致演出。
这是一场来自异国的嘉年华会,它正在向我们步步接近……参与嘉年华会的演员是一个隐藏族群的特使。他们的表演庄严、有趣、怪异。有时候有些讽刺,有时候亦显得悲伤。他们在我们的街巷中、广场上、剧院内、学校里进行表演……这使我们看来更显文明。
这次的嘉年华会并不假装信仰文明。而是让我们开怀大笑。但是这种笑,会让人们热泪盈眶,感动流泪。嘉年华会展示了人和动物的面具,牵线木偶和碎布娃娃,头骨和骷髅。表演以游行的方式开始,穿插不同的音乐和舞蹈,令我们忆起古时候的演员进入村庄的样子。他们扮演并表现着温顺的熊、丑角、萨巴女王、双性人,还有死亡女神的各式角色。死亡女神在孩子捉蝴蝶的时候将孩子偷走,之后愉快的折磨孩子。这儿还有位老和尚,是一位隐士,他傲慢自大,他悲伤不已好似一个审判长,粗俗不堪好似腐败的神灵。
"人类才不是这个样子的!"一位猎人说道,他不小心在打猎途中闯入了这次狂欢。为了完成此首讴歌,欧丁剧场将它的保留剧目做了更改,丑化了一些之前所拥有的精美的场景。换句话说:演员们热爱并且尊重这次嘉年华会的程度,使它变成对神灵的亵渎。
这部话剧基本上像是胡赳赳用他的北京经历和北京腔调写的一条长微博,它关于生活、关于剩女、关于二奶……小剧场里频频响起"太狠了"的评价,里面俯拾皆是的"金句"确实都刻薄到位。
"仅有擦身而过是不够的,必须插身于一座城市,才是最伟大的调情。""有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说过,只有当结婚的预期效用超过继续单身的效用时,人们才会选择结婚。""没有剩女和GAY男的城市不是大城市。""你以为你爱上了某个人,其实你只是爱上了爱情。"因为平均两分钟有一句诸如此类的句子,这不是一部可以只看一遍的话剧,信息量太大。
该剧开始于一个饭局,有着"盗梦空间"式的结构,是出梦中套梦的荒诞戏。穿插着大学毕业舞会、剩女相亲、杀人游戏等意识流形态,最终以一个未等到人的饭局结束。基本上是关于酒色财气的无稽之谈,关于食色性命的北京腔调。这部话剧甚至都没办法剧透,因为它的情节并不重要。
舞台的设计非常精简,一个是我正前方的马桶,还有就是右侧的大圆桌跟椅子。其中马桶的戏份相当重,马桶几乎成了树洞,歪歪、大饼、贾杰都喜欢到马桶边叨咕,贾杰喝醉了还到前面做小便状,"我这是尿了还是没尿呀,该死的前列腺。"
戏中的一个梦境是基于舞会的吊灯没有掉下这个假设,歪歪问贾杰"你是不是要娶我",因为吊灯没有如期掉了下来,他们成了一对老夫老妻。他们在生活中缺乏沟通,却通过网络侃大山。贾说"二奶是男人流氓的人证,大奶是男人善良的人证,如果男人不善良二奶早成大奶了。"歪歪则反讽"如果说怀才就像怀孕,那因为在现实中找不到妹子,凭借所谓才气在网上招徕粉丝,就像是宫外孕,是要大出血的。"
而在另一个梦境中贾杰与女服务生相亲,谈到自己对婚姻的理解,"婚姻是火坑,多拉几个人进来,他们就不那么寂寞了",一旁的大饼跟着阐述自己观点,"剩女如果不把教育部的证书死掉,是换不回民政部的证书的"引发了全场哄笑。几人又梦回大学前的毕业舞会,这里则狂飙着木心的诗句。他们说,"那一晚,我们接连三次一见钟情"(《纸骑士》),贾杰和歪歪吵架后感叹,"切齿痛恨而切肤痛惜才是情人"(《肉体是一部圣经》),在谈到过去和现在的时候,他说"从前的人多认真,认真勾引,认真失身"(《还值得一个弥撒吗》)。
简单来说这部剧的特点应当是,第一次看会喜欢但是很快忘掉,第二次看会记住却很难喜欢,第一次发笑,第二次迫你思索。
来,给你讲一个故事
一个叫王富贵的千年狐狸,一个比人更有人味儿的花妖,一只特别没谱的兔子,三个妖精碰到一个落难太子的故事,也不知他们到底谁救了谁。 一个讲感情和时光的故事,人的寿命几十年,妖的寿命几千年,感情有什么不同?时光有什么不同?"永远"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答案就在剧场里。
当然,倘若你是典型的急性子,不妨先到音乐人红料的豆瓣小站去听听《终于终于》一歌。作为该剧编剧的她亲自上阵创作并演绎了这首主题曲,不仅好听,也藏下了故事的线索。
去年首演的这出荒诞喜剧,原来是出自希望在60岁时成为一名书法家的音乐人红料之手,而这也是她的"人生愿望列表"上要实现的另外一项——写一个以狐狸为主体的舞台剧然后要公演!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故事?对此,红料直言自己对现在都市里男人女人的事根本不感兴趣,"我喜欢你,你不喜欢我;你喜欢我,我喜欢他,他喜欢你;或者他跟你或者我们俩亲妈不是一个人或者亲爹是一个人这种狗血剧情,总是让我觉得无聊且无力,所以才希望借妖之躯,讲人之心。"事实上,在《从前有座庙》的感情和时光这两条直观的线索下,颇有女汉子般"铁汉柔情"的红料,要呈现给观众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无奈和承受。
既然剧本出自音乐人之手,相信大家也不会对《从前有座庙》一剧中有着非常动听的音乐而感到意外了。从四年前就开始为《六里庄艳俗生活》《老佛爷的爷》等舞台剧作品创作并演绎歌曲的红料,这次不仅满足了她跨界写剧本的愿望,更不会放过亲自操刀配乐的机会,包括主题曲《终于终于》在内一连三首为故事量体打造的音乐,也让观众大为惊艳受到一致好评。对此,红料还不忘自嘲一番:"现在的小剧场戏的成本都很低,没有剧组会拿钱去做音乐——那太贵了!我自己会写歌,那不是正好嘛,省钱了!"
"人妖殊途,尽管是可以一眼看穿的故事,但一个很Man的大男人饰演的一只又娘又愣的大'绿兔子'是个亮点!见过二的,没见过这么二的,让我笑了整场。古代与现代的台词,无缝连接,颠覆我对话剧古板的印象,每个演员都很出色很卖力,第一次看话剧,是个美好愉快的开始。"这是一个观众走出剧场后的感慨,可见《从前有座庙》舞台上仅有的四名主演表现相当给力。
其中,饰演"狐狸王富贵"的张鑫和"兔子小翠"的袁福福无论在舞台上还是镜头前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而"桃花妖桃子"马卓君则是林兆华作品里的常客,"太子"吴哲萱也曾得到田沁鑫的青睐出演《四世同堂》。这样的组合不仅笑点十足,更不乏萌点、蠢点……叫人有笑又有泪!
时值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之际,文化乌镇新秀推荐之作《东海暴风雨》献礼乌镇戏剧节。莎翁经典作品改编,青年导演任明炀领衔创作。
邀君共赴水乡,践一期一会之约。1935年秋,中国东海的一场暴风雨,让一艘正在向杭州湾航行的蒸汽船发生了事故。船上的几位重要乘客在距离事发海域不远的一个荒岛上经历了一场奇遇。这个荒岛上住着米普罗和他十七岁的女儿米兰达。米普罗原是浙江乌镇的一位著名中医,十二年前的一天夜里,他带着五岁的女儿逃到了这个荒岛上……
文本创作、导演:任明炀,生于1982年,作家、舞台剧导演、电影作者、创作歌手。16岁开始文学和音乐创作,22岁开始剧场创作,近年来亦涉足电影创作。自《昨夜的双拥路》2007年底在上海首演以来,他的一系列剧场作品:《您的口音》、《蓦然回首》、《明年的这个时候》、《乐游原》、《好好好》等,一戏一格,不落窠臼,引起了话剧界的广泛关注。
任明炀实验剧团,原名"任明炀戏剧工作室",是一个致力于当代剧场创作和研究的非牟利艺术团体,由独树一帜的前卫剧场艺术家任明炀于2009年创建,常演剧目有《您的口音》、《蓦然回首》、《明年的这个时候》、《东海暴风雨》等。
"文化乌镇":乌镇戏剧节主办单位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2月,注册资金壹亿元,由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先生担任董事长。"文化乌镇"成立是为了继承并发扬乌镇传统民间文化,传播乌镇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形成有乌镇特色的文化产业链。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将从更高的文化艺术层面定位与乌镇旅游相关的对外交流和文化活动,更好地运作具有文化和艺术内涵的新乌镇形象。
"文化乌镇"将植根于江南古韵,以传承弘扬当地特色文化为己任,传播中华传统艺术荟萃,放眼世界,汇聚人类文化艺术精品。发展愿景是成为国际表演艺术的一流殿堂、艺术教育普及的实践者、中外文化交流的活跃平台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